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以“十一五”节能目标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节能目标的实现与工业部门各行业的全要素能源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运用DEA-Malmquist方法估计了全国38个工业行业的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我国不同行业的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有着显著的差异,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大多数行业的全要素能源生产率都实现了提高.随后本文按照中央政府实行节能考核将“十一五”规划划分为2008年前后两个时期并分别对于两个时期我国工业行业的单位能耗进行了考察,2008年后各行业的单位能耗相较于2008年前显著下降了44.8%;而且2008年后各行业的单位能耗越高的行业能耗下降就越快,具体而言:一个行业头一年的单位能耗每高1%,该年的单位能耗就显著下降0.567%,而这一结果在2008年前并没有体现.然后本文考察了节能目标的实现与各行业能源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十一五”期间各行业的能耗变化值与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在2008年前后有着显著不同,2008年后一个行业当年的单位能耗的变化值如果下降1%,那么它的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就会显著上升0.433%,而2008年前则没有显著的统计学相关关系.最后本文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包括(1)继续推行“节能减排”政策,促进我国各行业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提高;(2)发挥市场作用,规范政府行为,运用市场手段来推进“节能减排”政策;(3)积极采用其它措施共同配合“节能减排”政策.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能源计量管理系统(英文简称EMS)的数据采集部分。能源管理系统是以帮助工业生产企业在扩大生产的同时,合理利用能源,降低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信息化管控系统。企业使用能源主要由水、电、汽、气构成,能源计量管理系统的基础是能源数据的采集,如何确保所得能源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是系统设计的关键部分。  相似文献   

3.
中国产业部门的能耗强度特征及节能减排的分类实现路径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红敏 《资源科学》2009,31(7):1226-1232
产品生产过程中除了直接消耗能源之外,还有通过中间产品投入而产生的间接能源消耗。因此,仅仅依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进行节能减排,其作用是有限的,必须要综合考虑生产过程中对能源、物质投入的需求。本文通过投入产出方法分析了我国2002年各个产品部门单位产值的直接和间接能源消耗,发现大部分产品部门单位产值的间接能耗都大于直接能耗,即生产过程中的大量物质投入导致了大量的间接能源消耗。因此,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直接能耗高的部门要提高其能源利用效率,而间接能耗高的部门要提高其中间投入的利用效率,同时要推动低能耗的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在全社会推进“减物质化”发展,减少物质消耗而导致的间接能源消耗,而这需要人力资本的大量积累以及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绿色速览     
《青海科技》2013,(1):9-11
国务院发布《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根据对“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总体判断,国务院1月底发布了《关于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通知从能源消费总量与效率、能源生产与供应能力等方面发布了2015年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并提出能源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要加快步伐,要求2015年单位GDP能耗下降16%。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从必要性和紧迫性两方面分析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驱动因素,提出要实现“双碳”目标就必须科学有序重构我国能源结构及相关工业体系,其中科技创新将发挥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随后基于中国科学院能源领域的长期研究基础,提出以多能融合理念引领“双碳”目标实现的科技发展路径,并详细阐述了多能融合理念内涵和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与耦合替代、非化石能源多能互补与规模应用、工业低碳/零碳流程再造、数字化/智能化集成优化4条多能融合科技路径;最后提出了推进多能融合科技发展路径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建筑能耗的快速增长,其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也在快速提高,建筑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载体,其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对于国家调整能源结构、实施国家能源战略、满足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历经从无到有、由点连线、由线到面3个阶段、近10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区域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我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还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为了实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消费比例占建筑能耗15%以上的目标,需要从发展路径、技术创新和政策创新等多方面推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各个行业都进入了绿色发展的新时期。