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学校社区化是全民学习、终身教育时代的国际取向,也是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路径。学校向社区开放,社区参与学校建设和发展,调用社区资源配合学校建设有利于未成年人道德成长的社会支持系统,这是当前我国学校教育改革应该选择的路向。在介绍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做法的基础上,文章建议学校方面应该主动出击,积极与相关社区组织联系,主动服务,争取资源与支援;用政策和制度来规范和引导学校、社区的行为,促进学校社区化和社区支持系统的建设;创新管理机制,在协商、对话的基础上,架起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桥梁,促进三方面共建、互赢。  相似文献   

2.
论学校与社区的德育共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同社区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两者是相互依附,双向服务的。学校是社区中众多社会组织中的一个,是社区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离不开社区,学校教育必须依托社区,否则,学校便成为脱离社会的“孤岛”,学校既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又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受益者。 双向服务是学校与社区教育不断发展的生命线,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功能都必须是定位于互补互助、共  相似文献   

3.
校园周边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社区建设不断发展完善,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社区、家庭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学校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加强校园周边环境建设的途径,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地改善社区物质和人文环境,有利于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是国家法律和政策赋予的职责,也是学校教育改革和社区发展的共同需要。学校教育资源的开放要以创建学习型社区为目标,以“惠及社会”为导向,以学校社区互动、实现“双赢”为出发点,本着“在开放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求发展”的方针,重在取得实效。几年来,我校坚持开放学校资源,使居民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和设施,实实在在获得了高尚的娱乐、健体和精神享受,从而不断推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社区德育是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受社区社会经济政治和青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所制约,是学校、家庭、社会诸因素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区域德育系统“工程”,以此达到全面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从根本上提高社区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农村的文化教育工作,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道德素质。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产物。文章根据现有的社区教育模式及其特点,针对我国农村不同的经济发展地区,提出可供选择的农村社区教育模式,以期为我国今后农村的社区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社区教育─—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教育的结合点鹿鸣目前,社区教育在不少地方兴起,引起了社会、学校和家长的热情关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社区教育以其存在与发展的社会区域为依托,与一定的社会区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区是缩小了的社会,但又是由一个个家庭组...  相似文献   

8.
在社区建设及其为了社区人的发展的推动下,社区教育发展到何种程度,作为其载体的社区学校就应发展到何种程度。社区学校建设对社区教育的存在与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支撑、承载和促进作用。对社区学校现状的研究,回溯其原点和定位,回顾其实体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过程,从中探寻社区学校存在的必然性、实然性和应然性。对社区学校发展的研究,在全景式考察的基础上探寻社区学校存在的价值、功能和作用,其演绎和前瞻的基本内容是:管理精简的社区学校办学体制机制,依法办学的社区学校办学管理制度,社区为根的社区学校办学内涵建设。社区学校受到社区民众的认可和喜爱,更为重要的是社区品格的塑造和服务品质的提升,强化社区学校办学的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9.
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社会学的理论基础。通过结构功能理论、互动理论和交换理论对学校与社区关系的诠释,揭示了现代学校观念中学校与社区关系的形成是学校和社区共同发展的需要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学校,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我校地处闽南沿海经济发达的乡镇,外资企业、乡镇企业和个体经营业推动了社区经济迅速发展。学校周边的资源也为学校参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提供了有利的场所。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校充分利用社区优势,稳步实施“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扩展了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资源,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学校变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在具体的学校变革过程中准确把握变革动力,才能感受到学校变革的复杂性、多样性与综合性,才能提高学校变革者的政治智慧、教育智慧与实践智慧,才能不断提高变革能力、提升变革质量。  相似文献   

12.
Leaving the welfare system does not necessarily equate to a sustainable self‐sufficiency of the dependents, as the welfare reform stipulates. Therefore, the success of the welfare reform program should be determined not by the number of dependents who leave the welfare system but by the change that the welfare reform creates in recipients' lives. From a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erspective, welfare dependency can be viewed as a performance problem that requires a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approach.  相似文献   

13.
大学组织变革成本核算影响着大学组织变革的动机形成、路径选择、过程推进、管理质量和绩效评价。作业成本法是以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为基本内核的一种成本计量方法。作业成本法的优势与大学组织变革成本的特殊性,决定了作业成本法对大学组织变革成本核算的适用性。根据作业成本法,可将大学组织变革成本分解为直接资源成本和间接资源成本。前者为变革过程中直接消耗的材料成本,可以直接追溯到成本对象加以计量;后者为变革作业成本,具体通过认知成本、发动成本、设计成本、实施成本、完善成本五个作业成本池进行归集。  相似文献   

14.
浅谈高职课程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提出要进行高职课程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为促进精品课程建设提供重要基础,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引领和带动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二者互相促进,共同促进高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统计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中国期刊网上87篇有关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研究的文章进行调查,按照其对分级教学的必要性、改革方式、现存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等问题论述进行归纳总结与思考,得出分级教学需要有相关配套改革与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些配套改革与措施在具体操作中具有极大困难,分级教学先天不足,在设法完善的同时也应继续探索其他更有效的分班形式等结论。  相似文献   

16.
从显性课程上看我国英语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隐性课程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新的视角.分析了隐性课程及英语隐性课程的内涵,阐明了隐性课程对英语教学改革的意义,认为丰富的隐性课程资源不仅能够优化英语课程结构,而且能够改善和提高学习者的接收机制、心理品质及非智力因素,并与显性课程形成互动互补的关系.因此,把握隐性课程的本质、落实隐性课程的开发才能彻底地推进英语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7.
从北京师范大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出发,总结该实验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机制的全新改革和完善。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在实验教学手段上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在考核机制上,建立合理的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结构已经不适应对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通过对课程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理顺课程设计思路,进行合理的单元设计,这样开发出来的课程教学模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对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观察等方式,对缅甸语教学现状、现存问题等进行细化分析,重点结合缅甸语毕业生问卷调查和访谈,探讨缅甸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及对策。认为缅甸语教学改革要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推进课堂和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学生情商教育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缅甸语教学水平及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缅甸语毕业生的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20.
Compelling arguments for reform of statistical practices have been made in many disciplines, in some cases over several decades, but achieving reform has proved difficult. We discuss how reform has progressed—or not progressed—in psychology, medicine, and ecology and describe case studies of attempts by pioneering journal editors to change statistical practices. Lessons for those seeking reform in education include the need to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journal editors and of provision of articles, books, and software that give practical guidance to researchers wishing to use the recommended statistical techniques. Research is required on recommended techniques so that statistical practice can become evidence based. Also, improvement in statistical practice should be encouraged along with improvement in the way a discipline theorizes. © 2007 Wiley Periodicals, Inc. Psychol Schs 44: 441–449, 20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