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1 毫秒
1.
国家与乡村合作视角下的村民自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不仅仅是国家权力末端的治理性创新,还是乡村社会应对现代化转型的组织合作方式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权力介入能够防范乡村利益被各种权势瓜分,为乡村经济提供营利导向,也能弥补自治中的公共责任缺失。村民自治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探寻以国家主导和农民自愿为基础的组织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2.
乡村权力关系的规范与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权力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乡镇党委对村委会存在直接或者间接控制;村民自治组织本身对乡镇政权过分依赖。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农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传统观念和乡镇治理模式的持久影响;基层民主建设滞后等。规范乡村权力运行,需要大力加强农村经济建设;规范乡镇和村民委员会内部权力;彻底改善乡村权力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3.
论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机衔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废除人民公社以后,中国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的重大变化是,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二元并存。二者反映了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的关系,必须实现有机的衔接。在现阶段,由于乡镇对农村社会管理的介入程度提高和村民政策参与意识的增强,它们之间出现了矛盾和冲突。为此,应为乡村管理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合理划分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之间的权限;规范权力主体的政治行为;改进乡政管理的施政方式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中几层重要关系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村民自治作为一种基层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离不开国家立法。目前农村基层政权与乡村社会的冲突表明,农村基层民主缺乏法治的底蕴。本尝试从法律的视角对村民自治的运行机制所要涉及的三层重要关系-乡镇政府管理、乡镇人大权力的行使、乡镇党委(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方式与村民自治的关系进行辨析,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5.
乡村政治研究一直是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由村民自治所开启的中国乡村社会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始终伴随着村落家族与村民自治的博弈。将村民自治看作一个突生的制度变量,从农民个体这一微观层面出发,探讨这些个体行动的聚合所形塑出的家族关系、社区关系及村落社区的政治或权力结构,以企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国家、村落、村民之间的关系格局。  相似文献   

6.
吉青 《闽江学院学报》2004,25(1):66-69,76
乡村精英是乡村社会中与普通村民相区别的一个特殊群体。凭借其掌握的优势资源,乡村精英在贯彻村民自治这一新的村治规则的过程中的行为对普通村民具有明显的引导作用,他们也比普通村民表现的更为积极。村民选举是村民自治的起点,也是乡村民主建设的重要体现,参与村民选举是乡村精英参与村民自治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7.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村民自治制度实践的直接法律依据。治理现代化对村民自治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政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对村民自治实践中的问题给予一定的回应,使修订后的法律更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但从治理现代化理论出发,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修改,应当基于乡村社会实际及乡村居民根本权益需求,针对村民小组的性质和地位、“一肩挑”制度设计与运行、村务监督功能的保障等存在的问题,构建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村民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本质上是一个农民国家。村民自治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是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互动的体现。村民自治制度以村民委员会为运作主体的制度体系,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基本原则,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几十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只要沿着村民自治这一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形式前进,不断克服发展中的困难和障碍,终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农村民主建设的进程,为社会新农村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村民是村民自治的主体 ,村民的参与是村民自治真正得以实现的关键。没有村民的参与 ,村民自治只能停留在制度形式层面 ,而无法成为一种制度规范。村民选举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普通村民和乡村精英是乡村社会的两个不同阶层 ,他们对村民选举的反应亦有所不同。本文主要讨论乡村社会对村民选举的回应 ,分析影响普通村民和乡村精英参与选举的主要因素 ,进而探究促进乡村社区更为广泛、真实的政治参与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在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使村民自治组织充满活力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为此,通过对一个县域范围内乡村治理困境的描述并分析了其困境产生的原因,揭示了基层政府不但要民主管理乡村事务,而且要通过制度变革理顺县、乡(镇)、村之间的权力关系,使乡镇政府的权力、责任、能力达到行政上的均衡状态,使村委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村民自治组织。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政府中心论的研究视角限制了人们的讨论范围和思考能力,治理理论主张从一种更为灵活的互动论视角,从政府、市场、企业,公民、社会的多维度、多层面上观察思考问题。治理理论是补救政府管理和市场调节的不足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管理方式,它既是各国政府改革的实践总结,又作为一种新的理念深刻影响着各国的政府改革。对于正在进行社会转型的中国来说,同时实现治理理念的更新、治理工具的创新和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政治和行政改革所面临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2.
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正确理解和认识社会建设的确切意涵。我们要认识到:在社会建设的对象上,社会建设中的"社会"在当前并非落位于公民社会,而是一个以"人与人之间交往为纽带的,以公益、保护、帮扶作为运行原则"的中义社会;在社会建设主体上,社会建设的主体并不仅是政府一家,党委、社会团体、公众都有相应的责任,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妇联都能发挥相应的作用;在社会建设途径上,并不能简单地认为社会建设就是要政府还权于社会,从社会退出,对社会"一放了之",而是在许多地方和领域要明确和强化政府干预和介入的责任,以体制、机制创新解决公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在社会建设的重点上,要认识到当前的社会建设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而不是以其他内容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丁标 《培训与研究》2006,23(6):73-74,80
法治社会,是指以市场经济作为其活动空间的自治自律的市民主体通过契约,理性缔结各种社会关系从而实现应有权利和利益的一种社会形态,法治社会与非法治社会最重要的区别在于经济交往方式及其规范模式方面的差异。宪政国家是指为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免受政府及他人的侵蚀,通过并依据宪法对政治权力进行有效限制与规范的国家。法治社会是宪政国家的基础,法治社会与宪政国家通过公法与私法适度渗透来实现良性互动,确立相辅相成的关系模式,正是法治社会与宪政国家的互动构成了宪政。  相似文献   

