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过度训练对大鼠胃肠道组织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过度训练大鼠胃肠道形态和生理机能的变化特点。方法:建立大鼠过度训练模型并应用形态学方法、图像分析法及放射免疫法检测过度训练大鼠胃肠粘膜的形态结构、组织M DA含量和血液激素的变化。结果:过度训练可造成胃肠粘膜微观结构发生改变;胃肠组织M DA含量显著增高,并且在运动应激后恢复缓慢;可引起GA S和GLU分泌紊乱。结论:过度训练可造成大鼠胃肠粘膜损伤,导致消化系统出现病理性征候群。  相似文献   

2.
[原书内容简介] 本书对运动生理和运动医学中极其迫切的问题——激素在运动能力方面的作用,提供了现代化的知识。目前在苏联还未见此类书籍出版。毫无疑问,研究运动活动中激素的作用和意义,体液和激素的调节,能够更好地解决提高运动员的工作能力,训练水平以及运动活动中的疲劳和消除疲劳等各种问题。本书对象是运动医生和教练员。本书作者是这方面著  相似文献   

3.
运动性胃肠综合征是指由运动引起的胃肠系统功能紊乱的一种病症,出现在高强度和高压力的超极限训练中。多见于运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运动项目,并以女性及训练年限低的运动员多见。它主要分上消化道综合征和下消化道综合征。上消化道综合征表现为恶心、呕吐、反胃、烧心等症状;下消化道综合征表现为痉挛性腹痛、腹泻、便意等,严重可出现溃疡和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4.
运动员在高原大负荷运动训练过程中及恢复期,内分泌系统会发生明显改变,导致各内分泌腺体和细胞的激素分泌水平出现相应的变化,进而各种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也会有相应的改变。同时也有研究表明,运动员运动水平的高低与运动后恢复的程度和某些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有明显的相关。本文主要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对高原训练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5.
竞技体育运动训练对于运动员在体能和生理负荷等方面要求极高。人体经常处于生理应激状态,并可达到生理的极限负荷。体内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如能量的大量消耗、体内储备的糖原被耗竭、体液大量丢失、神经和精神活动紧张、氧化还原过程加强、除胰岛素以外的肾上腺皮质和髓质等激素分泌增强、酶和辅酶活力加强、酸性代谢产物堆积等,可使体内的营养素代谢和需要发生变化。科学研究已证实,合  相似文献   

6.
投掷     
G824.02 9800532投掷运动员改变训练的运动量和强度对体重运动能力和激素浓度的影响[刊,中,A]/杰弗里·A·浓特格,阿毛∥田径科技信息.-1997.-15(1).-45-48(DW)投掷∥运动量∥强度∥体重∥运动能力∥激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内冲动发生与传布的不正常而使整个心脏或其一部分的活动变为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或者各部分活动的程序发生紊乱。心脏的应激性及传导功能经常接受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作用,借以适应身体内外环境的改变。在进行激烈体育活动时,机体为了适应运动负荷的需要,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血液内电解质、氧与二氧化碳张力及氢离子浓度等的改变,又进一步对心脏活动起着调节作用。长期从事运动训练,可使迷走神经紧张度增高,心脏冲动的起源与传导亦发生一系列的生理改变。当这些改变超出一定的范围时,即可出现心律失  相似文献   

