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璐 《中国科技信息》2006,(11):142-143,131
我国的农业资源丰富多彩,具有极其重要的观赏、体验、教育和保健等旅游价值。近年来在我国的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中存在着速度快、质量低、管理混乱,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欠佳等问题。该文试图在分析我国农业资源旅游价值的基础上,探索我国农业资源的旅游综合开发模式:(1)挖掘农耕文化情结,提高文化品位;(2)农业和旅游业的复合开发;(3)营造“纯粹、自然、宁静”的原生型田园环境;(4)传统农耕文化和现代科技文化的和谐相融。  相似文献   

2.
河套地区的室内设计,往往盲目复制现代经济发达地区的设计符号,丧失了鲜活的地域性。河套文化是游牧文化与黄河文化融合的产物,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历史上数次大移民,尤其是清末民初晋、陕二地向河套地区移民,开发了河套地区的农耕文化,河套民居随之从蒙古包为主逐步迁移到以晋、陕特色民居为主,形成了独特的室内设计风格。继承、发扬传统室内设计风格,可使河套地区的的室内设计继续保持自己的特色,在当代室内设计领域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3.
王静 《科技与管理》2011,13(4):93-95
传统文化元素是代表中国文化精神,并且是民族所特有文化图像、符号,它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而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体现的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是企业文化价值创造的一种形式。因此,探讨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企业形象设计相融合的必要性与应用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系统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形象设计的内涵与特征,以及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中的应用和表现,深入阐明传统文化对企业形象设计的影响及现代企业形象设计融合民族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现代信息服务业制约因素与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秦茂  白红武 《情报杂志》2007,26(9):135-137
西部地区现代信息服务业已开始起步,但西部地区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信息化环境等方面有着不同于中国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具体实际,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还很缓慢。西部地区应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实施相应的政策措施,积极培育和规范信息服务市场,构建符合西部现状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模式,使现代信息服务业成为推动西部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撑点。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西部地区多是农业省份,许多地区干旱少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摆脱传统落后农艺对生产力的束缚,实现西部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和农业生产的稳定高产,使西部地区广大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并全面实现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根据西部地区的资源、经济特点和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建议开展西部地区用于农业现代化的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工作,采用先进、高效、清洁的新技术为农业现代化提供:  相似文献   

6.
何晔  王绽蕾 《学会》2007,(12):25-28
非政府组织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有效供给公共物品,弥补西部地区公共物品供给的不足;提升社会活力,促进了社会的互动;推动了西部地区的社会转型。西部地区非政府组织的生成和发展表现为传统社会的现代转型、新的非政府组织大量出现以及国内外非政府组织对西部地区的项目支持。推动西部地区非政府组织发展,必须做到:政府积极转变观念,扶植和引导非政府组织尤其是草根组织的发展;合理利用本土资源,充分挖掘其现代价值,促使其转型;非政府组织应明确自身使命,合理定位,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7.
李文华,山东广饶人,林学家,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他长期从事森林生态、自然保护、生态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自2010年起,连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指导委员会主席。 专家视点 我国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历史,加上不同地区自然与人文的巨大差异,创造了种类繁多、特色明显、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加快推进和现代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有效的保护,一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正面临着被破坏、被遗忘、被抛弃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西部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是个比较封闭的地区,计划经济制度的残留和影响比较严重,人们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认识不到位,法律法规建设滞后,而传统的农村经济本身也存在缺陷,缺乏内在的动力机制。这几年国家推动西部大开发,构筑了西部大开发的有效机制,把潜在的生产力转换为现代生产力,潜在的市场转换为现实的市场,内在的资源优势转换为外在的经济优势,使西部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西部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成为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9.
从武陵山地方特色文献的类型入手,详细阐述了利用协作区各民族高校图书馆联盟,实现区域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丰富地方特色资源内涵,服务西部文化建设,促进该地区经济、文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资本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西部少数民族社会资本对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利用、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文章在阐释西部少数民族社会资本内涵、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其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指出西部少数民族社会资本建设的重点是改善社会资本环境、加强政府规划引导、注重传统文化传承、推进文化交流整合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1.
董晓萍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12):1327-1336
2017年3月12日国务院同意并发布了由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确定了"振兴传统工艺"的重大任务。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立足国情,增强现代科学意识,建立研究中国传统工艺的国学价值、多元社会模式技术文化一体结构和对外交流的宏观框架,提取其独有的生命力要素,包括有国家制度的技术、有价值体系的技术、有社会结构的技术、有中国故事的技术、有丰富历史文献的技术和有专业知识的技术等,提升自我阐释能力和未来传承能力,增加文化自信,积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要掌握现代世界知识体系,做到中西互视,拿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制定世界对话与合作的有效对策,增加国际话语权。此外,还应将那些坚持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兼具跨文化视野和具体操作个案的,以及中西学界共享优秀学术成果延伸到我国高等教育中去,加速学科建设,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使振兴传统工艺的系列工作成为服务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丰富世界文明对话内涵的高端事业。  相似文献   

