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教育领域正在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引发的深刻革新。EDUCAUSE《2023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影响下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与挑战,阐述影响未来高等教育领域的社会、技术、经济、环境、政治维度的宏观趋势,分析“支持预测和个人学习的人工智能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模糊学习边界”“灵活学习”“微认证”和“支持学习者归属感和联结感”这六项关键技术与实践。基于对报告内容的分析和思考,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应充分把握智能时代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积极应对教育生态系统重构、师生数字能力发展、灵活化学习模式和情感联结智能技术发展的挑战,通过技术赋能加快推动高等教育的变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随着具备自然语言生成能力的ChatGPT的诞生,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大规模流行,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广泛流行的时代,意识形态图景随之发生深刻变革。具有特定价值倾向的内容生产,伦理道理秩序的严重冲击,新闻舆论安全的动摇,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的主要风险挑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沉迷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会导致大学生学术科研事业荒废、受生成内容负面价值观“污染”,不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友情观和爱情观,甚至还会造成心理问题和精神危机。国家力量要及时介入,强化主流意识形态价值引领;要形成企业、政府、用户及ESG评级机构多方合力的全流程监管,重视优质内容生产;要切实加强多样化场景运用,发挥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赋能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由ChatGPT掀开的科技盛宴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凭借“合和共生”的基本逻辑,从人机交互、智能升级和共生发展等维度出发,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新机遇。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体系、价值功能、智慧形态和关系性质方面的内在张力也使得转型实践备受掣肘,难以体现教育内容的聚合性要求、彰显意识形态治理功能、凸显思政育人的实践智慧、生成人人交往的精神共同体。因此,须辩证地看待生成式人工智能赋权增能的历史实践,挖掘技术潜能的同时也应认识到技术限度,从整合教育形态、形塑技术生态、坚持价值赋魂和培育主体素养入手,激活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赋能密码,助力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向善向好。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ChatGPT在带给人类教育变革新机遇的同时,也对教育应用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面对这次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变革,“教育何为?”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在“ChatGPT与未来教育”沙龙上,教育研究者联合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专家,首先从ChatGPT的基本原理、智能涌现、能力边界以及工具价值等维度,讨论了其特性与功能对于人类教育的价值与影响;然后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引发的现实挑战”,探讨了“教育如何保存做人的尊严?”“教师如何绝处逢生、教以成人?”“学生最重要的能力素养是什么?”以及“中国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等问题,提出应加强高质量数据与真实有价值知识的相互转化、加强教师育人能力的自我更新、加强学生全方位数字素养的培育、加强五育融合一体化教育发展模式的设计等策略。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的深度融合,将重塑人类教育与学习形态、改变教育的历史叙事、启发未来教育变革、影响教育科研。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预示着一种“复合教育者”的诞生,将驱动未来教育底层逻辑重塑、教育生态转向共生以及学术生产新场景转换。学界应基于科学理性、哲学审辩和价值清醒...  相似文献   

