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建国以来,我国共颁布了五部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和一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方案,大纲的变化都体现出了不同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学目标的指向,文章结合时代背景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分析各阶段体育教学目标的变迁,通过逻辑推理法来分析体育教学目标的发展趁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人才需求模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比较重视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促进了高职体育教育的发展。高职体育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给社会培养大量综合型、技能型人才,但是以往高职体育教学时忽视了学生的职业需求,不能实现体育技能和实际教学的结合,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体育生活化:体育的回归、跨越与提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文杰 《体育科研》2006,27(4):14-16
以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为依据,分析了体育生活化是体育顺应现代人生存、享受与发展需求变化的必然趋势,体现了现代体育的健身、娱乐、社会等功能,提出了调整体育发展战略重心、优先发展社区体育、建设体育生活圈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学习型社会的倡导,"以人为本"课改的呼吁等诸多的变化,都对高校体育教学目标评价的定位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体育教学的目标及评价要与人本化、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融合起来,其基本思路是:1)符合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求;2)符合课程改革的思想,"人本化"的定位;3)与多元素、复合型体育文化的融合;4)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健康第一的体现;5)学科交叉文化的渗透,一专多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需求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有所改变的,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当今,人们对参与健身和保健的热情也在不断增加,也使得体育越来越贴近人民的生活,社会对体育的需求和对体育人才规格的要求也相应越来越高,这也就給我们在培养体育人才方面的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要服务于社会,就要针对社会的需求来培养体育人才.本文通过社会与体育的需求关系和高层次体育人才对社会化体育发展的重要性的分析,阐述了高层次体育人才培养目标架构和内容,为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体育人才培养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转型期"的湖南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市场和岗位需求状况以及湖南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转型期"湖南社会体育产业迅速发展和健身需求不断增加,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就业空间。但目前湖南大多数高等院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有待于改革与创新。只有以市场为导向,与社会需求接轨,才能在服务于社会中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研法,分析了对大学体育课程目标导向的质疑,阐述了需求与需求导向的相关问题。结果表明:大学体育课程的需求导向主要包括社会需求导向、学科需求导向和学生需求导向。大学体育课程的目标导向与需求导向是辩证统一的,需求导向是目标导向的前提,目标导向是需求导向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21世纪前10年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战略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前10年,北京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体育专业人才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依据这些变化,体育专业人才发展战略目标是培养适应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强能力、复合型的体育专业人才.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措施有确立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结构;完善学分制;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教材建设;扩大研究生教育等.  相似文献   

9.
倡导体育运动的目的在于提高全民身体素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化的体育趋向发生了变化,体育与国民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简而言之,体育影响人们身心素质的内容、方式发生了变化,体育的社会价值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体之杰体育产业集团研发构建的,以体育为基础的“生命健康在线管理”的社会化体育、健康管理模式,可以说是从根本上拓展了体育的社会功能,它利用网络技术构建起全新的社会体育功能方式,是我们现行体育社会功能结构的科学、完善的发展。1.全新体育经济观:体育、健康是社会经济的需求体育、健康是新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教育以及体育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也随之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化,而此种变化的合理性往往体现于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中。进入21世纪,在坚守“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宗旨下,“以人为本”、“终生体育”等理念越来越受重视和关注。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等成为中小学体育目标的重要内容。纵观新中国中小学体育目标的演进可以发现其如下特点:伴有政治色彩;逐渐向人性化转变;目标向多元化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其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体育课程目标对一个国家的学校体育发展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其目标内容既要体现社会需要和个体发展要求,又要符合体育教育学科的特点。本文在对建国以来我国体育课程目标内容和演变过程分析回顾的基础上,旨在寻找出更加符合社会需要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中学体育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体育俱乐部--实现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世坤 《体育科技》2004,25(3):80-81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体育乃至整个社会体育的发展.为了适应新世纪的要求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体育教学模式在朝着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发展社会体育的方向进行改革.而高校俱乐部的开展是实现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通过体育俱乐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技能与习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从而实现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顺利接轨.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Although there has been forward movement in identifying and addressing diverse learning needs, social justice education is not a significant part of the current standards for beginning teachers or K-12 students in the U.S. Throughout our standards-based history, social justice has been more of a hidden curriculum. To attain the 50 Million Strong by 2029 goal, it is vital to acknowledge that physical education is a social justice issue. Without consideration of the historical, political, and social contexts that permeate and frame physical education, along with the social identities and lived experiences of our futur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t is unlikely that this goal will be sustained. While concerns have been voiced relative to the standards-based teaching movement, in a country that espouses standards-based education, a first step in moving any educational reform forward is to formalize its inclusion in the national standards that serve to guide our discipline. A philosophical shift may be what is needed for change to occur regarding social justice education in an attempt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all students. A forward step in creating this change is to address the research and pedagogical practices of our current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 and K-12 programs, along with the physical education standards and policies at the national and state levels. We specifically articulate connections between social justice education and four key, interconnected research areas related to (a) occupational socialization, (b) curriculum, i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 (c) technology, and (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4.
近现代我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演变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经历100余年的发展历史。综合运用文献资料研究等方法,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分析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演变的过程。构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和适应我国国情,以育人为最高目标,以知识技能为主导,培养能力为重点,健康第一,身心发展相协调,终身体育为方向并逐步完善的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当前学校体育的问题在于偏离体育本身。而体育本身,就是体育之所是。对学校体育本身的思考应从重外在工具理性向重内在本体回归,凸显其终极的本真意义。学校体育作为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尽性"应是其意蕴所在。"体育的尽性"是注重人的独特生命的体育,是面向完整人性的体育,是自主自由的体育,是一种愉悦的体验,它是以实现人本主义的体育理想为最终目标的一种体育理念。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自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着五次变更,探寻培养方案的历史沿革,发现与社会发展和全民健身的需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成长的需要、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息息相关,为更好的突出“多元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思路,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设置要体现培养方向多元化、指导思想明确、培养定位准确、体现创新性。  相似文献   

17.
Ongoing ev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show the continual need to address issues of social justice in every social context. Of particular note in this article, the contemporary national focus on race has thrust social justice issues into the forefront of the country's conscious. Although legal segregation has ran its course, schools and many neighborhoods remain, to a large degree, culturally, ethnically, linguistically, economically, and racially segregated and unequal (Orfield & Lee, 2005). Even though an African American president presently occupies the White House, the idea of a postracial America remains an unrealized ideal. Though social justice and racial discussions are firmly entrenched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investigations that focus on race are scant in physical education literature. Here, we attempt to develop an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justice in physical education with a focus on racial concerns. We purposely confine the examination to the U.S. context to avoid the dilu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issues, while recognizing other international landscapes may differ significantly. To accomplish this goal, we hope to explicate the undergirding theoretical tenants of critical race theory and culturally relevant pedagogy in relation to social justice in physical education. Finally, we make observations of social justice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 realms to address and illuminate areas of concern.  相似文献   

18.
体育文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马岳良 《体育学刊》2004,11(2):24-26
从体育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角度,讨论了小康社会人们生活的基本状态以及体育文化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新时期体育文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体育教学目标、学校体育目标和学校教育目标相混淆的现象,从课程管理的角度出发,从分析影响体育教学目标确认的主要因素入手,提出体育教学目标最终应落脚于身体素质类、技术与技能类和体育知识类之上,并就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人文性教化与终身体育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体育课程资源给予助力.学校体育教育要想更好的增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就必须要对当前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通过对学校布局的研究提出了体育课程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并对体育课程资源整合的目的、原则和途径进行了一系列的剖析,最终为体育课程资源整合的实践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