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解剖与生理特点、临床症状与调查及鉴别诊断,并着重介绍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2.
张波 《体育科技》2005,26(3):38-4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严重影响运动员及普通人的生活、工作、训练的运动创伤疾病,对6例女子曲棍球运动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保守治疗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并探讨本病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总结出预防方法,指导运动员的训练、比赛,对普通群众防治也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腰痛 腰痛的常见疾病是: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及疏松、腰椎小关节紊乱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一旦出现腰痛症状,急性期应休息治疗1-3周,经医院诊断治疗后,转为康复治疗阶段时,可以接受运动锻炼康复。该运动处方也适宜长期弯腰工作的人。  相似文献   

4.
探讨健脊八段锦对治疗和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将2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健脊八段锦治疗组,B组为常规按摩理疗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Wol ff定律指定运动处方。经过为期6个月的实验后,对比A、B实验前后的疗效。结果表明:A、B两组患者腰椎生理曲度均有改善(p<0.01或p<0.05),但 A组明显好于B组(p<0.01)。结论:通过常规按摩恢复手段和健脊八段锦锻炼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效果,但健脊八段锦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劳动人民腰腿痛常见病之一,直接影响其健康和生产。祖国医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攀索叠砖法治疗腰痛。国内外学者提出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我们根据腰椎间盘的生理解剖特点,与杭州钻探机厂协作,自己设计研制成一台电子牵引床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临床实践观察,疗效较满意。现介绍如下:一、电子牵引床结构1.脉冲集成电路。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08,(11):156-157
队医诊所栏目开办将近1年了,期间接到不少热心球友的来信询问,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还适不适合打乒乓球。腰椎间盘突出困扰着不少老人甚至职场人士,为此我们特意请教了队医尚学东,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是否适合打乒乓球的问题,和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可自我进行的治疗方法做出解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核心力量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学生康复疗效.方法:选择我校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学生对照组18例和实验组18例.实验组进行核心力量训炼,对照组进行八段锦训炼.分别于实验前、实验8周后用下腰痛量表(JOA)和ME6000表面肌电测试仪(sEMG)对两组受试者进行康复评定.结果:两组受试者实验后JOA、sEMG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JOA、sEMG指标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力量训练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学生腰椎功能、椎旁肌肉力量和抗疲劳能力,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运动康复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小针刀加韦老正骨手法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特点,积极传承和探索小针刀联合韦老中医正骨手法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方法】将广西体育运动创伤专科医院2019年2月~2021年1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n=86)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使用小针刀治疗,试验组使用小针刀加韦老正骨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一周及三周后的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一周及三周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小针刀加韦老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9.
程元江 《武当》2008,(8):48-48
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以后,因某种原因(诸如运动、损伤、过劳等)致使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连同髓核一并向外膨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马尾神经)引起腰痛及一系列神经症状,医学上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10.
探讨核心肌群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价值。对120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5个月的核心肌群训练。结合螺旋CT、MRI造影技术对患处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生理曲线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腰部疼痛感大腿麻木感较参照组有较大明显改善(P<0.01)。实验结论:通过核心肌群训练能够明显改善腰椎间盘周围韧带的牵张力消除肌肉粘连稳定腰椎等积极作用,对预防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防止再次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周勇  孙雷  张珂 《福建体育科技》2012,31(2):25-26,29
目的:探讨太极拳锻炼对亚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康复影响。方法:将6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A组为太极拳锻炼组,B组为手法治疗组,C组为静养恢复组;实验时间为5个月,期间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牵引复位和影像学监控,预防不良病变;实验前后测量受试者的腰椎疼痛指数和体成分,组间变化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综合疗效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A、B、C三组VAS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AB组极显著性大于C组,A组显著性大于B组;实验后A组体重和体脂百分比显著低于BC组;组间综合疗效比较,优良率A组好于B组,B组好于C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太极拳锻炼相对于手法治疗和静养恢复疗效更好,并能控制体成分的消极改变,更有利于康复和预防病症复发。  相似文献   

