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代征收漕项银粮,有轻赉、芦课、水脚,工食、正改、兑赠、耗行、月粮等名目,但以漕粮为大宗。一般征收本色米粮,或折征银两杂粮等。乾隆时,有漕八省所征漕粮达四百六十余万石。所以,漕项征收直接关系清廷的经济命脉,被视为“上供天庚、下支俸饷”的大事,定有不得轻议停缓之规。但是,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使征漕各省常有难于应征和拖欠的情况,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实行各省轮蠲减缓。现从朱批奏折中选出的漕赋蠲缓史料,反映了乾隆前期有漕省份农业经济状况和漕赋征免情况,可供研究乾隆前期社会经济史参考。  相似文献   

2.
论赋起源于民间说话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到赋,自古及今为之探源辨流者代不乏其人。东汉班固说:“赋者,古诗之流也。”(《两都赋序》)他认为赋是《诗经》的一个支派;梁代刘勰同意班固的说法,但又对其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了补充:“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字于楚辞也。”(《文心雕龙·诠赋》)这是说,除了《诗经》之外,楚辞也是它的一个源头。以后明代徐师曾、清代刘熙载、章学诚等都大抵承袭班固、刘勰的说法,并且使之更具体化。他们声称:“言情之赋本于《风》,陈情之赋本于《雅》,述德之赋本于《颂》”,“骚为赋之祖”。(刘熙载《艺概·赋概》)“古之赋家者流,原…  相似文献   

3.
顺治年间征收杂税史料选(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征收各色杂税,载入《会典》,是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杂税包括芦课、渔课、盐课、牙税、河利税、房号行户银、官布折征银、蓝靛改折银等等。这里发表的史料是从我馆所藏的《内阁题本》、《内阁揭帖》中选出来的,它们反映了清初征收这些税课的一些具体情况。顺治年间正是新旧政权交替,战争频仍,社会动乱,生产未得恢复的时期。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无力交纳税课,另一方面是清政府追逼科索。于是出现了种种弊端。发表这些史料,对清初历史的探索和研究,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栉风沐雨”语本《庄子·天下》:“〔禹〕沐甚雨,栉疾风。”这句话是说大禹治水不辞辛劳,以骤雨洗头,用疾风梳发。后以“栉风沐雨”四字成文,形容人奔波劳碌,不避风雨。例如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栉风沐雨,犯露乘星。”唐·杜甫《朝享太庙赋》:“初,高祖太宗之栉风沐雨,劳身焦思,用黄钺白旗者,五年而天下始一。”《三国演义》六十一回:“栉风沐雨,三十余年,扫荡群凶,与百姓除害,使汉室复存。”柯灵《香雪梅·序一》:“农民终年栉风沐雨,胼手胝足,是根本没有休沐日的,我这点轻松的案头劳作,算得了什么!”  相似文献   

5.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6,(33):64-64
“责无旁贷”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贷:推卸)。语见清·林则徐《复奏稽查防范回空粮船折》:“其漕船经过地方,各督抚亦属责无旁贷,着不分畛域,一体通饬所属,于漕船回空,加意稽查。”例如孙中山《同盟会宣言》:“此不独军政府责无旁贷,凡我国民,皆当引为己责者也!”钱锺书《围城》五:“这时候,他深恐济危扶困做‘叔叔’的责无旁贷,这侠骨柔肠的好差事让给鸿渐罢。”姚雪垠《李自成》一卷十二章:“她一向率领老营,在突围时仍旧率领老营,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6.
近日,郴州市北湖区档案局到该区华塘镇油山村征集到52张民国时期郴县田赋卷,时间跨度从民国12年至民国37年。这批已进入耄耋之年的纸质票据。是郴州首次发现的民国田赋券。田赋券.是征收田赋后政府发给村民的凭证、收据。这批田赋券种类齐全,一共有四种,其中田赋券38张、田赋通知单8张、免赋展期流抵券5张、核算单掣券联1张,  相似文献   

7.
庐隐 《出版参考》2014,(9):43-43
提到秋,谁都不免有一种凄迷哀凉的色调,浮上心头;更试翻古往今来的骚人、墨客,在他们的歌咏中,也都把秋染上凄迷哀凉的色调,如李白的《秋思》:“……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柳永的《雪梅香辞》:“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周密的《声声慢》:“……对西风休赋登楼,怎去得,怕凄凉时节,团扇悲秋、”  相似文献   

