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乙肝免疫标志物和HBV DNA相关性与联合检测价值。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180例乙肝患者资料,检测患者HBV DN A含量和乙肝免疫标志物情况。结果:于所有患者中,血清HBs Ag阳性例数为143例,HBV DN A阳性例数为102例;1、3组的HBV DN A值和阳性概率均比其他组高(P0.05)。结论:乙肝免疫标志物和HBV DN A具一定相关性,且HBs Ag与HBe Ag等联合检测价值较高,可被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肝康Ⅱ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Clinical observation of Gankang Ⅱ on treatment of liver fibrosi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摘要:观察肝康Ⅱ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7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肝康Ⅱ号,对照组(36例)口服复方丹参滴丸,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用药前后肝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肝胆湿热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龙胆泻肝汤,疗程均为4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包括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TBi L总胆红素)、HBeAg转阴率、HBV-DNA应答率及肝脏弹性测定值(FS)的差异。结果:对于临床疗效的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TBi L、ALT、AST、FS水平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HBeAg阴转率、HBV DNA应答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在治疗CHB肝胆湿热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是观察‘扶正化瘀胶囊’在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肝纤维化中抗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比组给予常规的对症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比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成药‘扶正化瘀胶囊’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以及肝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等体征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肝纤维化各项指标以及肝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等体征均有明显改善,与对比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扶正化瘀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具有很好的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瞬时弹性成像扫描仪(Fibro Scan)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观察解毒化瘀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解毒化瘀颗粒组和大黄蛰虫丸组,比较两组入组前基线特征,疗程30天,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脏彩超脾脏厚度、肝门静脉宽度、门静脉血流情况变化以及Fibro Scan扫描的肝硬度值(Stiffne值)的影响。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脾脏厚度、肝门静脉宽度,门静脉流速(PVV)、肝动脉搏动指数(HA-PI)和肝血管指数(LVI)明显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Fibro Scan扫描结果治疗前后比较,FS值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解毒化瘀颗粒对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脾脏厚度、肝门静脉宽度、肝血流动力学、肝硬度值以及阻止其进程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林蛙油对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影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8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林蛙油组和秋水仙碱组。模型组、林蛙油组和秋水仙碱组给予白酒复制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林蛙油组以3g/kg、秋水仙碱组以0.1 mg/kg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2周,检测大鼠血清MDA、SOD和HYP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林蛙油组、秋水仙碱组的MDA和HYP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活力升高(P0.01)。结论:林蛙油通过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血清标志物抗原快速检测实验,一直处在检测实验过程复杂,结果不明确的问题,提出并设计了基于荧光免疫分析方法进行血清标志物抗原快速检测实验,为乙型肝炎病毒的预防提供依据。选择某大型医院门诊与住院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633份,另取50例健康血清作为对照,通过荧光免疫分析方法对血清标志物抗原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血清标志物表面模式共有12种,男性是女性的2倍左右,大三阳在青少年中感染比率很高,城镇和农村受试者HBsAg、抗-Hbc阳性相差较大,父母是否携带HBV受试者血清不同模式阳性检出率相差很大,大三阳和小三阳抗原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采用荧光免疫分析得到的LLD、BLD值更低,FS值更高,ARM范围更广,与真实检测值之间的一致性程度更强,说明荧光免疫分析方法敏感度、可靠性范围以及检测准确性均很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软肝散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治疗组给予益肝灵和软肝散口服,对照组给予益肝灵口服,治疗6个月后评定疗效.主要观察项目为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AST、ALT、A/G)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Ⅳ-C)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临床主要症状、体征、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较治疗治疗前均有较大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软肝散在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方面具有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研究叶下珠片结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6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法分为观察组63例与对照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叶下珠片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乙肝病毒基因、乙型肝炎E抗原、乙肝表现抗原等转阴率相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复常率相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叶下珠片与拉米夫定联合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基因复制,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延缓肝纤维化进程,对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西藏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及其亚型;方法 随机选择HBsAg阳性携带者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例,应用FQ-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含量;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长度多态性分析法,通过PCR扩增出目标基因片段,然后用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根据酶切图谱进行基因型及亚型的测定.结果 43例HBV-DNA定量阳性血中c基因型占83.72%(36/43例);B型占6.9%(3/43);B、C混合型占4.65%(2/43);D型占4.65%(2/43).B基因型的亚型中Ba6.91%(5/43);B、C型混合型中C2亚型4.65%(2/43).结论 西藏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B型次之,B型亚型以Ba占优势.  相似文献   

11.
