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澳中优秀男子自由泳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对比(1)澳大利亚运动员哈克特的自由泳技术特点。在自由泳中,减少阻力的方法就是尽量向两头伸展,而前交叉技术是伸展的最好选择。哈克特也正是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训练的。前交叉配合技术是与较长的身体姿势紧密相连的。当身体尽量伸长,并且在每一个动作周期内尽量保持这种较长的身体姿势时,阻力和克服阻力所需要的力量就明显减少。采用适宜的速度游进,身体多数处于侧卧位置,并呈良好的流线型,这种形状就成为“赛艇”形状。如果移臂和划水同时进行,即移臂的手臂与划水的手臂同时经过肩关节时,形状就类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我国优秀自由泳运动员划臂配合技术动作的相关研究,探讨不同距离下自由泳运动员划水时相、划臂配合指数IDC等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参加2009年全国游泳冠军杯半决赛及决赛的自由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利用Dartfish软件进行解析获得IDC等技术参数.结果:随着游泳距离的不断减少,划臂配合模式从后交叉(IDC<0)过渡到中前交叉(IDC=0或IDC>0),从而导致手臂配合时段的重新分配:抓水时段大幅度减少,抱水、推水等时段相对增加.划频和划频/划幅比率的增大、划幅的减小,说明这些参数与途中速度一样可以视为游泳成绩的影响因子.结论:根据不同距离运动员调整划臂配合模式,教练员和运动员就会找到适合自己专项的手臂配合技术,从而通过训练提高成绩.  相似文献   

3.
楼亚萍 《游泳》2010,(2):48-49
仰泳手臂的划水动作(入水,抱水、划水、推水、出水和空中移臂)是推进身体前进的主要因素,双臂划水的好坏,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然而双臂划水动作又是出现错误较多的一个环节,抱水时离身体距离远了会给手臂带来压力,而离近了会使推水的效果不佳。采用何种方法纠正错误的划水动作,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在技术练习中,分解练习的针对性练习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仰泳手臂技术 仰泳的手臂动作分为几个重要的部分,入水、抱水、划水、出水和空中移臂。  相似文献   

5.
提高爬泳技术应重视爬泳双臂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相互作用有三:一是划水臂随身体的自然转动向前向外伸肩动作,会减小由另一臂空中移动时所造成的上体错误的左右摆动;二是在中长距离中,注意一手臂人水后的前伸动作,可增大划水距离,还有助于另一臂的推水效果;三是一臂的空中移动速度和人水速度的提高有助于另一臂划水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谈蛙泳的一种新技术动作结构》中,已详细地分析了蛙泳划水推进力存在的缺陷,并提出弥补缺陷的新技术动作,即在一大一小的两次划水中有一次划水得到弥补。在这里要讲的是每一次划水都要得到弥补的大划臂技术,和现行的技术结构相比,它仍是一种-划-蹬-吸气的技术动作结构,只是划水是大划臂,不是小划臂。所谓大划臂,就是两手划过肩线后继续划过胸线,再向内收手至臀线(不越过臀线),即后划幅度比现行技术后划幅度大的划臂。  相似文献   

7.
自由泳蹬离池壁后的双臂划水技术短距离自由泳的转身技术对运动员转身后获得最大冲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发现,将以往传统的转身蹬边后一手前伸,一手往后划水的第一次配合动作改为双手同时向后划水的动作(和蝶泳划手一样),可以获得最大的冲  相似文献   

8.
在完整的技术动作中,仰泳臂的划水动作(入水、抱水、划水、出水和空中移臂)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因素。仰泳臂划水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然而,臂划水动作又是出现错误动作较多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在少儿业余训练和教学过程中,空中移臂,入水、划水这几个动作环节表现出的问题更  相似文献   

9.
一个项目运动水平长盛不衰或训练水平不断提高是技术、战术不断完善和创新的结果。技术动作的完善与创新,必须发挥其与规则的相互促进作用,不断推动竞技水平向前发展。本文拟通过对蛙泳技术现状特点的分析,说明蛙泳技术的特点,使蛙泳技术朝更加科学化、经济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现代蛙泳技术特点1.重视划臂动作现代蛙泳技术对手臂划手产生的推进力非常重视,手臂的力量虽然不如腿的力量大,但在划水过程中能以较大的对水面取得较好的效果,并且手臂的还原动作阻力也较腿小,许多优秀蛙泳运动员百米划臂成绩比同距离蹬腿成绩好,显示手臂划水产…  相似文献   

10.
少儿游泳培训班教学与训练100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忠 《游泳》2001,(6):23-26
61.那么在蛙泳教学中应该如何处理好腿、腿臂配合、呼吸动作之间的关系 ?答 :在蛙泳教学中 ,腿的技术是蛙泳的基础 ;腿臂配合是蛙泳技术的关键 ;呼吸动作是蛙泳技术的难点。因此 ,在蛙泳教学中应该打好腿的基础 ,抓住腿臂配合技术这个关键 ,突击呼吸技术这个难点。根据经验 ,蛙泳的呼吸技术要贯穿于蛙泳教学过程的始终。62.爬泳技术的“动作结构”、“动作特点”、“动作要点”是什么 ?答 :爬泳技术的动作结构 :运动员俯卧于水中 ,两腿上下交替打水 ,两臂轮流划水 ;爬泳技术的动作特点 :动作连贯而自然 ;爬泳技术的动作要点 :(一 )腿的…  相似文献   