5.
当教育者以批判性逻辑和局域经验性认知为基础,将注意力放在ChatGPT等生成性人工智能的异化利用上时,可以很轻易地挖掘其所引发的教育质量失控、运行失序、伦理失调、认知浅化、创新堕化等外在异己性风险,成为自觉公开或隐蔽抵制的“技术幽灵”,容易形成一种基于自我选择和自我强化的新的不平等。从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呈现的强情境化、重整合化、凸显个体差异性和内蕴批判精神的特征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能为学习者重构空间、重建内容、重塑能力、重调过程、重建评价等,为破解单一知识来源、冲击标准化场域、打破封闭式教学和突破外在表现评价等教育异化现象提供“解决工具”。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利好”转化需要以理想课堂建构为追求,建构人与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实现共生成长的生成机制。对此,基于动机类别和联结机会,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转化机制区分为顺应型机制、响应型机制、主动型机制和建构型机制,旨在针对不同类型的动机和联结机会,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科学应用,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从“失序”到“有序”的应用转变。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随机调查了1190位浙江大学本科生,通过描述统计、差异检验及事后多重比较等方法,分析大学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约七成受访者表示熟悉生成式人工智能;三分之二的大学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时间在2022年12月-2023年6月间,四分之一的大学生开始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时间是2023年7-11月;五分之一大学生表示会经常使用,七成大学生表示会偶尔使用;大学生使用最多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是ChatGPT;使用最多的技术是文本生成技术;最常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功能包括文本生成和信息搜索;约六成大学生学过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知识或技能;大学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四大典型场景(课程学习、科研活动、日常生活以及升学求职)中,科研活动是最常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场景;性别、年级、专业大类等变量会不同程度影响大学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希望学校开设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课程/讲座是大学生提出最多的建议。基于调研结果,本研究从高教管理部门、公司机构、高校和教师等角度,提出未来高校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建议,以期为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高等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智能时代ChatGPT强势崛起,生成式人工智能惊艳大众,引领人工智能走向场景落地,为教育领域变革带来巨大机遇。ChatGPT为教育创造有益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伦理风险。本文阐述了ChatGPT的发展脉络和内涵特征,揭示ChatGPT教育应用存在的伦理风险,包括:数据隐私的泄露与滥用、机器算法的歧视与偏见、师生关系的弱化与破坏、学术公平的失信与失衡。本文从博弈论视角出发,从道德伦理角度剖析“教育-ChatGPT”之间的最优关系,提出ChatGPT教育应用伦理困境的规避建议:唤醒大众意识与保护数据隐私,警惕惯性认知与防范算法偏见,把握任务重心与调节师生关系,规训道德行为与重塑学术公平,以此增强“教育-ChatGPT”的应用价值利益,共建教育人工智能伦理规范,促进教育人工智能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是数字技术发展的时代必然,以Chat 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重塑教育体系和教育生态的力量,并由此掀起了教育数字化发展浪潮。人工智能技术嵌入数字教育对教师的存在价值和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重塑新型教师角色的关键在于形成智能技术与教师之间优势融合和有效互动的运转机制。人工智能是数字技术发展的高阶形式,教师需要提升角色素养并促进角色创新,发挥智能技术融入数字教育的积极作用,以应对数字化教育对教师角色的新期待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横空出世,历经60多年曲折发展的人工智能再次走向浪潮之巅。坚持人机协同的基本思想,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功能优势与教育业务场景有机结合,有望驱动整个教育新生态的塑造。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对教师的教育理念、能力结构、教学模式方法、伦理道德水平及专业发展方式等带来冲击和挑战。为此,广大中小学教师亟需“修炼”人机协同育人能力、持续反思与学习能力、批判性思考及选择能力、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跨学科领域合作能力等五项关键能力,以胜任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职业。  相似文献   

10.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已基本具备跨领域解决问题的文本生成能力,逐步接近通用人工智能。本研究对ChatGPT进行各项能力测评,发现其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与批判性思维水平,但在创造力方面,ChatGPT没有明显的创造力倾向偏好。在教学能力方面,ChatGPT已经能够通过中国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笔试部分。可以预测,此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具备四方面应用潜能,有望成为教师准备教育资源的助手、学生开展自主自学的助手、课堂增强学习互动的助手、课外作业自动批改的助手。展望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包括:形成多元协同的“师—生—机”关系;推进“人机融合”的教师数字素养提升;重塑课程体系结构与学习科学研究;全面关注“智能鸿沟”以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1.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被学生直接用于生成作业,导致作业的价值和目的化为乌有。如何设计和评价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学生作业,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内涵和特征及学生作业的新特点,提出新时代学生作业在类型、时空、监控、目标和方式方面的转变。据此,文章构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作业设计模型,阐明了学生、人工智能和作业三者间的关系,呈现了智能生成作业、学生自主作业、人机交互活动以及人机协同作业四个作业设计的关键维度,提出作业评价应充分利用活动驱动型、群体研讨型等表现性作业评价方式,并开展作业真实性算法评估。  相似文献   

