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6 毫秒
1.
基于维基技术的本体构建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体作为一种新的知识组织方式,可以解决知识的共享和重用问题,是目前信息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针对目前本体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利用维基技术这一新的互动开放的信息交流平台,将其贯穿于整个领域本体的构建过程,网聚大众智慧和力量,以期有效解决语义web内容的可获取性、可扩展性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知识组织体系构建模式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知识组织体系出发,针对其本体、框架、语义分类等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述,旨在使新形态图书馆嵌入用户的信息环境,凸显web检索既便捷又拓宽知识视野的优越性,极大地提高利用信息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语义Web是未来web的发展方向,是信息可以被机器理解和使用的新的信息环境.语义Web的出现,彻底改变了web上信息的组织方式,对于各种网络信息应用都将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首先对Semantic Web的概况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详细分析了语义Web体系的主要支持技术(XML、RDF),最后探讨了语义Web技术对网络信息检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P2P语议web技术能提供一个环境来支持创建、维护以及控制本体.InfoQuilt系统的实现就是基于P2P语义web技术.详细分析了InfoQuilt系统如何实现P2P语义网络、知识空间构建和维护、基于相关本体的语义检索以及不同本体间的关联操作,并在此基础上对InfoQuilt系统的改进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讨论了近年来图书情报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提出的几个问题:知识学习、知识管理、知识重组、语义网、人类语义网、优势、知识创造,并认为人类语义网是实现知识推送到知识牵引并最终实现知识管理创造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6.
Internet技术的广泛应用凸显了人脑在知识处理速度、精度、强度、存储量、存储时间、标准化等方面的局限性,使计算机逐渐成为知识处理的另一种主体。然而,目前采用的面向人类阅读的知识表示方法造成计算机知识处理的复杂性。语义Web采用计算机可理解的知识表示技术,为人与计算机合作完  相似文献   

7.
Topic Maps:撬动Web2.0的语义杠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介绍Topic Maps和web2.0的基础上,指出当前web2.0的应用存在语义缺陷,而主题图则有一个良好的语义模型,因此可引入主题图作为杠杆来撬动web2.0的语义。最后对Topic Maps在构建语义Blog、语义wiki、语义RSS、语义Tag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注疏是对古代典籍注释及再注释而形成的文本,不仅反映注疏者对古籍文本的认知理解,也是后人理解、传承与传播思想与文化的重要基础。利用本体和纳米出版物等语义技术对注疏文本进行知识表示和语义化建模,可以揭示注疏文献中蕴含的知识间的语义关系,并实现注疏文献的语义化出版与再造。为验证注疏知识表示和语义化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及实用性,本文设计了包含引用关系的阐释本体,并以部分注疏文本为语料,实现了以纳米出版物为独立出版单位的注疏语义化表示与引用关系推断。实验证明,阐释本体可作为单语篇注疏知识单元结构化和跨语篇注疏知识单元关联化的数据模型,助力注疏文献的数据化处理与价值增值。注疏知识的语义化表示路径可以为古籍知识库建设、语义出版和数字化再造提供参考。图6。表5。参考文献41。  相似文献   