12.
背景:近年来有关太极拳治疗腰痛患者的实验研究不断增多,受限于实验条件的差异,不同的实验的总效果量难以衡量,不同类型的实验也难以横向比较。目的:本研究使用元分析从下背痛患者疼痛程度、腰椎功能两个方面,评价太极拳及其联合治疗对下背痛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了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4个电子数据库,检索2020年1月13日前发表的所有研究。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完成研究检索、研究选择、数据提取以及质量评估。结果:共纳入16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对比其他康复治疗,太极拳及其联合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程度MD(95%CI)=-1.15[-1.61,-0.69],P<0.00001。提高腰椎功能(MD(95%CI)=-1.38[-1.70,-1.06],P<0.00001)。结论:1、太极拳及其联合治疗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的效果显著优于其他康复方案;亚组分析表明,太极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应量大于腰肌劳损与非特异性下背痛。2、对比核心稳定性训练,太极拳提高下背痛患者功能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探讨易筋经锻炼对中老年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影响。方法:将6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A组进行易筋经锻炼,B组进行推拿手法治疗,C组采用药物疗法。治疗实验为30周,实验前后对受试者腰椎生理曲度进行测定。生理曲度变化采用单侧t检验,组间综合疗效比较采用X检验。结果:A、B、C三组腰椎曲度均有变化,变化幅度A组(39.83%)大于B组(24.75%),B组大于C组(18.76%),其中A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极具显著性(P<0.01);组间疗效比较,有效率A组(90%)要好于B组(60%),B组又要好于C组(50%),其中A组与B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结论:易筋经锻炼的效果相对手法和药物治疗更好。  相似文献   

14.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DH治疗方法甚多,其观点不一,本文综述关于保守、有限及手术治疗的文献报道。结果显示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效果肯定,其镇痛方法多种多样,认为充分利用针灸、按摩等易操作、风险小、效果明显的方法,并且充分发挥中药的药效长、副作用小的特点。认为优先采取保守治疗充分利用按摩、针灸、中药的优势,在保守治疗3疗程无效的情况下根据适应症选择手术方式,在手术选择中,微创有限手术已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5.
使用复方中药的离子导入液经完整皮肤给药的理疗方法,广泛用于治疗多种闭合性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病症,如膝关节滑囊炎、颈腰椎椎间盘突出与膨出、髌骨劳损、踝关节扭伤等病症,且疗效显著。文章采用的含量用火焰分光光度计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法、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法、比浊法、对我国传统跌打损复方中药典方新伤一号和新伤二号中K、Na、Mg、Ca、Zn、Mn、Cl、S元素含量进行测定与研究。研究发现:中药复方新伤一号和新伤二号(郑怀贤方)中,富含钙、镁、钠、锌、锰、氯、硫等治疗闭合性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病症的药物离子成分,可用于中药离子导入的经皮给药治疗。中药复方新伤一号和新伤二号中钙、镁、钠、锌、钾、氯、硫的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若选用新伤一号和新伤二号作为治疗多种闭合性急性和慢性人体软组织损伤的复方中药离子导入液,还需要对两方中所选单味中草药的剂量和味数进行必要的实验论证和调整。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理,根据中医辩证,应用针灸、推拿、拔罐、牵引加中药外敷等综合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外伤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颇多,但疗效不一。如何提高治疗效果,人们把它作为一项重要课题进行了长期研究,作者运用推拿结合牵引治疗73例,总有效率为89.4%,平均2.3个疗程,认为该疗法具有操作稳巧、疗程短、疗效佳的特点,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主要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和当今对该病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运动疗法对该病防治具有肯定的作用。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太极拳运动对防治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价值,为非特异性下腰痛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理论分析推测,太极拳运动静、松、慢、圆、整的动作以及综合的健身原理,对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增强腰背伸肌的肌力,提高腰部柔韧性,为退变的椎间关节提供新的动力性稳态,可能有利于恢复腰椎局部生物力学的平衡,在一定程度上为防治非特异性下腰痛提供保障,至于太极拳运动防治非特异性下腰痛效果有待进一步的临床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利用CT扫描数据建立具有高度几何材料相似性的腰椎运动节段(L1-L2)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举重运动员抓举完全起立阶段脊柱腰椎节段生物力学特性,以便对举重运动员腰部损伤进行积极的预防,减少伤病的发生.结果表明:在举重运动员抓举完全起立姿态下,其椎体主要的应力分布在小关节和椎弓根处,椎间盘接触压力主要集中在纤维环中后部,位移主要集中在椎间盘的后外侧;此时,如果杠铃的重量过大,运动员腰部力量不足,引起腰椎关节失稳,会造成椎间盘过分挤压,且在重力的作用下峡部向前剪切力过大可引起峡部裂伤.本研究所建立的腰椎L1-L2节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足重要的脊柱生物力学研究平台,可应用于众多相关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