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管理学中的这个“木桶理论”运用到学校的班级管理中来,对班主任具有多方面的启迪作用。要建立优秀的班集体,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快速地成长,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的班主任,就必须分清学生群体中的“长板”和“短板”,努力把“短板”变成“长板”,从而使班级这个“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2.
现代管理学中有一种木桶理论,它认为: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盛水量多少取决于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而不是最长的木板。要多盛一些水。关键是如何增长最短的那块木板。这种木桶效应在学生的五项达标锻炼中尤其明显。 在每年的五项达标测验中,有不少运动素质较好的学生因某项运动成绩太差使总分达不到及格要求;有的甚至总分超过及格标准,却因某项运动成绩低于30分,仍不能通过达标的及格标准。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素质体系构成和特点的分析,回顾了学校体育教育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所产生的深远意义,并且强调了学校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突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正>山东高密市姚哥庄初级中学是一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开展以田径为主的体育课余训练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学校多次获得全国“体育达标先进单位”、“冬季体育锻炼活动先进学校”等集体荣誉称号,培养出一大批体育专业人才,其  相似文献   

5.
"快乐"和"传统"的学校体育碰撞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快乐体育追求克服困难、战胜自我所获得的成功体验,而传统的学校体育重点强调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和战胜困难的思想意志品质等方面的教育。这两种学校体育观念发生碰撞的起因,源于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功能和对体育本质的认识出现了偏差。传统的学校体育存在着弊端,这也是学校体育改革之处。  相似文献   

6.
对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学校体育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开展阳关体育运动背景、目标及内涵的认识,探讨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切实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思路和措施,提出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应当树立"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的理念;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决策、保障和考核机制;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为行动主线;大力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和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建立和落实中小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动和大学生课内外一体化反馈机制,确保学生体育锻炼每天不断线。  相似文献   

7.
"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与学校体育改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桂铃 《体育学刊》2004,11(6):75-77
“健康第一”的观点在我国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而每个时期又都赋予了“健康第一”以不同的新的内涵。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说“健康第一”应是一种教育观,从狭义上讲“健康第一”应是人一切发展的基础。因此,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紧紧围绕“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更重要的是要保持学校体育的特点和坚定学校体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健康第一”体育教学的理念成为主旋律。如何使每一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成为制约当前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的因素。“掌握学习”是反映布鲁姆基本教育观的重要理论。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这一理论,用“设计掌握目标--教学活动导向练习--第二次学习机会总结性评价”模式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缩小个体差异,发挥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中学田径教学在课程改革环境下的发展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径运动在中学学校体育中,历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以前所采用的《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田径是主要教学内容,且在教材内容中所占比例最大,直接反映了它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然而“全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的抽样调查发现,学生“厌体”现象(主要是对体育课的厌恶),田径运动所占比例最大.新课程实施的三年来,田径运动教学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试论高校体育中"学会参与"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学会参与”教育的有关理论,结合学校体育的特点,对高校体育实施“学会参与”教育的意义、方法与途径等方面进行阐述,指出高校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会参与’’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对学校体育"位差"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解放以来,中国的学校体育存在着严重的“位差”现象,即理论地位与实际地位的极大反差。针对中国社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基本状况,立足于中国学校体育改革开放的现实,运用系统分析和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学校体育的“位差”进行一定的分析研究,指出了学校体育改革与更新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2006,(4):F0002-F0002,I0001
2006年6月10日,“迎奥运——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市东城区召开,本次会议突出的主题是“抓住奥运契机,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确保学生健康成长”,会议中就北京市学校体育工作的成绩与问题做了总结,并强调指出本次会议的要旨是:坚决改进在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轻体”的倾向,进一步提高北京市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和学生身体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13.
我国"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的创新体系与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我国的体育格局正发生着重大变化,以“学校、家庭、社区”为一体的体育活动正在逐步形成。从“学校、家庭、社区”体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的创新体系与构建思路,为全民健身铺路,为体育决策者提供可操作性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师如何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延伸,搞好课外体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师应争取学校领导的重视;争取班主任和其它授课老师的支持;加强对体育干部、骨干的培养,争取团、队、学生会等组织的协助和配合;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各方面的素质。  相似文献   

15.
“让每个农村孩子都享受基本的体育教育”,这是我近期到西部农村学校体育先进单位——四川省南部县考察学校体育时听到的一句口号。这句口号喊出了“西部大开发,教育要先行”中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奋斗目标。它的核心是给孩子全方位享受素质教育的“权利”,它的内容是落实“体育课程计划”的基本要求,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素质、身心健康和体育水平有所提高。   在南部县短短的四天时间,我观看了全县四区十二所中小学,这些学校从不同侧面体现了西部农村学校体育改革的方方面面。   建兴镇一所村小,搞了体育课改革实验,改变过去…  相似文献   

16.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本教材的研修,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而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及课外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质,陶冶学生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选拔和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同时也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  相似文献   

17.
刘青 《体育师友》2002,(1):53-54
1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中单纯依赖学校提供体育消费的比例在减少,而学生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体育消费活动行为在不断增加。消费心理学家指出“人的任何消费行为都有其消费动机”,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反映了大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通过对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为搞好高等院校的体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全民健身运动的形势、状况和对学校体育的要求及相互关系,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社会发展的—个关键问题是人口素质问题,不仅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入的全面发展,而且经济水平的高低、综合国力的强弱,最终取决于劳动的素质”。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将在应试教育的转轨中,推陈出新,为构建新型科学体系发挥重要作用,亦将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体教结合"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0  
在回顾“体教结合”10余年发展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的视野审视“体教结合”。认为:“体教结合”是时代的产物,也有阶段性的特征;只有加强学校体育,才能保证“体教结合”长远的发展。提出“体教结合”是现阶段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树立科学的大教育观、使体育成为教育的内核,校领导要在“体教结合”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打破行政壁垒、形成行政合力等理念。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中的课余体育组织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建忠  饶纪乐  庄弼 《体育学刊》2007,14(9):101-104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打破了原来的课程体系模式,广东省部分学校在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形式上进行了积极探讨,并形成“课内外相结合体育俱乐部”、“网络体育俱乐部”、“校运动队训练和学生锻炼相结合体育俱乐部”等形式的高中体育俱乐部,有助于改善课程组织形式与课余体育活动的衔接和落实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的要求,促进学生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和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