9.
基于分类法和主题词表的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实现数字图书馆从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模式的转变的关键是知识组织,即将已积累的信息资源按照一定的知识体系组织起来。利用集成分类法、主题词表和语义元数据构造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系统的方法,可以实现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组织。VISION是基于《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一个知识组织的原型系统。图2。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0.
焦玉英  张璐 《图书馆学刊》2006,28(6):112-114
目前的web信息检索中,存在着检索效率低下的问题,很难满足普通用户基于自然语言的检索要求,也不具备语义推理能力,无法实现智能化的检索。而源于知识工程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本体理论和技术,能够很好地处理自然语言理解问题和具有基于语义的推理机制,因此成为改进传统信息检索方式的良好工具。本文就运用本体理论。在对目前的各种研究进行了调查以后,区别了几个关键的容易混淆的概念,然后提出了一个基于ontology的、web环境下的语义检索系统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1.
知识构建的基本原理研究(下)——知识构建的技术支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知识构建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在支撑技术中,语义Web技术能为知识构建提供知识组织管理,网格技术能为知识构建奠定知识集成环境,基于这两种技术优势互补的语义网格可为知识构建提供知识空间优化的语义互联策略和智能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关联数据的知识组织深度序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戎军涛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3):134-141
[目的/意义] 从关联数据在知识组织与控制中的应用为切入点,进一步揭示基于关联数据的知识组织深度序化机制,促进关联数据技术在知识组织、知识发现领域的应用。[方法/过程] 通过系统分析法提出"三位一体"的语义组织框架,分析基于关联数据的知识组织语义序化机制,并以机构知识库关联数据的构建发布为例说明语义序化机制具体实现路径。[结果/结论] 本体与关联数据驱动的语义检索服务体现了基于关联数据的知识组织深度序化机制。研究表明,关联数据作为轻量级的语义网实现方式,为知识组织的深度序化提供了语义化的技术、方法、工具和实现路径,为知识发现、知识推理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知识网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文峰  杜小勇 《图书情报工作》2007,51(10):64-67,135
面向信息资源管理和数字图书馆建设领域,讨论知识网格的有关问题。指出知识网格是网格、语义网和语义网格发展的有机融合和必然趋势;分析知识网格的基本内涵,揭示知识网格内容与功能方面的5个特征;对知识网格研究进行了定位,认为数字型客观知识是知识网格中主体知识,领域本体是知识网格中的知识组织体系,网格是知识网格中领域本体资源的整合器;提出立足整体、抓住核心、面向应用的知识网格研究思路,并给出当前知识网格研究需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于语义网的e-knowledge组织框架与内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义网可应用于e-knowledge组织,具有改进知识存储质量、增强知识检索能力、提高知识组织系统的集成性和用户满意度的优势。基于语义网的e-knowledge组织框架由接口层、逻辑层和资源层三部分构成,包含e-knowledge的语义描述、语义匹配、语义互操作和知识可视化等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知识组织体系缺乏语义关系描述,影响数据转换、信息检索和知识发现等问题,探讨语义网络、语义Web技术在医学知识组织方面的应用前景,提出基于语义Web的医学知识组织体系建设是我国医学知识服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语义网信息组织机制论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语义网是设想中的下一代万维网,对语义网的研究将推动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使网络信息组织向知识组织发展。 Ontology是语义网的语义基础,是网络时代理想的检索语言。Ontology与XML、RDF(s)共同构成了语义网的信息组织机制,对此机制展开逻辑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数字知识资源环境开放组织引擎项目的建设目标与技术路线以及目前已经实现的服务目标。作为一个知识组织工具,开放组织引擎提供通过Web Service接口,提供各类资源和服务系统动态调用集成知识组织体系,实现对资源的自动标引和动态的集成组织和检索服务。  相似文献   

18.
提出基于关联数据技术组织用户需求的设想及其架构——需求语义网络模型,该模型由数据层、需求信息层、应用层组成,需求信息层是整个模型的核心,其构建包括需求信息建模、需求信息命名、需求信息RDF化、需求信息发布、开放查询5个步骤,需求语义网络构建的重点和难点包括用户需求及关系的定义与描述、用户需求的关联与分解、需求网络中各层次之间的协作与交流以及匹配服务器的延伸和扩展等,最后,将需求语义网络理论应用到高校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中,提出基于关联数据的高校图书馆图书需求语义网络的构建模型。  相似文献   

19.
基于语义网的信息组织与智能导航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义网技术可以引导人们进行语义层次上的信息分类、信息标引、信息索引、信息整合等方式的信息组织,实现一个有序的信息空间。基于语义网的智能导航是利用语义机制进行导航。图3。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20.
知识服务——现状、进展及挑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外对基于语义Web技术知识服务研究集中在数字图书馆领域。研究主要围绕用户需求的语义表达,落实于知识服务的"以人为本"上。国内学者对此研究主要集中在语义门户、网络化知识组织系统和基于语义Web检索理论方面。基于语义Web技术开发知识服务所面临的挑战来自三个方面:知识服务统一标准规范;知识服务主体的语义互联策略;知识服务用户需求的语义描述策略。表3。图2。参考文献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