B7-H1是免疫调节分子B7家族的一个成员,主要分布在T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角质细胞)、心脏、胎盘、肺、脾、淋巴结、胸腺、肾、骨骼肌和胎肝组织中。B7-H1在多种肿瘤细胞上广泛高表达,它与免疫细胞上的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结合后,启动caspase级联反应诱导免疫细胞的凋亡,导致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近年来,有关B7-H1在某一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以及它与临床病理、预后和免疫学因素的相关性报道诸多,本文通过总结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B7-H1在头颈部肿瘤中的表达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海珠益肝化纤方对肝纤维化大鼠α-SMA和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健康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余下三组均采用四氯化碳(CCL4)造模8周制备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溶液,阳性对照组予秋水仙碱混悬液(0.25mg/kg/d),中药治疗组予海珠益肝化纤方混悬液(5m L/100g/d),连续用药治疗6周。观察各组大鼠肝功能(AST、ALT)、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IV-C、LN)、α-SMA和TGFβ1的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相比,阳性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大鼠ALT、AST、HA、PCⅢ、IV-C、LN、α-SMA和TGFβ1水平下降(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较,中药对照组大鼠ALT、AST、HA、PCⅢ、IV-C、LN、α-SMA和TGFβ1水平显著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珠益肝化纤方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低于秋水仙碱组大鼠。结论:海珠益肝化纤方可降低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α-SMA和TGFβ1的表达,抑制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对15例HBsAg阳性(RPHA法)母亲的16例流产死胎开胸后心脏穿刺采血,并采集胎肝组织。应用ELISA检测胎儿血清HBsAg及IgM抗HBc,并检测胎儿血清HBV DNA多聚酶活力;免疫电镜法检测胎儿血清及肝匀浆中HBV抗原颗粒;将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胎肝组织应用未标记的PAP法(DAKO PAP kit)检测肝细胞的HBsAg及HBcAg。结果以免疫电镜从其中7例胎儿血清及肝匀浆中查到HBsAg抗原颗粒,其中5例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测定孕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和维生素B12(Vit B12)水平,了解其与发生妊高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3年12月在产科门诊及住院的妊高征孕妇、健康受孕妇女和正常非孕妇女,测定其血清Hcy、Fa、Vit B12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非孕妇女比较,正常孕妇体内Hcy、Fa和Vit B12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高征孕妇体内Hcy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Fa、VIt B12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高症患者体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叶酸B12浓度呈负相关(r=-0.626,r=-0.518)。结论:孕妇妊娠期间缺乏Fa、Vit B12将导致高Hcy血症,是妊高征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李彪  滕居赞  黄政 《大众科技》2017,19(11):78-79,108
目的:探讨中药跌打膏外敷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肿痛的影响。方法:选取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术后采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自制中药制剂跌打膏外敷于患肢腹股沟处、大腿内侧,而对照组则未行任何特殊处理,两组术后余治疗方法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48小时的引流量,术后第1、3、5、7天患肢大腿周径及术后第1、3、5、7天患肢静息疼痛VAS评分。结果:术后24、48小时治疗组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3、5天治疗组患肢大腿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肢大腿的肿胀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3、5天治疗组疼痛VA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7天两组的疼痛程度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跌打膏外敷能够安全有效的减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早期肿胀、疼痛程度,减少术后引流量,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艾灸对寒凝证类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纳入2017年4月~2017年11月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在校生诊断为原发性痛经证属寒凝血滞的女生9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为对照组,口服布洛芬颗粒治疗;B、C两组为实验组,予灸三阴交、关元穴,其中B组每次施灸20分钟,C组每次施灸40分钟。