14.
县级政府能力是指拥有一定社会公共权力的县级政府,带领广大县域群众在履行政府职能、实施各种政策和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发展县域经济、推动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具有的能量和能力总和。解读县级政府能力,提出县级政府能力建设的任务、目标和原则。  相似文献   

15.
西方新青年推动新社会运动,促使西方政党的执政方式发生转变,极大震撼了西方社会;我国“县域青年”近几年也一直是社会抗争事件的主要力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了解、学习、借鉴西方国家青年工作的新理念、新政策及其成熟的应对和化解社会矛盾的经验,为我所用,并结合我国实际,创新性地做好“县域青年”工作,从而正确处理我国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前由于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政府私利的凸显以及政府改革的缓慢,消弱了政府的服务理念,导致其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不能有效保持对社会的权威,而无法实施有效的社会控制,阻滞了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城市化的进程。服务理念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政府权威的树立指明了方向,只有明确政府的性质,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把管理和服务相结合,才能树立强大的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17.
试论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的社会保障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社会保障政策主要集中于优抚、救济和福利方面,并形成了突出优抚、强调“政府、社会与群众”多主体保障和寓社会保障于战时社会经济政策之中的特点。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的社会保障政策是战时抗战政策的组成部分,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和改善根据地人民的生活,维护抗日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试论和谐政府构建路径的两种社会制衡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政府运行机制和谐是构建和谐政府的核心元素。制约政府运行机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一种是以社会制约权力即社会制衡。社会制衡是对政府运行的外部制约,强调公民对政治生活的参与,注重政府公权力与公民私权利的对等互动,促进政府与公民关系和谐。社会制衡是构建和谐政府的有效路径。在和谐政府构建过程中,可以探索两种社会制衡模式:其一为社会中间机构的显性制衡,其二为社会民情的隐性制衡。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依据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分析,积极社会心态在促进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具有重要理论价值。鉴于积极社会心态的现实需要和理论价值,政府应从三个方面着力培育积极社会心态,从而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浅析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政府管理职能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府管理的角色定位应随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需求而适时全面创新,转变权力的思维模式,正确进行自身的角色定位,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