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编辑出版专业创办于2004年,在“大出版”趋势下,积极探索跨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依托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优势教育资源,明确专业定位,树立专业特色;以就业为导向,采取“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培养符合本地市场需求的跨媒体人才;与其他学科融合,积极探索跨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采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陈小强 《编辑学报》2019,31(3):351-354
高校科技期刊是我国3大科技期刊源之一,具有科技人才培养的优势条件和社会功能,并获得了重要的创新成果。但近年来,许多高校科技期刊没有顺应新媒体发展的需要,突出表现为原本“姓高”的育人功能在弱化。深度探析其致因认为:社会“SCI热”渗透导致高水平论文流失,科技浮躁导致论文质量下降;编辑在学校的地位边缘化导致培养人才的“导演”源动力不足;学术不端行为导致学术失信,“小而散”的封闭运行模式导致与社会媒体的黏合度较低。以问题为导向,追根溯源,才能找准高校科技期刊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突破口,才能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的现实目标,才能补缺人才培养功能弱化的短板,才能实现人才培养功能的创新,践行高校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1 活动背景 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图书馆作为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应当积极参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2016年,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紧紧围绕空间、资源与服务三个基本要素,通过“聆听”、“交流”、“学习”、“体验”、“实训”等形式,主动嵌入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助力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以增强学生对不同信息职业的适应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是iSchools的核心特征。在调查国外iSchools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分析这些学校在实验课程设置、学生科研活动、实习教学和社团活动等方面的开展情况,各校为实践教学体系提供的保障条件以及实践教学体系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成效以期为我国图书情报教育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新媒体人才培养呈现出新的特点和需求。文章通过对新文科背景下的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进行分析,提出新文科建设需要解决内涵建设、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实践创新4个层面的问题,以积极主动地应对和引领新时代人才需求的变化;需要通过形成“新体系”、开设“新课程”、建立“新模式”、搭建“新平台”实现系统性变革创新,以打造具有中国话语权的新文科体系。  相似文献   

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又指出“坚持内涵式发展。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等学校都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内涵建设,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深入贯彻实施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完善高校内部的治理结构,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规范体系,创新高校管理理念和方式,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地方特点的现代大学制度,为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做着基础性探索和实践1。这一基础性探索和实践的核心是高校“去行政化”的改革2。如何以学校章程为基础,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体系,建立学校自主发展、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以贯彻实施章程为抓手,创新行政管理组织模式和运行,特别是改革现有高等教育垂直管理模式,强化行政服务功能,推动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更是高等学校需要迫切改革的任务3。本文从高等学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两个方面,剖析目前高校“行政化”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高校教育“行政化”的影响及其危害,探讨高校“去行政化”的可操作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全面素质培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最终检验标准。对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学生的素质教育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否则就会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上感到有力无处使,措施单调乏力。明确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学校“教”出来的是本文的核心所在。文中对从素质教育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全过程中的体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通过论证,说明在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素质教育是一项既具体而又十分有创造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随着媒体融合在国家顶层设计框架下向纵深发展,基于学校人才培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高职“新闻采写”将课程思政与实践教学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当下思政融入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难创新”“难践行”“难渗透”“成效差”等问题现状,可围绕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具体实施路径,系统构建“新闻采写”课程思政与实践教学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10.
李洁 《出版参考》2021,(2):43-45
文章以科技出版机构面临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机遇为前提、以创新产品研发为主线、以提供知识服务赋能行业发展为目标,认识到科技出版机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的重要作用与意义,结合“智能化驾驶培训人才培养基地”实践举措和成效,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思考和梳理,对科技出版机构融合发展中人才培养机制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信息素养教育是高校图书馆的使命和职责所在。近年来,清华大学图书馆紧密围绕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创新,加强科学规划与实践探索,着力内涵建设,积极拓展合作,融入大学人才培养生态体系,支持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文章介绍了清华大学图书馆面向本科生层面的信息素养教育创新实践和思路,以期与同行分享交流。  相似文献   

12.
浅谈计算机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与培养目标,阐述了计算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提倡加强计算机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以适应当代计算机专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知识+能力+创新"型高级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创新档案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提出创新档案人才培养的出路是构建集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国家五者于同一核心地位,发挥各自功能,全过程、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即"五位一体"的档案人才培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为服务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探析“三农”出版数字化转型发展策略,文章以“农技耘”App为例,分析其数字化转型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提出“三农”出版数字化转型应从创新内容生产、融合新兴技术、丰富产品形态、开展多方合作、转换身份定位、重视营销宣传、强化人才培养七个方面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地方性高校广告学本科教育的困境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性高校广告学本科教育,存在着职业化倾向明显、教师队伍建设难度较大、学生实践机会少、高校与业界互动较难等困境。高校广告学专业需要解决专业属性认识中“学”与“术”、教育定位中“宽”与“窄”、师资结构中“新”与“旧”、与业界联系中“进”与“出”的四对矛盾,坚持“有专业特色的宽口径人才培养”理念,实现本学科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陶建杰 《青年记者》2017,(21):102-103
新闻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既是对课堂教学的检验,又能培养新闻学子实际动脑、动手能力,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如何探索全媒体时代新闻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成为各新闻院系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上海大学近年来开展的“新闻实践采风田野训练计划”(以下简称“田野计划”),以“师徒制”遴选精英学生记者进行专题性的新闻实践活动,旨在出人才、出精品、创品牌,正是对这方面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面对国内外舆论环境和传媒业的巨大变化,党和国家对新闻舆论人才提出了全新要求,高校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也需要及时做出回应与调适.在厘清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传媒实践关系的基础上,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应回归本土国情定位、人文教育底色以及核心能力养成.面向未来,要以学科独立筑牢人才培养根基,以学科交叉升级人才培养模式,以评价标准引导人才培养向度,以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立体全面的改革创新中实现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环境下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的创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在迅速变化的信息技术与教育环境中,如何因时而变、因馆而宜、不断创新,开展适合高校发展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是每个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全面剖析典型图书馆的实践和思路,有利于其他图书馆借鉴或反思。[方法/过程]系统梳理新环境下清华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的创新举措,包括4个方面:顺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运用新技术改革教育模式;立足高校发展定位与需求,融入学校学术生态;研究信息素养教育新理念,加强科学规划与实施;契合用户群体需求特征,利用新媒体提升传播效果。[结果/结论]清华实践经验可以概括为:以新理念为指导,积极利用新技术、新媒体开拓信息素养教育的创新实践,全方位嵌入学校人才培养流程,有效融入学校学术生态,力争紧跟大学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步伐,与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同步,但各馆的具体实施路径应因校而宜、因馆而宜。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价值定位和培养需求的转变殷切呼唤新型科学教育实践载体和教学方式的支撑,在此背景下探索依托科技馆平台开展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势在必行。国际科学场馆教育在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了诸多经验,其主要实践特征表现为:注重树立特色化的教育品牌、着力建设系统化的教学组织生态、全面推进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教育的协同发展、专注打造分层次模块化的创新课程体系。借鉴国际场馆创新教育的先进经验,我们可从科技馆教育的政策理念、学习资源、教师发展、课程教学、社会互联和技术支持维度入手映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选才、育才和评价环节,构建依托科技馆平台开展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行动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新文科建设背景出发,调研国内8所双一流高校档案学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实践,发现样本高校在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平台和评价方式等方面面临创新诉求,进而提出应定位复合型培养目标、优化培养内容、组建复合型师资队伍结构、搭建内外融通的实践教学平台和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