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培养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立根之基和存续之源。知识生产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内在契合性,其生成逻辑和发展规律是人才培养质量改革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也即实现理念设计从学术主导到知识应用、学科结构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协作、教学范式从意义讲授到探究互补、知识生产主体从产教二元分割到共同体构建的逻辑转向。与之相应,“双一流”建设高校需进一步厘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标准,守卫、勘定拔尖创新人才智慧发展空间,以反思性教学和项目化学习重构教学共同体,打造“政—校—企”生态循环系统和产教融合“握手区”。  相似文献   

2.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双一流”建设的目标要求,双语课程的开设对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光纤激光基础”是我校光学工程学科开设的一门研究生专业双语课程。从教学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和质量评估等环节对该门双语课程的建设与实践进行系统总结,并对工科类课程的双语教学提出建议,以期为双语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交通地理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科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特点。典型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课程难点,侧重从“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将实际交通地理案例融入课程核心概念和教学难点讲授。根植于新时期一流课程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需求,面向“金课”培育的交通地理课程方向为:坚持学生有效参与,教学遵循“应用型金课”建设标准,增强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设计和应用,教师团队与教学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基础工程的重要支撑。“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目标,是高校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如何在“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中深化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剖析“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在逻辑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明晰“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对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作用。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课程反思等教学全过程,营造拔尖创新人才成才成长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围绕“强基计划”人才培养目标,借鉴国内外高校拔尖人才培养方案成功的经验,制定“强基计划”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基本特点是: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融入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强化核心课程,夯实学科基础;开设学科概述和学科前沿课程,开阔学生视野;依托学科优势,加强数学学科的工程衔接;强化实践环节,着重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平衡好学生的自我定位与项目的外部定位,是确保“强基计划”顺利实施并发挥最大效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要求每门课都行动起来,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网络营销”课程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一门在线开放课程,在向一流课程升级改造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将会更好地提高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而如何达成这个目标,是需要探索的问题。结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一流课程建设要求,文章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团队、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了课程思政融入“网络营销”一流课程的建设路径,让“网络营销”一流课程的教学切实助力学生培养,切实发挥好课程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7.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双一流”建设的五大重点任务之一,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文章从“双一流”建设的要求和目的出发,针对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培养追求卓越的高素质拔尖人才为目标,提出构建“三融通、五模块”的课程体系,强化专业特色和注重人才培养国际化等策略。此课程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拔尖人才,为“双一流”建设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8.
文章面向新工科建设需求,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创新实验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四结合”课程体系,建立新工科背景下以“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为核心的全方位资源共享课程平台。将理论课程、实验课程、课程设计与工程实践、创新设计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通过“传统教学+信息技术+口袋实验室仿真”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个性化学习,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与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双一流"建设方案旨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使命,地方高校应抓住机遇,主动作为,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培养研究生科研与创新能力。以作者所在学校为例,探讨基础医学专业研究生专业课学习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0.
“双一流”建设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而博士生教育质量与拔尖人才质量密切相关。博士学位授予质量是博士生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博士学位授予质量内涵进一步扩展延伸。高校要做到“四抓四结合”,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主线,把博士生能力的提升、科研创新力的增强、服务社会水平的提高作为重要参考因素,构建与博士学位授予质量内涵相匹配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1.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学实验室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教学是学生理解并运用理论知识,接受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教学实验室建设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其直接反映了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及人才培养情况。分析了高校教学实验室规划设计、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等突出问题,提出完善顶层规划设计、构建教师队伍长效机制、改革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探索“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学实验室建设的举措,为打造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教学实验室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建设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接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文章通过研究一流本科教育的理念和特点,结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一套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在该体系中,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创新项目和实践活动,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业意识能得以激发;通过强化实践环节,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通过导师指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可得以培养;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可得以全面评估;通过加强与行业的合作,可以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全面准确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他们提供准确的评价和反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而持续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图形图像设计”课程是艺术类专业以及传媒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它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设计制作技能,以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文章以课程思政在“图形图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路径为研究对象,结合学生与教师的现状特征,围绕“图形图像设计”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内容以及应用路径进行研究及阐述,为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及能力、强化思政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引领作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在教高[2003]1号文件中指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技术型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优势与特色,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高职院校应以技术型课程为着力点,努力使学生在掌握必要技术理论的同时,形成应有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将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划分为基础课程、主干课程、选修课程三个模块,并在每一个模块中遴选2~3门学科作为精品课程进行建设的做法值得借鉴。按照“科研教学相结合,科研促进教学”的工作思路,尽快建立一支…  相似文献   

15.
在“一流专业建设”和“一流课堂建设”高校教育形势下,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正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改事由、课堂建设思路和内容四个方面介绍了“工程热力学”教学创新的研究与实践,并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参与引导教学、科研反哺教学、虚拟实验教学、互联网大数据应用教学、课程思政教学等方法策略,切实培养航空航天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和能源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针对目前能源学科研究生“双创”教育存在问题,结合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培养现状,分别从培养方案、课程案例、师资队伍、学科竞赛、实践平台、考核方式等方面优化能源学科研究生“双创”教育的路径,提高能源学科研究生的“双创”意识、营造“双创”氛围、构建“双创”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具有“双创”能力的能源学科高水平人才,为高等学校工科类专业研究生“双创”教育的探索和拔尖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金课”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现阶段,高校教师普遍存在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教学设计与教学技能弱化、在线课程资源运用不成熟以及课程体系对课程的“两性一度”支撑不足等问题。通过对一流本科课程内涵进行探讨,分析了当下高校教师教学理念现状。基于此,从课程教学体系、课程教学目标转化、混合式教学设计运用和课程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高校教师教学理念转变路径,力求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转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BIM技术基础”作为培养智能建造人才的课程,是近年来广大高职院校建设的热门课程之一。文章首先指出了“BIM技术基础”课程当前的教学现状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从课程建设、时代、社会等层面阐述了对本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最后重点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将思政元素和课程特点相结合,如何在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与祖国的发展建设联系起来,旨在帮助学生提高思想素质,培养创新意识,于内心深植爱国基因,培育为祖国奉献的珍贵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