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孕育于现代主义的母体 ,脱胎于后工业社会 ,逐步成长为当代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思潮。这种思潮触动了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 ,它保留了现代社会的积极因子 ,剔除了现代社会的消极成分 ,勾划出一个充满创新精神 ,充满仁爱的自由平等和谐的社会图式。身居现代社会的同仁们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无不倍感强烈 ,笔者也算其中一员。对后现代主义给教育带来的变更 ,以及现代教育对此所作出的回应 ,我想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感受。一、后现代主义的特点主张创造性是后现代主义的首要特点。后现代主义把创造性视…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也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与继承,是在批判和教育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化思潮。但是,有的学标榜自己是后现代主义,但其他人不承认;有的学从来没说自己是后现代主义,但后人却把他捧为后现代主义的大师。可见后现代主义概念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以一种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释世界,从而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育领域亦不例外。后现代主义对科学理性的批判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教育的本质,对主体的解构有助于我们改革单一的教育培养模式,对现代知识的诘难有助于我们反思和改造现代课程体系,对差异性的强调有助于我们建立一种多向度、多视角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孕育于现代主义的母体,脱胎于后工业社会,逐步成长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思潮。这种思潮触动了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它保留了现代社会的积极因子,如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福祉,剔除了现代社会的消极成分,如个人主义、机械主义,勾划出一个充满创新精神、充满仁爱的、自由平等和谐的社会图式。尊重创造性是后现代主义的首要特点。后现代主义把创造性视为人性的一个基本方面,与生俱来,蕴藏于人的潜能之中。“我们是‘创造性’的存在物,我们需要实现我们的潜能,依靠我们自己去获得某种东西。”在后…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发生于欧美,后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后现代主义具有不确定性的本质特征.至今众说纷纭,作为历史范畴、文化范畴、思想范畴广泛流传.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已有不小影响,我们对待后现代主义应采取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31):144-145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蜂拥而出,例如新自由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全球化思潮等传播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冲击着我国的文化安全,并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冲击,而大学作为思想文化传播继承的重要环境,同时社会思潮在大学的传播更是一把"双刃剑"。因此,我们必须从文化安全的视角,通过加强理论教育、重视舆论引导、增强环境感染、强化实践体验等措施,对大学生加以正确引导,积极应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冲击,最终目的在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促进大学生信仰回归主旋律,自觉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既是资本主义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诸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后现代主义思潮表现了一部分西方知识分子对当代资本主义官僚政治秩序的强烈不满,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人的尊严的摧残的严厉控诉,对现代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实际成就的深重忧虑.对资本主义的文化基础之可靠性的深刻怀疑。它以反科学、反理性、反民主、反知识、反社会、  相似文献   

8.
何斌  莫国辉 《教书育人》2005,(11):12-14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流行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作为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教学理论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并通过对现代教学目的观、课程观、师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反思、批判与解构,建构了自己的教学观。后现代主义认为,学校的教学目的应从优势文化决定论中解放出来,肯定个人经验及其代表的特殊文化,通过全校教师的热情参与和考虑到众多的因素来决定;既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不强求每个受教育者都得到全面发展,甚至可以培养片面发展的人(即符合学生自己特点及生活特殊性的人),又注重造就一批具有批判能力的公民;这种公民能够认清优势文化的独霸性以及文本的集权性,敢于向他们挑战,进而通过对多元文化的认识,跨越文化边际,了解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认同自己,也认同不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他人。同时,这种公民还应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对自然、土地、生态的伦理观念。关于后现代主义的课程理论,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兴起的社会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作为对现代化和现代性的批判与否定而兴起的。在实现工业文明和现代化过程中,现代主义走向了极端,走向了它的反面:理性变成了纯粹的工具理性或科技理性,人道和人权服从于工具理性,人成了工具理性的奴隶,因而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源于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10.
民众教育思潮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最重要的教育思潮之一,在中国现代社会和教育发展进程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对其产生的思想根源、发展脉络进行探寻,将有利于全面审视民众教育思潮。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代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发现对当代大学生影响最大的西方社会思潮是后现代主义和实用主义,它们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最主要的负面影响是由此而产生的历史虚无主义,要想在教学中消除这-负面影响,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具备相当的历史学术素养,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具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较为深入的认识,应该将教学和对后现代主义、实用主义等西方思潮弊病的揭露有机结合起来.在结合教学点评后现代主义和实用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时,决不能-味批判,而应该在肯定其合理性基础上来进行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思潮,其总体特征是批判理性主义,崇尚非理性;解构现代主体性,强调内在关系;反对同一性、整体性,崇尚差异性,主张多元论等,这些基本观点对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嬉皮士--传统文化的反叛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六十年代娃皮士运动的产生不但积起因于当时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争教育状况,它是一场广泛而深刺的反主流文化运动。它是对沃斯鲁(WASP)文化的彻底反叛,是贵本主义现代思潮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4.
<正>后现代主义是西方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对欧美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几乎所有的文化领域都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冲击。发源于美国的教育技术,自然也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最为流行、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其重要贡献之一在于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人与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人类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作为后现代教育思潮主要表现之一的后现代道德教育观则向现代人类社会长期以来所因袭的传统道德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引发了当代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的广泛变革。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为抵制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我国高校可以开展积极的审美教育,具体措施是:用中国传统艺术加强高校审美教育;审美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寓审美教育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之中;构建适合现代高等教育的审美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西方的文化也随之影响着各国。后现代主义是西方盛行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20世纪60年代首先兴起于法国和美国,80年代风靡西方,90年代迅速在我国蔓延。它不仅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艺术等各领域,还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尤其是对我国大学生的恋爱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近代西方盛行的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文化思潮,其基本特征是反理性主义,反对中心主义,主张多元论,推崇平等对话。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对我国当代青年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一系列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是兴起于西方的反现代主义思潮;虽然已趋于式微,仍然有很多思路和精神对教育有启示作用。本文主要从批判性、多元化、创造性、和谐性四个方面探讨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侯晓蕾 《培训与研究》2009,26(9):102-103
后现代主义是兴起于西方的反现代主义思潮;虽然已趋于式微,仍然有很多思路和精神对教育有启示作用。本文主要从批判性、多元化、创造性、和谐性四个方面探讨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