12.
现代畜禽养殖业既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也是农村、农民赖以生存的传统产业。它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起着关键作用,是破解"三农"困局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如期、保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因地制宜,依靠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来助推精准扶贫,发展贫困地区畜禽特色养殖产业,使产业走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道路,既可带动当地饲料、养殖、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又能带动当地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已成为当今扶贫产业中新的闪光点。文章阐述了畜禽特色养殖与精准扶贫的关系,分析了科技创新在畜禽特色养殖精准扶贫中的成效,并结合实践提出了畜禽特色养殖助推科技扶贫的相关政策建议,力求为我国科技兴农与精准扶贫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要素为"血缘、情理、入世",这三个要素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一体、伦理政治、人情主义"的运行原理,并继而形成了"天下一家、人格平等、匹夫有责"的政治文化特征,映射到企业经营、管理上便是中国传统企业的特殊管理文化模式,即"大家庭"式的组织结构、"家长制"的管理机制、"德得相通"的管理心态和"返本回报"式的管理过程。中国现代企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又不得不面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现代企业伦理作为行为背景和发展根基,同样要求实现多方面、多层次的转变。具体来说,就是要在价值理念上实现从"家国一体"到"价值生态"的转变,在企业价值目标上实现从"伦理政治"到"价值融合"的转变,在企业价值实践上实现从"人情主义"到"价值具体"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西学东渐的文化冲突及其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伟 《科学学研究》2006,24(Z1):36-40
自鸦片战争西学东渐,西方科学技术文化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矛盾、冲突随之展开。通过对“洋务运动”中的“体”“用”之争以及随后的科玄论战分析,揭示了论争背后深层次“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文化价值冲突,阐释了文化器物层、制度层、观念层的内在统一,不可割裂;探讨了科学主义在中国语境下的特殊意义,指出当前中国应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公民科学素养,而不宜大张旗鼓地批判科学主义。  相似文献   

15.
师晖 《科教文汇》2014,(20):112-112
民族声乐作为我国华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民族特色,在时代不断变迁和世界各种音乐元素的冲击下,我国民族声乐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表现出了结合民族语言、民族音乐、中华传统文化特点的独特魅力,赋予了现代民族声乐“灵秀生动、气韵不凡”的意境美。文章通过以我国现代民族声乐传统文化为背景,对现代民族音乐独特的韵味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半试验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贵州省从江县传统农业地区的糯稻和杂交稻为例,研究了传统品种和现代品种在水稻单作(R)、稻-鱼(R-F)和稻-鱼-鸭(R-F-D)3种不同稻作方式下,稻田多个物种共存对稻田生态系统主要病虫草害及蜘蛛的影响。结果表明,就水稻品种而言,糯稻在3种稻作方式下的抑制杂草能力均优于杂交稻,糯稻田与杂交稻田的稻飞虱虫量、稻纵卷叶螟虫量以及蜘蛛量差异不显著,杂交稻在3种稻作方式下的抗稻瘟病能力显著高于糯稻。就稻作方式而言,R-F-D显著降低了田间杂草的发生密度,对稻田杂草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节节菜(Rotala indica)等的抑制效果达到100%,总体抑制效果显著优于其它的稻作方式;R-F-D系统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虫量较水稻单作明显减少;R-F系统的蜘蛛数量最高;R-F-D系统的抗稻瘟病性最好。  相似文献   

17.
稻鸭共作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生态经济学的方法,对稻鸭共作稻田系统的农产品生产、大气调节、涵蓄水分、土壤有机质积累与营养元素保持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估算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稻鸭共作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量为18104.82元/hm2,比常规稻作系统高15.64%左右。其中,稻鸭共作系统物质生产的功能价值为6720元/hm2,所占比例为37.12%;环境调节功能价值量为11384.82元/hm2,主要表现为调节大气、土壤养分积累与营养元素保持,两者对环境调节功能价值的贡献率可达77.48%。而常规稻作系统的环境调节功能主要表现为调节大气,单项所占的比例为65.34%。稻鸭共作与常规稻作系统涵蓄水分功能的价值对环境调节总功能价值量的贡献率相差不大,分别为14.16%和17.60%。稻田养鸭兼顾了控制农田生态系统的温室效应、维持和保育土壤肥力等,更有利于稻田系统各项生态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8.
阐述闽南传统特色文化的内涵,分析其与现代动漫技术的融合和创新发展关系,提出借助现代动漫技术弘扬闽南传统特色文化,即借助现代动漫技术传承闽南传统特色文化、打造闽南传统特色文化品牌、创新闽南传统特色文化产业形态、创新闽南传统文化体验方式。  相似文献   

19.
周玉秀 《科教文汇》2013,(26):149-150
独立后,俄罗斯的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及居民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在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俄罗斯农村教育出现财政经费短缺、学校布局分散、师资队伍滞怠以及课程设置不合理等诸多问题,俄罗斯联邦政府为改善农村教育现状加大改革力度,对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范国增 《科教文汇》2012,(22):14-15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而人生观的教育是根本。在人生观教育过程中,运用传统文化所蕴涵的有价值的理论,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以《淮南子·览冥训》为例,提炼了此著作中所蕴含的人生价值的内涵、人生价值的特质、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三方面的理论,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