12.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广泛应用于教育,技术客体在今日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形态向人类中心主义的知识和教育体系提出挑战,由此引发的主体性之痛逐渐显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将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主体思想的“工业化”、主体交互的“规训化”、技治主义的“宿命化”,进而遮蔽与压抑教育中的人、教育活动、教育系统的主体性。规避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风险,超越教育的主体性之痛,可能的实践理路包括:坚守主体教育实践的理性遵循,培育教育主体的数字素养;构筑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责任伦理体系,实现人与技术的共鸣;建立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监管机制,提升教育系统的自我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智能时代的教师,是"人师-机师"构成的"双师并存"的时代.智能时代的师生关系,是人师-机师与学生的三维关系.智能时代的教育,是双师协同交互育人的教育新格局.这一时代的来临,将给今日教师带来诸多挑战:如何处理"人师—学生—机师"的三维师生关系?在"机师"愈发拥有能力与智慧的情况下,教师如何提升自我的能力与智慧,实现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交融共生?教师需要具有并如何获得什么样的教学新基本功?例如,"人机协同交互教学育人"的新基本功.这些新基本功,同时带给未来的教师教育,包括教师培训、教师研修等以新目标和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不断深度融合正改变着教师的工作场域,也赋予了教师专业发展新的时代境遇,形成了“人工智能+教师专业理念”“人工智能+教师专业知识”“人工智能+教师专业能力”的内涵体系,从而激发教师精神塑造、助推教师知识增长、驱动教师能力提升,促成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内涵重构。同时,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人机协同所带来的“唯主导论”和“唯技术论”的教师专业理念“异化”、教师专业知识更新引发的教师知识体系不断“深化”以及人工智能“简化”教师综合能力的多维挑战。因此,教师可从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主体意识、注重自我成长,提高智能核心素养、坚守立德树人、回归教育本质等方面达成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促使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技术驱动成为智能时代未来学校建设的基本特征。技术在助力未来学校建设的同时,存在着责任模糊、主体异化、道德缺失以及育人弱化等伦理风险。为规避智能技术对未来学校建设潜藏的伦理风险,具体实施的策略包括:完善各主体应有职责,明晰教育责任;重新定位师生关系,构建人机协同体;建立数据资源透明机制,发展学生健全人格;塑造温情氛围,重拾育人初心等。  相似文献   

16.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所开发的相应实践理论与技术,其在各个领域的爆发应用为未来人类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与此同时,虚假信息、学术伦理、劳动替代等问题也引发全球热议。实践地看,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当前的学术研究中可能存在人文性缺失、科学性缺失、依赖性成瘾、原创性与批判性缺失等风险。为更好地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学术研究并使其得到可持续发展,需要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助推学术研究的向善发展;优化生成式人工智能参数,鉴别学术研究伪成立性;调控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加强学术研究的前瞻预防。  相似文献   

17.
生成式AI应用于学术研究,揭开了知识生产的新篇章,它可以通过“助”读、“助”知、“助”写和“助”思来助力人的学术研究,自动化一些准备性或辅助性的工作,减轻人的认知负荷,使人将主要精力集中学术创新的关键环节,提高学术知识生产的效率。但对于生成式AI辅助功能的过度使用,可能导致“替”读、“替”知、“替”写、“替”思等负面效应,带来人的学术能力多向度退化。如何“助而不替”地合理使用生成式AI,是智能时代人机合作进行学术知识生产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在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愈发凸显。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当前技术生产力的最新体现,其对教育生产力的变革将对技术领域和教育领域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文章首先梳理了技术生产力与教育生产力的定义,并从概念内涵和发展历程两个方面分析了两者殊途同归、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随后,文章通过呈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驱动劳动者由人到智能体、劳动资料由配置到介入、劳动对象由硬知识到软知识、教育生产力形态由转化到进化的发展过程,阐释了生成式人工智能重构教育生产力的过程机制。最后,文章从人机关系由人机协作到人机融合再到人机共生的演进角度,探讨了从“此时”到“未来”的人机协同教育图景。文章的研究为深入理解新时代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提供了新视角,有助于明晰人工智能教育的演进脉络,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并为未来教育中人机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不断与英语教学相融合,加快了教育转型和教学手段的革新。研究基于互动假说,考察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对100名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口语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口语教学对学生的词汇复杂度和句法复杂度、流利度有积极影响,但对准确度的影响不大。研究证实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所创造的互动环境有助于学习者获得更多真实性的互动,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为英语口语教学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2023年7月8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教育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以“引领学习变革智创教育未来”为主题,与会专家分享了人工智能时代知识获取、加工和应用的新路径,以及在智慧教育中引入知识处理的新兴技术;同时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见解,指出技术与人才相辅相成,我国目前迫切需要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规范实施教育数字化转型。论坛还从应用层面深入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引领教育变革,重新思考教与学。可以预见,智能教育将创造无限的学习空间,扩大教学的边界,引领教育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