8.
正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吴琦教授等著《清代漕粮征派与地方社会秩序》一书,2017年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群体·社会丛书"之一,分为上、下两编,共11章。上编主要探讨清代征漕体系及其社会意义,包括清代征漕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在清代后期的变化情况,征漕中的重要环节诸如蠲  相似文献   

9.
火耗一词,始见于《元史·刑法志·食货》,明朝中期,州县借口弥补所征赋税银两在熔铸中的损耗,于正赋之外而任意加增的税额,到雍正时,积弊已久。清初,顺治和康熙皇帝先后颁布过禁令:官吏征收钱粮,私加火耗者,以犯赃论。但是,在低俸禄制度和官僚体制下,不仅屡禁不止,反而有增无减。康熙在位期间,各州县在正赋之外,每两加至3至5钱,甚者更多。税轻耗重,富者轻而贫者重,农民不堪重负。雍正即位后,针对私征滥派“辗转累民,负国营私”等现象气愤地说:“此等积弊,尤为国法所不容者,”也是“朕所断断不能姑容者”。雍正认为“钱粮,关系尤重。丝毫颗粒…  相似文献   

10.
    
赋,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产生得颇早的一种文体。它创始于周末,特别发达于汉代,经过历代作家的创作实践,在体制上不断有所变化。它一直是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中重要的文体之一,所谓“诗词歌赋”,“赋”正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在中国文学史上,赋体作品的最早写作者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学者荀况。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荀况有赋十篇,现存五篇(或称六篇,即《礼》、《知》、《云》、《蚕》、《针》,外加《佹诗》),收在《荀子》一书中。赋这一文体名称是怎么来的呢?从字上讲,“赋”是“铺陈”的意思。汉代郑玄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毛诗正义·关睢传·疏)))梁代刘勰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所谓“铺”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问题,多年来众说纷纭,笔者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图书馆的双重职能:“服务历史职能”和“服务现实职能”,主张图书馆学应该围绕这两项职能进行研究,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有二元性,即“服务历史研究”和“服务现实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出,重庆抗战历史文献中心以罗斯福图书馆的保护利用和重庆图书馆及全市收藏的抗战文献的保护开发为基础,搭建共同体系,展现抗战历史文化的立体形态,传递和表达抗战遗址与抗战文献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信息,将它们融入现代社会发展进程和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以此加强社会民众对抗战遗址和抗战文献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达到抗战历史文化的普及,抗战革命历史的传承,民族抗战精神的永续。  相似文献   

13.
文献计量学方法在网络资源开发实践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信息资源极其丰富,是名副其实的信息的海洋.面对茫茫大海般的网络信息资源,如何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如何在互联网上准确、快速地查找信息资源,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15.
独立学院图书锗建设的瓶颈及突破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独立学院得以迅速发展,然而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日益突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制约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的瓶颈,探究突破制约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瓶颈的对策,以保障其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动画角色的符号传达进行研究,力图挖掘动画角色的表现潜力,以符号学的研究视角拓宽动画角色的审美研究。本文以符号学中的能指与所指的互动关系模式作为理论的构架,将动画角色进行符号上的能指与所指划分,并综合消费社会理论,构建动画角色符号认知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研究型大学视野下的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建设研究型大学视野下提出了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课题。阐述了研究型图书馆的内涵,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意义,着重讨论“211工程”重点高校在现阶段如何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以来的图书馆在建造发照过程中,竖立过不少碑刻,这些碑刻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另外这些图书馆碑刻还具有补史之阙、正史之谬的重要作用。近代图书馆与以往的藏书楼有很大的不同,在民国碑刻中主要表现为藏书思想、藏书种类、受益对象的转变,其中一些碑刻还详细记载了图书馆经费的来源,这些对历史学、图书馆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变革时代的心态对图书馆学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进程中知识分子的心态基本上是积极、健康的,但其非主流倾向可能干扰学术研究.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剖析图书馆学研究中上述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就克服不良心态,促进学科健康发展陈述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职务设计理念入手,提出了提高员工工作热情的原则和着眼点,然后落实到作为一个组织的图书馆工作中,从职务投入、职务丰富化、职务轮换、环境改造四方面来论述图书馆改革中应该进行的职务设计,以此来调动很有职业倦怠的图书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实现图书馆的服务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