11.
如何能使游进时的推进力得到提高,是游泳技术探讨的核心内容,也是提升游泳速度的决定性因素。而上肢的水下划水,是仰泳游进时推进力的主要来源,现今对仰泳技术动作的改进主要围绕如何使仰泳手部划水产生更有效推进力。本文介绍牛顿第3定律以及伯努利定律在仰泳划手中的应用原理,并具体解析如何将两种力学原理应用于仰泳手臂划水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成人初学蛙泳的呼吸、腿部动作、手臂动作以及完整配合动作的常见错误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旨在发现与进一步了解成人学习蛙泳的错误动作,并找出原因,提出相应的纠正方法与改进措施.调查发现,成人学习蛙泳时最常出现的错误分别为呼吸时抬不起头,腿部蹬水无勾翻脚动作、手臂划水过程中肘部位置较低、完整配合动作不协调.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电影图片对爬泳臂划水的轨迹进行了比较,发现(一)滑下段运动员游速高于划水段,滑下段的时空概念——“楔槽”能评价滑下技术,按液压机原理增加均匀受力的臂划水面积——全臂支撑,是提高划水实效性的关键。(二)划水段用三角形交点法确定的压力中心的趋于直线运动是划水技术优异的指标之一。(三)臂划水向后运动的轨迹速度只能保持和增加,划水节奏比结构重要。优秀划水技术应保持全臂有匀速或匀加速的轨迹位移。  相似文献   

14.
1、引言澳大利亚自由泳运动员多采用前交叉配合,通过内旋转上臂和屈肘来实现移臂高肘动作。中国自由泳运动员多采用中交叉配合,在肘内收之前,前臂和手几乎与水平面垂直,水下采用的是屈肘划水动作。通过对澳大利亚和中国自由泳技术对比分析,找出存在差异,借鉴澳大利亚自由泳技术,去改进和完善我国自由泳运动员技术,有助于缩短与他们的距离。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索普刘禹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2.2.2对比法3、研究结果与分析3.1澳中著名自由泳运动员技术特点对比为什么澳大利亚男子游泳运动员能够在200米到1500米自由泳项目中取…  相似文献   

15.
凡是竞技游泳动作的开始和结束阶段肢体都是伸直的,而日间实效的对水阶段却是屈臂(高肘)或屈腿的。在教学实践中,如一开始就要求规范的屈臂划水和屈腿打水动作,往往事与愿违,学生难以掌握。如果先让学生直臂划水或直腿打水,以后逐渐缩小关节角,度使学生在直与屈的过渡中慢慢体会对水的肌肉感觉。则能尽快掌握正确的划水和打水动作,并能形成较巩固的水感和动力定型。因为,原始的泳式大多是直臂和直腿动作,这种自然的动作当然容易学会,这是其一;其二,身体之所以能在水中推进,主要  相似文献   

16.
爆发力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各种泳式运动员来说,特别对短距离蛙泳和蝶泳项目运动员来说,爆发力是项重要素质。蛙泳和蝶泳时,伸臂和空中移臂之后,双臂同时进行划水,蛙泳伸臂、蝶泳移臂动作不是在水中进行的,这时运动员靠上一次划水动作向前游进。这与自由泳和仰泳不同,这两种泳式游进时,总有一臂在水中做划水动作。蛙泳和蝶泳游进时,为了吸气,  相似文献   

17.
以索普、哈克特等人为代表的澳大利亚自由泳技术 ,主要表现在推进过程中的有效运动 ,包括由于惯性作用 ,做出轻松无碍的抓水、划臂和回臂技术。哈克特和索普在悉尼奥运会赢得 150 0米和 4 0 0米自由泳金牌时 ,他们水面上的回臂前移 ,用的都是屈臂技术。索普等人在整个划臂过程中 ,有一个较长的划水臂内收动作 ,这个内收动作伴随着躯体肌肉收缩而收缩 ,肘部几乎碰到身体一侧 ,从而确保了推进动作的有效性。这个划水伸展动作的重点 ,不强求躯干肌力及其附加推进力同时到达 ,所以不强调推水“到底”。专家认为 ,推进动作最后阶段如用力伸直肘部…  相似文献   

18.
明罡  红军 《游泳》2004,(5):22-25
在当今的游泳竞赛中,大多运动员和教练均侧重于体能的训练和提高,但在运动员泳姿的游行动作的改进上所下的功夫远远小于对体能训练的投入。本文是在学习、研究流体力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一些省市的游泳运动员(专业和业余选手)的观察对比,并进行新旧泳姿对照试验中确定了这一新的自由泳手臂划水动作。并充分感受到运用流体力学原理分析、研究自由泳手臂的划水动作后,则会令人有一种全新的惊喜发现!  相似文献   

19.
"bdF类动作"是指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完成的在起跳出台后第一周横轴翻转中带有纵轴转体720°的一类成套动作。目前,运动员在拍成"bdF类动作"时,在起跳过程中手臂技术表现形式有两种。以向左转体为例,一种是起跳出台瞬时运动员手臂呈上举状;另一种是起跳出台瞬时运动员一臂呈上举状,另一臂紧贴于体侧。为了使中国运动员能够正确地选用较为先进的技术学习训练"bdF类动作",作者对"bdF类动作"起跳过程中手臂技术表现形式对"dF动作"的效应进行力学原理分析,明确合理的"bdF类动作"起跳过程中手臂技术表现形式的力学依据所在,进而为教练员、运动员的训练工作提供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20.
朱海明 《游泳》2002,(3):38-38
德·卡哈纳莫库 曾在1912、1918、1920年三破男子1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并连续两届奥运会获得该项目冠军。退役后,即投身于好莱坞影艺界,成功出演了多部故事影片,在当时电影观众中留有一定影响。 约翰·韦斯摩勒 开创了现代爬泳技术的新纪元。在游进中,他的身体姿势、腿、臂动作和呼吸配合(两臂轮流划水各一次、两腿打水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