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行业,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作用重大,也相应地带来了能源的巨大消耗。文章从绿色低碳建筑相关政策、绿色低碳材料、节能建筑设计、旧建筑节能改造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建筑节能减排的方式和路径,积极探索降低建筑能耗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能源“双控”目标里,广东省单位GDP能耗到2025年需下降13.5%。在节能技术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广东省亟需挖掘能源强度下降潜力并找到能源强度下降可行的科技路径。本文首先概述广东省能源利用情况并对广东能源强度水平进行分析;其次,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内部优化和新兴能源产业发展出发,分析省能源强度下降潜力;最后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工业行业节能改造和新兴能源产业技术创新三方面,给出“十四五”时期广东能源强度下降的科技路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能源产业技术创新将是广东省能源强度下降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业部门能耗碳排放分解与低碳策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董军  张旭 《资源科学》2010,32(10):1856-1862
在对我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集中研究了影响工业部门能耗碳排放的具体因素,综合考虑能源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和产出规模等四个要素,运用指标分解分析法中的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建立了工业部门能耗碳排放分解模型,并对1995年-2007年的工业部门能耗碳排放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能源强度显现出了对碳排放明显的负影响,工业经济产出效应明显分为正影响缓慢增长的1995年-2001年和迅速增长的2001年-2007年两个阶段;工业总量增长引起能源消耗上升是导致碳排放总量迅速增长的直接原因,并且该效应已经抵消了能源强度效应对碳减排的贡献。文章最后提出了针对工业部门能源消耗的源头、过程和末端三个环节的低碳对策,特别强调了电力热力行业节能减排,调整发电能源结构对改善我国能源结构,从源头上减排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能源科技的发展将深刻地影响着未来能源格局,因此能源发展前景预测对国家政策制定和企业战略谋划都意义重大。文章在对能源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能源转型多元化、低碳化、分散化、数字化和全球化的"五化"特征,指出了2016年以来出现的中美经贸摩擦、低油价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新变化特征,并就能源领域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提出了低成本技术、信息技术和颠覆性技术3个方面的思考,以期为我国积极应对能源转型,布局未来能源科技提供点滴参考。  相似文献   

11.
赖仲达 《大众科技》2012,14(4):66-68
大爆炸究竟是否符合科学根据,它违反能量守恒吗?宇宙大爆炸是否只是两个平行宇宙膜之间的碰撞?由于时间的无限性,或许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假定大爆炸真的不是宇宙的开端,根据近奇点定理,宇宙必然有一个开端,且一股能量一直保存于这个开端前后,这股能量是真空零点能的来源。宇宙中的时间不过只是能量转换(变换)的过程罢了。钟慢效应依据此解,也只不过是能量的碰撞而已,空间和时间只是两个相对的、却又密不可分的两个有能量体和非能量体罢了。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时间,秒,只是人的一种定义,它不真实的存在,但它又可以显现出物体运动的过程,但必须有一个参考系作为两物体相对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能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当前普遍面临的严峻问题,在新能源的开发短期难以缓解当前能源供应紧张局面的情况下,如何尽力做到节能成为当前世界关注的重点。同时由于能源的消耗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已经将能源问题列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全世界的能源消耗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25%-40%,因此世界各国都将建筑节能列为节能工作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方建春  张宇燕  吴宛珊 《科研管理》2020,41(10):268-277
本文运用“相对价格法”研究了汽油、柴油和电力等中国能源市场分割状况及其对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能源市场分割呈现倒U型曲线,能源调出区市场分割情况更为严重。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N型走势,能源调出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更低,呈现出“能源效率诅咒”。市场分割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呈现U型曲线,超过97.59%的样本点表明,降低市场分割水平有利于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据此,本文认为,推进能源市场对内开放以消除市场分割,推动合同能源管理等需求侧节能措施,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提升调出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是提升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清洁能源发电潜力及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技进步,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缓解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对清洁能源潜力进行量化评估,有助于有关部门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决策。