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全球结构是指某一种学术在全球范围不同的地域之间的发展差异。中国比较教育学派能够得以创生是因为"和而不同"的传统思想契合了比较思维的内在规定性,中国比较教育学者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焦虑意识是中国比较教育学派创生的心理动力,而跨文明的中国比较教育学的实践则是中国比较教育学派创生的源泉。中国比较教育学派的创立要发挥比较教育学学者的主体性,将无所不包的文化视野具体化而展开研究,将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分化为不同的主题,改革学科建制,超越本民族中心取向的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教育学学派的创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的教育研究在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问题 :理论体系上的支离破碎、研究方向上的随意性、缺乏创学派的动力与激情、学术导向上的媚外倾向及学术规范意识淡薄等。 2 1世纪的中国呼唤教育学学派 ,这是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深化对复杂教育现象认识的需要、学科发展的需要及教育学实践的需要。教育学学派创生的可能性在于 :教育学主体的学派意识增强了 ,学科相对成熟 ,教育学家群体的素质在提高 ,发表学术论著的渠道相对畅通及具有创学派所需要的组织条件等。 2 1世纪的前 2 0年里 ,中国必将产生自己的教育学学派  相似文献   

3.
本月博览     
易连云、杨昌勇在《教育研究》上撰文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教育研究在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问题:理论体系上的支离破碎、研究方向上的随意性、缺乏创学派的动力与激情、学术导向上的媚外倾向及学术规范意识淡薄等。21世纪的中国呼唤教育学学派,这是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深化对复杂教育现象认识的需要、学科发展的需要及教育学实践的需要。教育学学派创生的可能性在于:教育学主体的学派意识增强了,学科相对成熟,教育学家群体的素质在提高,发表学术论著的渠道相对畅通及具有创学派所需要的组织条件等。21世纪的前20年里,中国必将产生自己的教育学学派。  相似文献   

4.
教育学话语体系是教育学学科范式具有价值性和权力性的系统化诠释和表达,中国文化传统是构建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历史之根,也是分析和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思维与智慧之源,在“教育共同体”背景下更是中国教育学争夺世界话语权的价值基础。具有中国文化传统气息的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存在三种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创生路径:实践-文化传统型、理论-文化传统型和文化传统-理论型。三种路径在运作过程中都关涉教育实践、教育理论与中国文化传统,在不同路径中三者的地位及其结构关系会因创生主体的需要、视野和境界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在担当构建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使命中,三种路径具有殊途同归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国内外有着不同的演变历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国外出现,而我国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发展要晚得多。教育学学科演变中值得关注的主要有教育学可否成为一门学科、教育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教育学的事实与价值等问题。中国教育学学科未来发展将朝着多学科渗透创生多元交叉学科、立足本土并轨国际教育学、立足实践发展教育理论、侧重从方法论角度寻找教育学研究的突破口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育学在中国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20世纪初西方教育学生主是德国赫收发持学派教育学输入以后才开始的,而中国引进赫尔巴特学派理论则紧日本为媒介进行的,同时,在引进的过程中,国人萌发了结合中国社会和教育实际,探索教育学科学化的良好愿望,并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初步建立起了我国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和方法体系,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教育学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7.
教育学理论在教育学学科独立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历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奠定了学科生成和交叉的基础。教育学理论的发生发展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密不可分,既强调理论指导实践的深刻性、应用性和前瞻性,又联结与教育活动发生关联的各个学科门类,构成纵横交错的格局。新时代我国教育学应聚焦理论体系的传承、更新与推进,服务高质量教育体系与教育强国建设,紧跟教育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作出中国学派的理论贡献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是以建设当代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为己任,具有浓郁的中国立场、中国传统和中国气派的教育学.“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系统的理论建构体现了“回归与突破”的学派追求,表现在:研究者自身以及学派群体对已形成的学术自我的超越;研究者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理解及建设中国教育学派的自觉;研究者自身以及学派群体教育学观的厘清及教育观的重构;研究者深度介入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学校改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论教育学派     
教育学派乃各种教育理论的派别,产生于教育理论的发展过程之中。研究教育学派的内涵,探讨教育学派的作用、教育学派的特点、教育学派的成因以及教育学派演变发展的主要规律,意在希望中国的教育学者积极进取,建立当代中国自己的教育学派。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派形成与学科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派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初步确立了学科的研究领域和多学科的研究方法,积累了学科的基础知识,但还没有形成学派,不能算是一门成熟的学科.高等教育管理学派的形成不仅会推动学科知识的创新,还会增强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独立意识和学科自信.本文探讨了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派的创生及本土化的学科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1.
高等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课程教改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欲深化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加强与基础教育的联系。课程组成员应当密切关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整体趋势,切实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真正解决好“古代文学”课程“怎么教”的问题。同时,还要关注中学语文课程教材变动的情况,处理好大学古代文学教材与中学语文教材的衔接和延伸的关系,进一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学研究的发展趋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郑金洲  程亮 《教育研究》2005,26(11):3-10
21世纪初叶的中国教育学研究在各种力量的作用下,呈现出五个方面的变化态势:方法论意义上的复杂科学已越来越多地影响教育的研究乃至对教育的基本看法;教育叙事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对象;专业界限模糊现象既存在于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分界之间,也存在于教育学研究从业者之中;教育理论界热情直面教育实践;本土立场正逐渐回归教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聋校最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之一,承担着形成和发展聋生语言能力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聋校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聋生语言能力普遍不强是不争的事实。克服传统缺陷补偿教育观念的羁绊,坚持科学人本理念的引领,实现教学本位的全面、理性回归,应是当下聋校语文教学改革应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教育学发展之镜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教育学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启蒙教育学阶段、救亡教育学阶段、意识形态教育学阶段和非意识形态教育学阶段。从共时态的角度来看,教育学是否是一门科学的追问一直响彻20世纪;教育学基本理论何以存在的探求一直在代代教育学者群中构成追问。因此,如何使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因子”在引介西方教育思想的背景下得到激活是20世纪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再一主题。  相似文献   

