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生淀粉糖化菌的选育及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523原生质体为对象,经激光、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选育出高产生淀粉糖化酶突变株黑曲霉NL-3,其生淀粉酶活力为156μ/ml.产酶最适培养条件为:起始pH4.5,30℃,72小时.K~+、Mg~(2+)对NL—3产生淀粉糖化酶有促进作用;Z_n~(2+)对产酶有抑制作用.酶的最适作用条件为:以玉米淀粉为底物时最适温度50℃,最适pH4.5;以甘薯淀粉、马铃薯淀粉为底物时最适温度60℃,最适pH4.0—4.5.酶在60℃保温15分钟,玉米淀粉为底物的酶剩余活力80%.甘薯淀粉、马铃薯淀粉为废物的酶剩余活力98%.  相似文献   

2.
PH是影响蛋白酶活性显著因素之一。本人采用Folin—pHenol试剂法,以酪蛋白为底物,测定了七彩神仙鱼胃、中肠、后肠等组织蛋白酶活性、最适PH值,初步探讨了PH对七彩神仙鱼胃、中肠、后肠蛋白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胃蛋白酶PH在2.0,此时酶比活力为127.8;而中肠蛋白酶最适PH为7.8,最高酶活力比为62.5;后肠最适PH为7.8,最高酶比活力为59.6。另外,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肠的蛋白酶活性。本文可为研究优化观赏鱼的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考察a-乙酰乳酸脱羧酶在正常发酵条件下酶活残留率及a-乙酰乳酸脱羧酶不同添加量对双乙酰产生情况的影响,比较了添加与不添加a-乙酰乳酸脱羧酶在发酵过程中的发酵参数:降糖、pH、酵母生长的变化.结果表明:a-乙酰乳酸脱羧酶最适添加方法:在发酵初期加入,最适添加量:为20、40ADU/L麦汁,此方法可使发酵时间缩短3-4天,发酵过程及产品口味不会因添加a-乙酰乳酸脱羧酶而出现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青霉菌(Penicilliumsp.)P1固态发酵培养的产酶过程,发酵4天产木聚精酶活力最高,固体曲最适浸提比为1:7(w/v),通过65%饱和度的硫酸按盐析,获得的木聚糖酶效果较好。40℃烘干酶粉活力为1305.6IU/g,得率为69.5%。酶反应最适pH4.6,最适温度50℃。酶与底物半纤维素作用的亲合性大小顺序为:麸皮>稻草>蔗粉>玉米芯。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通气量、PH值、接菌量、发酵时间以及发酵培养基中不同氮源、碳源等发酵条件对碱性蛋白酶产生菌B1-2106产酶活力的影响.确定了碱性蛋白酶产生菌B1-2106发酵培养基的最适配方.  相似文献   

6.
纯化了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FJL0801糖化酶,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粗酶液经纯化后,较粗酶液纯化了38.42倍,酶活回收率达到17.45%.酶最适作用温度为60℃;最适反应pH值为4.5;在60℃下,保温2 h后,相对酶活42%±2.8%.在pH4.5,60℃下,作用时间在60 min以内,其酶活保存89%±2.56%;其酶学性质符合淀粉糖化工业化过程中对酶的要求,该酶比较适合应用于淀粉糖化工业.  相似文献   

7.
目的 优选桑葚果醋饮料的最佳生产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发酵所得总酸为考察指标,比较不同果汁的酒精度、醋酸菌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对发酵效果的影响;用对比试验研究确定消除浑浊的明胶加量、原汁配比、糖酸比等.结果 最佳醋酸发酵条件为:果汁的酒精度为5%vol、醋酸菌接种量为6%、发酵温度为35℃、发酵时间为24h;最佳明胶加量为0.02%,原果醋添加量为30%,糖酸比为9∶1.结论 该工艺生产的桑葚果醋饮料风味和色泽宜人,口感协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拟青霉液态发酵法生产β-葡萄糖苷酶,并用其转化大豆异黄酮糖苷.方法液态发酵,TLC法.结果确立了产酶的最适温度及最佳培养时间.结论发酵培养最适温度为28℃,发酵培养72h时酶活力最高.10%的大豆异黄酮经发酵液转化后经薄层定性鉴别,游离型的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通过摇瓶培养法对真姬菇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进行研究,得到产胞外多糖适宜的条件为:真姬菇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最适时间是8单位,最适pH为6.5,的最适温度为26℃、摇瓶转速为130r/min、最适装液量为50%、最适接种量为15%.  相似文献   

10.
Pleurotus Ostreatus液体发酵生物学特性与产毒条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着重探讨了粗皮侧耳在液体发酵条件下产生杀线虫毒素的影响因子,试验结果表明:粗皮侧耳液体发酵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范围5.0~6.5,群体发酵生长规律符合“S”型增长曲线,营养生长期8~10天,指数增长期从发酵的第2天开始,至第8天结束,对发酵液的活性初步测定结果表明,指数增长期间不产生杀线虫毒素,产生杀线虫毒素的时间在稳定期后期至衰亡期。活线虫及其未灭菌代谢物、酵母膏(1%)、乙醇(3%)能显著提高粗皮侧耳发酵液中的杀线虫毒素浓度。  相似文献   