本文基于模型模拟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对青海省水电势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5种主要清洁能源的发电潜力及价值进行评估,得到了青海省主要清洁能源发电潜力的时空分布格局和数量统计特征。结果表明:①从时间上看,2000—2018年清洁能源发电潜力呈逐年增加趋势,空间分布格局变化不大,发电潜力较稳定。从空间上看,青海省西部清洁能源发电潜力相对较高,东部较低;州(市)尺度上,玉树州、海西州处于清洁能源发电潜力高值区,西宁市处于低值区;生态功能区尺度上,三江源地区处于清洁能源发电潜力高值区,祁连山地区处于低值区。②从清洁能源结构来看,青海省水电资源潜力最为丰富,2000—2018年水电势能平均发电潜力达到2338.41亿kW·h,其次是生物质能、地热能、太阳能和风能,且在实际应用中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逐渐增大。③2000—2018年青海省清洁能源潜力平均价值为1887.75亿元,未来可获得的清洁能源的经济价值将随着中国碳市场的发展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强度的增大而逐渐增长。本文为青海省相关部门了解省内清洁能源的现状和未来开发利用前景,制定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发电能源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电能源结构的科学合理与否,对国民经济的优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我国近年来电力能源统计报告的分析,从能源的不同类型、储存量等诸方面,采用比较经济学的方法,分析、研究了我国现阶段发电能源结构的合理性及经济性,进而为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并为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响应政府推进能源定价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本文以能源影子价格为切入点,基于共同前沿下SBM-Undesirable模型,选取2000—2017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分别测算群组前沿和共同前沿下能源影子价格和能源环境效率,分析其地区差异性和演变趋势,然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地区间能源影子价格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能源环境效率整体偏低,且地区间技术差异性显著,能源环境效率高、中、低3个群组之间技术落差比为1、0.571、0.614,表明高水平组拥有最优的生产技术;②群组前沿下中国能源影子价格呈现上升趋势,表明中国能源要素的经济价值逐年提升,而共同前沿下中国省际能源影子价格潜在提升空间呈现差异性,云南可提升空间最大,北京可提升空间最低;③各影响因素对国家和各地区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不同,市场化程度对高水平组省份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干预对中水平组省份有显著负向影响,产业结构对低水平组省份有显著负向影响。据此提出:各地在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时,不应简单”一刀切“,应考虑群组技术异质性,制定差别化的能源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一次能源供应结构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能源供求矛盾、环境影响以及能源储量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一次能源供应结构的合理与不足,并应用马尔科夫矩阵预测一次能源供应结构,提出加快发展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的方案,为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分析研究广东省在节能减排情景下的能源结构优化问题。首先对广东省构建CGE模型,形成一个10部门模型;然后通过广东省投入产出表等数据编制出广东省的社会核算矩阵(SAM);最后,通过情景模拟分析得出广东省的理想能源结构。结果表明,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时,广东省在低碳减排的情景下可以有效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并提高低碳能源的比例。由此提出广东省能源结构优化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新提法和新论断,为我国能源事业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站在新的起点上,该如何准确理解新型能源体系的核心要义,新型能源体系包含了哪些重点建设任务,应当在哪些关键点寻求突破,又有哪些重要关系需要揭示和兼顾,文章基于我国能源领域当前面临的背景形势对上述问题予以梳理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为我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3-2015年中国省级制造业面板数据,本文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了制造业聚集对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显示,(1)从全国总体来看,无论在无环境约束还是在环境约束下,制造业聚集与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及其分解指标之间均存在明显的“U型”曲线关系。(2)制造业经济发展水平与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也呈现出显著的“U型”关系,即“环境库兹涅茨假说”在中国制造业中显著存在。其次,制造业企业规模和环境规制强度均有利于提升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验证了“熊彼特假说”和“波特假说”。此外,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和产权结构对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均具有一定的负向影响作用,支持了“污染避难所”假说。(3)在无环境约束和环境约束两种情形下,制造业聚集对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的影响作用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制造业聚集主要通过能源技术效率跨期提高和能源技术跨期进步的共同作用来促进其动态能源绩效提高,而西部地区制造业聚集则主要仅通过能源技术效率跨期提高来推进其动态能源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