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尺八、琵琶、三味线、筝等日本乐器来源于中国,与中国的传统乐器箫、琵琶、三弦、古筝形制相似而又有所不同,到现在仍然较完整地保持着传入时期的形态。这与日本音乐界在教习方面履行着严格的传承制度密不可分,由此使得许多古老的乐种、曲目、流派和风格能够长久地保存下来,形成日本独特的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琵琶艺术的音乐风格、演奏风格等方面着手,剖析了琵琶艺术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植根于民族文化沃土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普及琵琶艺术要与素质教育结合,并进一步阐述了琵琶普及教学中的模式、效果与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基于日本文化发展的视角,从不断融合外来文化良性特质的外向性发展特点及择善而取之的文化本土化等文化发展趋向出发,解析了日本文化的本质特点,概述了日本文化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和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对我国的投资逐年增加,其人才本土化水平也逐年提高,但仍然落后于欧美企业.笔者通过对52家在华日本独资企业的调查,分析了日本企业人才本土化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及对我国企业国际经营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教育本土化是教育现代化体现出的国家或地域差别,是教育现代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针对教育现代化,从文化哲学的视角,解读了教育本土化的本真内涵,反思了教育为什么要本土化的问题,探讨了教育本土化的发展策略:关注教育的地域性、民族性与时代性;关注教育本土化过程的保存与更新的统一;关注校本教师的培训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隋唐时期,琵琶文化空前繁荣,这一时期,她也跟随日本的遣唐使的脚步到达了异国他乡,在那里生根发芽,并成为日本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中国的琵琶也经历着文化的洗礼,亦成为中国富有特色的民族乐器代表。  相似文献   

7.
对本土化、设计本土化、人类工程学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在对外来设计本土化的契机探讨基础上,讨论了外来设计本土化过程中相关的人类工程学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人体测量因素、人的心理与行为习惯因素.  相似文献   

8.
朱金月 《文教资料》2011,(15):96-97
日本吸收了诸多外来文化,但始终保持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并将外来文化本土化,茶道即是其一。日本茶道文化是推动经济复苏、传承本土文化、促进心理健康、丰富人生阅历的极佳途径。我们应借鉴日本荼道文化的发展经验。更好地推进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本土化是中国原创专业音乐剧剧目创作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推动力,本文以我国原创音乐剧《冰山上的来客》的音乐创作为例,阐述了作为西方舶来品的音乐剧在我国的本土化趋向与方式。本文的结论是:本土化的文化元素是与中国音乐剧相伴而生,并决定其文化属性的重要因素,本土化是创作者专门针对中国观众、中国文化市场进行"量体裁衣"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浅析云南乡村旅游开展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游是2006年中国旅游宣传主题。云南有25个特有少数民族,其文化独具特色,保存也比较完好,具有发展高端乡村旅游产品的良好条件。我们可以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实施反贫困战略、乡村旅游的标准化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以寻求本土化、中国化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二度创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人们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它的认识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二度创作是使艺术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琵琶艺术在近代得到了历史性的飞跃,对二度创作的研究也有所发展。二度创作要受历史条件和人条件的影响。对于琵琶艺术的二度创作,我们要根据琵琶艺术自身的特点,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方式和民族音乐的精神来做好这件事情。  相似文献   

12.
试论琵琶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琵琶演奏是演奏者自我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的全面体现;是演奏者演奏技术、技法、技巧的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在琵琶演奏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演奏者的表演与曲目的内涵不相符;演奏者没有内在的、自我感悟的东西,而仅限于老师教出来的外部表现,这与琵琶这一古老民族乐器所要表达的音乐效果是完全背离的。  相似文献   

13.
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离不开传播,尤其是在当代大众传播媒介成了文化的建构者或消解者。在如何传承大同地方文化这一背景之下,研究大众传播媒介的地方文化传播策略成为时代的需求。为了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大众传播媒介可以使用传播媒介联动化、传播时间持续化、传播形式多元化、传播数量规模化、传受双方互动化等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运用澳大利亚学者马丁等发展的评价系统理论,评价系统有三个子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从这三方面尝试性地探讨薛宝钗诗歌在源语和译语中的人际意义异同,以期发现薛宝钗诗歌的文化意义在评价系统下的保留与缺失。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崇明派琵琶曲"瀛州古调"起源、《瀛洲古调》琵琶谱的形成及《瀛洲古调》各版本曲目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瀛洲古调》琵琶谱的传承与发展的轨迹,进而揭示崇明派琵琶各传人在对《瀛洲古调》继承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独特演奏风格与特点.崇明派琵琶音乐美学观点已成为当今琵琶文曲演奏的基本审美理念,说明了崇明派琵琶的各传人以及当代琵琶演奏家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和发展了瀛洲古调.这不仅仅是崇明派琵琶的进步,同时也是对琵琶艺术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中日文化交流层面上,非语言因素的功能已被越来越多人所认识,但作为日语教学的实效性问题尚鲜有报导。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从活跃课堂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培养从事商务活动的礼仪等方面作了初步尝试,旨在引起同行共鸣。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崇明派琵琶曲“瀛州古调”起源、《瀛洲古调》琵琶谱的形成及《瀛洲古调》各版本曲目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瀛洲古调》琵琶谱的传承与发展的轨迹,进而揭示崇明派琵琶各传人在对《瀛洲古调》继承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独特演奏风格与特点。崇明派琵琶音乐美学观点已成为当今琵琶文曲演奏的基本审美理念,说明了崇明派琵琶的各传人以及当代琵琶演奏家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和发展了瀛洲古调。这不仅仅是崇明派琵琶的进步,同时也是对琵琶艺术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琵琶记》对明清戏曲的理论、创作和舞台表演等方面影响深远,有"曲祖"之誉。从脚色体制和音乐结构两方面分析明清传奇对《琵琶记》结构范式的接受途径,可以看出《琵琶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琵琶在明清时期十分兴盛,与同时期的民间音乐形成了一荣俱荣的大好局面,明清时期的琵琶在民间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等民间音乐中主要作为伴奏乐器出现,并且广泛运用,两者相互依存,互为相长.  相似文献   

20.
禅宗起源于中国,对日本文化影响较深。日本的语言中残留了禅宗的丝丝痕迹。日语的汉字读音体系、单词的汉字表记法等都受到了来自禅宗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代日语里,也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常用词来源于禅宗及其相关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