分别于治疗前、每个疗程治疗后及治疗后三个月经周期对所有研究对象使用VAS评分及CMSS评分表进行评分,并依据终末随访评分结果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三组间比较年龄、病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比较VAS评分,治疗前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疗程治疗后及终末随访时三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三组间比较痛经症状评分,治疗前及第2疗程治疗后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3、4疗程治疗后及终末随访时三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三组间终末随访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不同施灸时长之间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艾灸可显著改善寒凝证类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抢救中的作用和优势。方法:收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年来符合条件的心脏骤停患者(200例),按回顾性病例分组后,均采用参附注射液(不同剂量)与常规西医药救治,并分为A组:常规+参附1组,B组:常规+参附2组,C组:常规+参附3组,探讨参附注射在心肺复苏不同阶段用药时机和剂量的最佳选择、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和预后的临床分析。结果:C组基础生命支持阶段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方面,C组较A组和B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B组较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改善心肺复苏后组织灌注和多器官不全,提高心脏骤停的救治成功率,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华蟾素对原发性肝癌骨转移继发骨侵蚀破坏患者疼痛缓解率的影响,观察华蟾素作用后患者血清骨桥蛋白(OP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03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收住的原发性肝癌骨转移继发骨侵蚀破坏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射频消融、局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组加用华蟾素注射液。比较两组疼痛缓解率,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8、12w血清OPN、MMP-9水平,并分析相关性。结果:治疗后8、12w,观察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82.86%、94.29%,对照的分别为48.00%、52.00%(P﹤0.05);两组治疗后4w、8w、12w与治疗前比较,OPN、MMP-9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OPN、MMP-9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观察组35例治疗后患者疼痛缓解率与外周血清OPN、MMP-9浓度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994、-0.999,P﹤0.05)。结论华蟾素注射液对于原发性肝癌骨转移继发骨侵蚀破坏患者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清OPN、MMP-9的浓度水平,可能通过抑制OPN、MMP-9的表达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HBV- DNA定量分析的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我们对部分 HBV标志阳性患者进行了血清 HBV- DNA定量测定 ,探讨患者血清携带 HBV- DNA检测结果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375例 HBV标志阳性标本为我院门诊患者。1 .2 试剂和仪器HBV- DNA定量试剂盒购于深圳市达尔安生物有限公司 ,HBV核酸扩增 ( PCR)荧光检测试剂盒、操作严格按说明书进行。仪器为美国 PE公司产5 70 0基因扩增仪。2 结果1 0 2例血清 HBs Ag、抗 HBc及 HBc Ag阳性的患者 ,HBV- DNA定量测定结果 99例大于正常参考值 ( 4 .0× 1 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肝腹水浸膏对鼠肝纤维化及利尿作用的影响.方法:1、小鼠肝纤维化试验:采用20%、40%CCL4橄榄油溶液,皮下注射制作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后给药6周,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计算肝、脾指教并作病理检查.2、大鼠利尿试验:取试验前禁食18hr大鼠,分别给大鼠灌胃用生理盐水配成的药液50ml/kg,立即放入代谢笼内,收集6hr内的尿液,观察其大鼠6hr的排尿量与灌胃量比值.结果:1、小鼠肝纤维化试验:工艺Ⅱ高、工艺Ⅲ中、Ⅲ高和马洛替酯组小鼠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下降,工艺Ⅱ中、工艺Ⅲ低和马洛替酯组小鼠血清透明质酸含量下降,工艺Ⅰ高、工艺Ⅱ中和马洛替酯组小鼠脾指数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和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和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工艺Ⅰ低、工艺Ⅱ高、工艺Ⅲ低、Ⅲ中、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和马洛替酯片组炎症细胞逐渐减少,点状坏死和交性范围缩小,有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和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和p<0.01).2、从大鼠利尿试验:工艺Ⅰ低、工艺Ⅱ低、工艺Ⅲ低、呋塞米片组在2hr的排尿量和排尿量与灌胃量比值均增;工艺Ⅰ低、工艺Ⅱ低、呋塞米片组在6hr的排尿量和排尿量与灌胃量比值均增加,但与空白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工艺Ⅱ供试品,具有抑制肝纤维化及利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