15.
Bernstein’s theory of the pedagogic device has two under-developed elements as far as its treatments of evaluative rules are concerned. It has never explained the processes through which an assessment’s hegemony is erected, and it overlooks the fact that evaluations can also be crucial apparatuses in social selection and exclusion. Using the historical example of state exam reforms on Chinese middle schools from the late-1950s to the mid-1960s, I seek to rectify these deficiencies in this article. I contend that assessments could actualize official pedagogic discourse more effectively when they also exert profound impacts on allocation of valued social positions and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My contention is illustrated by the case of postwar Singapore, where the ruling regime had more success in replacing the Sino-centric pedagogic discourse of Chinese institutions with a more Singaporean-centered one after state-run exams targeted to students’ futures in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were imposed.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明是人类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问题是整个的科学领域里的重大课题之一。中国古代文明不仅是独立起源的文明,而且是唯一的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文明,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来研究。夏商周断代工程就是运用现代前沿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去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一个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7.
论赫尔巴特教育学的方法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建立在他的心理学基础之上的,他一生的主要工作就是致力于“统觉”这一概念在教育上的运用。他试图在“目的——过程——方法”这一思维模式下构建起具有三维结构性质的教育学理论;他的教育学是一种以“目的”为逻辑起点的教育学,由“基础理论”、“教学论”、“训育论”和“学校管理论”四部分构成。赫尔巴特建构了一个被后人竞相模仿和因袭的完整的理论教育学体系,为教育学找到了科学基础,试图将教育学研究置于较严格的科学条件和实践基础上。在方法论意义上,我国教育理论界从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中可以获得两方面的启示:研究教育必须整合多种研究方法,借鉴其他学科的优势来解决教育中的问题;教育研究者的自身素质是决定其个人在教育研究这条道路上走多远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8.
齐梅 《教育科学》2006,22(2):13-15
教育学原理作为一门学科,属于原理理论,它是研究人类社会传承自己的珍贵知识文化资源的科学原理体系。学科的基本概念是在观察和描述教育经验事实的基础上,从日常教育思维中提炼与感觉经验直接相关的原始概念,通过严格的词义分析和逻辑定义,归纳整理经验事实和原始概念,然后再把尽可能少的原始概念抽象为基本概念这样的过程而建构起来的。它们分别是:教育目的,教育组织,学习系统和教育控制。  相似文献   

19.
The teacher’s body has a dubious status within contemporary pedagogic practice. The impact of progressivism in many western countries, with its emphasis on student‐centred learning, has resulted in a marginalisation of the teacher’s role in many classrooms. While its influence appears to be waning, in Australian primary schools, student‐centred methodologies such as group‐based and independent learning tend to dominate classroom practice. Relegated to the role of facilitator the teacher’s overall presence and bodily impact in classrooms has been greatly reduced. Drawing on a study of the practice of two kindergarten teachers in two schools in Sydney, Australia, this article will examine the ways in which they embody pedagogic space, the regimen they create and the techniques they employ in teaching their students how to write. In a sense the title ‘Disparate bodies’ has a dual focus. Not only does it relate to the different ways in which the two teachers deploy their bodies in the classroom, it also refers to the differential embodiment of their students which results from the affects that their teachers’ pedagogies engender.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小学中国画课堂教学仍以“教”为主,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中国画课堂教学能更好地引导中小学生感受中国画的博大精深和艺术魅力。依据“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及我国美术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和要求,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构建包含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中国画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实现对中小学中国画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量化评价。经过对具体教学案例的试测,证明此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信度,能比较全面地评价中小学中国画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