11.
以冷冻杨梅鲜果为原料采用酶解浸提法制作杨梅酒,研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对杨梅酒出酒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影响杨梅酒出酒率的酶种类、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底物比四因素进行考察,并通过正交实验法优化了杨梅酶解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确定果胶酶为酶解用酶,酶解法制备杨梅酒酶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解温度35℃、酶解时间4h,酶底物比2%。在此条件下,杨梅酒出酒率为(79.4±0.19)%,比同法不加果胶酶出酒率增加25.4%,并且过滤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2.
高产SOD乳酸菌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最适温度、初始pH、培养时间、培养基成份及培养方式等不同的方面对产SOD的乳酸菌发酵条件进行研究 找出最适发酵条件为:28~32℃,pH7.0,24h,静止培养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测定几丁质酶活力的方法对来源于不同寄主和采集地的16株玫烟色棒束孢进行筛选,获得活性较高菌株RCEF3304,并对高活力菌株RCEF3304产几丁质酶的pH值、装液量、接种量和温度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高酶活菌株产酶最适条件:胶体几丁质2%,NaNO33%,Mg2+0.05%,培养基初始pH值6.0,接种量12%,100 mL装液量为10 mL,温度25℃和培养时间36 h;最适发酵工艺条件下,几丁质酶酶活OD值达到0.486,比优化前发酵水平提高了128%。  相似文献   

14.
从白酒大曲中分离纯化米曲霉菌种,对其进行发酵培养;再对米曲霉的发酵干曲中性蛋白酶进行分离,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米曲霉中性蛋白酶的最佳提取方法为加入生理盐水,置于恒温(30℃)下,提取30 min.硫酸铵沉淀中性蛋白酶的最适浓度为80%.该中性蛋白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55℃,最适pH值为7.0,该酶在40℃下的稳定性较好,该中性蛋白酶pH稳定范围为6.0~8.0;NaCl和EDTA对中性蛋白酶活力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阐述了产溶栓酶纳豆菌的筛选、鉴定及最适固态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在经初筛获得 1 5株产溶栓酶菌株基础上 ,经复筛确定一产酶活力最高菌株 -B .N .1 0 ,并对该菌株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以B .N .1 0菌株进行固态发酵 ,其产酶最适温度、时间分别为 30℃和 2 4h  相似文献   

16.
荷叶离褶伞摇瓶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摇瓶发酵法对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荷叶离褶伞菌丝体生长的最适碳源为玉米面;最适氮源为麸皮;最适碳氮比为16:1;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面200g/L,蔗糖15g/L,麸皮35g/L,酵母膏1.5 g/L;最适发酵条件:pH值7.0,温度26℃,接种量10%,转速160r/min;稳定生长期为接菌后6-8d.  相似文献   

17.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了玉米多孔淀粉制备过程中各种因素对产物成孔效果的影响,探讨了酶解成孔的机理,并对制备工艺进行了初步优化.在糖化酶和耐高温α-淀粉酶混合成的复合酶作用下,玉米淀粉水解制备玉米多孔淀粉的最佳工艺为:加酶量为按照理论水解55%淀粉的30倍加入量,糖化酶与耐高温α-淀粉酶的配比7:1,反应体系pH值5.6,酶解温度60℃,淀粉浓度60%,反应时间20h.反应后玉米淀粉的吸油率由16.15%提高到了47.59%.  相似文献   

18.
桑椹乳鸽酒的酿造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桑椹乳鸽酒的加工工艺及关键技术,采用正交试验选出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乳鸽酶解的酶用量为2500u/g,桑椹酒发酵条件最佳为温度22摄氏度,接种量为0.20g/L,糖度24%。  相似文献   

19.
优化纤维素降解菌株CY10产酶条件,为该菌株在纤维素的生物降解方面提供实验依据.通过单因素试验对CY10菌株产酶条件进行优化,依据纤维素酶(CMCase)和滤纸糖化酶(FPase)活力大小确定最适培养时间、初始p H、碳源、氮源、温度、接种量及装液量等.结果表明:菌株CY10产酶的最适初始p H为6.5,碳源为麦麸(2.0%),氮源为酵母粉(0.5%),在30℃培养42 h;该菌株所产CMC酶和滤纸酶的酶活性最适温度为45℃,最适p H为6.5.在此条件下,CY10菌株的CMCase和FPase活力分别达到21.26 U/m L和23.57 U/m L.为此,菌株CY10在纤维素的生物降解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酶法降解玉米芯的最佳工艺和酵母菌发酵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纤维素酶对玉米芯进行酶解,采用酵母菌对酶解液进行发酵.结果:酶解条件:纤维素酶0.6mL,pH值为5~6,温度40℃,Tween-80添加量为1%,微量元素的添加量为0.5%,酶解48h后还原糖浓度达到最大值;发酵条件:活化后酵母菌的接种量40mL,发酵温度30℃,发酵36h后,乙醇产量的最高.结论:在较佳的酶解和较佳的发酵条件下,可显著提高酶解率和发酵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