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中国司法改革面临很多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审判领域或有限的司法领域:中国司法改革要以司法体制作为重点,根本目标是在全社会实现司法的公平与正义,主要内容是改革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2.
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和基础,司法不独立,必须导致司法不公正,我国目前的司法体制妨碍了司法独立,从而使司法难以公正,。因此,要实现司法独立,必须改革现行的司法制度,要理顺司法与人大的关系,司法与行政的关系,司法机关内部即审判和检察的关系,并改革法官制度,提高法官素质。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司法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司法腐败,其根本原因不是司法人员的素质差和具体管理制度的缺陷,而是制度性的权力结构存在的缺陷,继而导致司法的腐败,即我国还没有真正实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国家权利为本的司法制度,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公民权利为本的现代司法制度的转型,实现这一转型,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将是一个较长期而艰难的历程,目前在观念上对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方向和核心要明确,对司法、司法机关、司法权力等范畴的研究和认识要深化,对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具有性质不同的法律要求更多加关注,对法律承认和平等地维护多元利益主体的新观念要树立,并处理好学习外国经验与保持中国特色的关系问题,以及扭转“非此即彼”简单类比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4.
司法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现阶段进行司法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建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司法文明。文章首先阐释了现代司法文明的基本理论,接着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司法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最后提出了推进我国司法改革实现司法文明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刑事司法裁判权监督机制本身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导致监督机制的应有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要建构正当有效的、能够实现司法公正的刑事司法裁判权监督机制,必须要进一步完善和改革现有的监督内容,以逐步推进我国司法体制改革进程,实现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6.
十六大以来,中国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一条主线是“多予、少取、放活”。目前,农村税费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的巨大成功,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正向农村地区倾斜,“三农”问题初步得到了缓解,我国在总体上进入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新的发展阶段。下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难点是,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所造成的瓶颈制约,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最大的突破口选择是加快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做好“放活”这篇大文章,充分发挥9亿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和作用,激发农民自我发展和自我积累的巨大潜能,不断提高和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内部活力。这是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司法改革现已提上法治国家的议程,改革要坚持独立、公正、高效、廉法、程序公开、公众监督等几项现化法台原则。我国的司法体制的民主、立法、严格执法、法官高品质等方面尚存在问题和差距。关键是体制问题和人的问题,可以首先从精简司法人员提高执法素质入手,落实执法责任程序化和科学化要求进入司法体系,让公正、严格成为司法的职业特点。  相似文献   

8.
司法改革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已成为人们所关心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司法改革所要实现的目标之分析 ,说明我国当前司法改革应着眼于建立起理性的司法活动之外部机制——司法权 (审判权 )独立与内部机制——法官独立 ,以实现“司法正义”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全面深化和推进司法改革是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当前真正的问题是出在了“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并未完全建立.因此,通过梳理与总结日本刑事司法改革的社会特质与技术路径,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推进刑事司法体制的改革并予以超越,并重新审视与调整法律借鉴与移植过程中的中体西用观念.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工》2014,(2):46-46
《中国青年报》评论文章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司法改革始终是中国法治建设最核心的问题。回顾过去,我国的司法改革如火如荼、从未停息,但是鲜有顶层设计的体制性变革。一是司法改革主要以“两高”为发动者,而缺乏最高权力机关的统筹规划;二是司法改革的对象,大多是现行体制框架内的制度性修补,而缺乏诸如司法权与行政权配置等体制架构上的调整;三是司法改革的过程多是行政化路径,而缺乏法治化的遵循。  相似文献   

11.
学校变革成本分析——以政府主导型变革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变革成本是学校在进行变革时所支付的与变革相关资源的价值总和.不同的变革方式涉及的成本类型是不同的.政府主导型学校变革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变革的一种主导方式,具有"强制性"和"渐进性"特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及各种体制改革的深入,具有"渐进性"特征的"强制性与诱致性"结合的过渡型学校变革方式以及具有"渐进性、诱致性"特征的学校自主变革将成为学校变革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问题最为严重的时期,中期所面临内外挑战的严峻程度,尤其突出。王安石变法的实践,反映出社会发展内因中一种要求解决问题的历史必然性。然而,变法在当时受到激烈反对而告失败,至后在数百年的历史中一直处于被否定的境地。通过对变法过程的考察,揭示这一改革无终的必然结局。对今天的改革开放无疑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汉武帝进行大规模经济改革。制定一系列“新政”。“新政”的主要目的是解决财政问题。“新政”的实施,为封建财经制度及政策的改革和规范化开了先例。并为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物质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改革中,需要通过反思来纠正可能出现的方向性错误、过程管理不足或配套评判标准缺失的问题。一般来说,学校的反思能力主要包括鉴别能力、评议能力和评判能力三个维度。在当前的学校改革情境中,反思能力建设应该主要聚焦于三个方面:以理论学习和具体观察培养鉴别能力;以多元对话和研修制度建设培养评议能力;以有效反馈和标准建设培养评判能力。  相似文献   

15.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改革和发展战略也是科学。改革和发展的兴衰成败决定于哲理的正误和成熟程度。中国改革和发展实践,形成了改革哲学,哲理的特点是:包容性、普惠性、和谐性、中庸性、多元性、互动性、人本性。应继续研究和充实这些理念,并用以指导改革发展实践。  相似文献   

16.
研究幼儿园教育改革成效,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幼儿园工作规程》的颁布为标志,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作为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至今已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关于这场改革成效的研究应当成为我国当前幼儿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以为我国幼儿教育政策决策服务。但目前已有研究基本上建立在主观判断或现状描述的基础之上,缺乏实证依据的支持。开展幼儿园教育改革成效研究应当抓住影响改革成效的关键阶段与关键问题,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实证性研究方法,从多个角度客观、公正、全面地分析和评价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教学设计理论诞生于60年代,历经几个不同发展阶段,其对"教"和"学"的深入研究,为当前的教育改革,尤其是研究学习过程,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等提供处方性启示.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表现出的两难状态源于改革与其所处情境之间的张力,而教师对此又缺乏足够的控制能力.教师在课程改革中遭遇的张力可分为专业、资源、制度和文化四种类型.改革者需要正视这些张力,分析其形成根源并对症下药,同时还要采取综合策略,从整体上思考并消解课程改革的张力.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美国的主导下进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改革在日本历史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由于一系列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从其国家利益出发从根本上改变了其最初的对日政策,致使这场改革进行的极不彻底。这对日本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国民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天皇制政权不是建立在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均势之上,而是通过明治维新逐步消灭了德川幕府为首的封建领主,逐步取代了贵族特权;地主阶级的作用也不象西欧封建贵族对王权的作用;维新全过程中其领导者从总体上看目标始终如一,不存在“背弃革命”的前后两个截然相反的阶段,而是一以贯之以革命改造为根本特征的全面质变;明治维新有民族主义的很大成分,但其主要动力和内容是国内的变革,形式上主要也非对外民族战争,并非只为适应外部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