8.
运动心脏的自身调节因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建立不同类型运动心脏的实验动物模型,对心脏产生的内分泌激素进行放射免疫微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类型运动心脏均可以产生自身内分泌的适应性改变,但其内分泌激素的产生部位、释放水平、功能意义及调节作用存在差异,耐力型运动心脏内分泌激素主要产自心房,静力型运动心脏内分泌激素主要产自心室,循环血中心脏内分泌激素水平的改变以耐力训练较为显著。耐力型运动心脏内分泌改变对于增强心肌收缩性,增强心肌有氧能力,调节机体能量节省化状态和储备力有重要意义。静力型运动心脏内分泌改变则在调节自身结构增殖肥大上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运动采用的强度和参与运动的肌群量级,决定生理活动特征,再加入运动历时。在以此建立的坐标系中罗列付力运动得锥体,它展示人体运动的各种生理活动类型。运动是生理活动,从而锥体所展示的生理活动规律,则可作建立训练理论的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儿童运动员合理的营养,不仅关系到运动员的将来的培养前途,而且也关系到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青少年儿童阶段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所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相对比成年人多。从事运动训练的青少年儿童运动员,热能消耗量增加,激素效应,酶反应活跃,并产生酸性代谢产物堆积等一系列生理改变,在营养需要方面也发生很大改变。所以,合理的营养对青少年儿童运动员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多巴胺主要生理功能是调节躯体运动、神经活动等。脑中的多巴胺合成和分解与运动能力有密切的关系,其含量的增加可以提高运动能力,尤其是耐力运动能力,多巴胺还可以通过调节其他激素以及影响心血管来影响运动能力;多巴胺也与运动性中枢疲劳有联系;多巴胺合成和分泌异常与帕金森综合征并伴有迟发型运动障碍有关。本文对多巴胺与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瘦素(Leptin)的生理作用机制及长期运动对其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瘦素(Leptin)的生理作用机制及长期运动对其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ob基因编码的Leptin具有降低脂肪含量,维持能量平衡,调节代谢、生殖、激素分泌,提高免疫机能等多方面的功能。长期运动对Leptin的影响较为复杂,除了体脂变化、能量平衡变化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外,可能还有未知因素,需要更多的实验探究长期运动对Leptin调节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运动性疲劳及其消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祖宝  李昌颂 《体育科技》2000,(3):51-52,57
疲劳是人工作或运动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组织、器官甚至整个机体工作能力下降的一种反应 ,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经过休息、调整疲劳就会消失 ,工作或运动能力将得到恢复或提高。  相似文献   

14.
体能概念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好地认识体能的本质属性、体能的内涵和外延,以便为体能的研究界定一个明确的逻辑起点,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观点进行了概述和分析。通过归纳和总结后认为:体能是指人体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获得的在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方向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形体练习对幼儿心肺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形体练习对幼儿心肺功能的影响,对两组5 ~6 岁的幼儿进行了10 周的实验研究,测试了5 项形体学指标和8 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每周3 次,每次15 ~20 min 的以有氧代谢为主的形态练习,能促进幼儿的心血管———呼吸等器官系统的生长发育,使幼儿的心肺功能水平和身体工作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对增强幼儿体质和身体健康水平有积极的作用,这是幼儿园教育中值得开展的一个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16.
合成类固醇制剂的使用及其对人体机能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类固醇是一类拟雄性激素的人工合成药物。由于其对人体机能能力具有特殊的影响作用,一直是体育界最普遍使用的兴奋剂之一。本文对近年来运动员使用合成类固醇以及其对人体器官系统机能能力影响的有关研究进展加以综述讨论,指出合成类固醇对人体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作用,应予以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台阶实验法,测试大负荷运动状态下男运动员的心率、肺活量、闪烁频率、平衡能力等生理、心理指标。结果表明:40cm高、每min上下40次台阶实验中,被试心率均可达180bs/min以上,该实验可作为研究大负荷运动状态下测试生理、心理机能的方法;在大负荷运动状态下,运动后即刻心理机能提高;运动后即刻与休息5min后的心理指标比较显示,心理机能可能存在延迟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体育运动对体质调整作用的中医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是可分,可调的。从理论上讲,体育运动干预可以起到调养体质的作用。传统保健体育受中医理论的指导,对体质的调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现代健身方法可以从生理机能、心理机能及社会适应等多方面改善体质。如果结合不同体质类型的特征,制定针对性的运动处方,对于偏倾体质可能会发挥更有效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运动、膳食与脂肪细胞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脂肪组织是一个活跃的内分泌器官,产生和分泌的许多激素称为脂肪细胞因子。这些脂肪细胞因子包括瘦素、促酰化蛋白、脂联素、抵抗素等。脂肪细胞因子在调节机体的能量摄入、能量消耗,以及糖、脂肪代谢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总结了脂肪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和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综述了脂肪细胞因子与机体许多重要器官如中枢神经系统、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细胞本身等之间的关系,以及运动和膳食对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拓展了脂肪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指出对脂肪细胞病理、生理状态的研究将成为运动医学研究领域新的研究热点,进一步探讨脂肪细胞的内分泌功能将为干预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开辟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运动训练和谷胱甘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资料法分析了谷胱甘肽的生理功能以及运动训练对谷胱甘肽的影响。表明,保持体内谷胱甘肽的浓度,对防止运动疲劳的自由基损伤、提高运动能力和消除疲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