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历史的探究,以及对我国现阶段社会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后备队伍培养面临的挑战的剖析,展望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队伍培养体系的发展态势;立足中国国情,提出了重构我国竞技体育后备队伍培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具体的改革措施,以期为早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后备队伍培养的新体系,实现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目标和保证整个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简述新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和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新时代培养文化教育和专业训练并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运动员为视角,提出我国体育教练员面临的三个主要挑战:从关注成绩到关心人;从关注外在目标到关心内在目标;从关注知识能力到关心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中国高校体育对健康个性化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 2 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体育的“阶段性体育”与终结体育向“终身体育”与终身健康转变。鉴于这种转变形式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有创造力、身心健康的人才 ,而体育运动本身的鲜明特征就是创造力。根据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就成了体育教育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是立国之本已经成为众多国家的共识.而高等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金字塔,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术人才,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大历史使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近年来,随着<教育法>的颁布,以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的新教育体系的贯彻实施,学校的体育教学环境和条件逐步得到了改善,体育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那么,现在大学生的身体状况同80年代大学生相比有何变化和发展?本文通过对我校80年代大学生和90年代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比较与分析,为未来我校体育教学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舒健 《精武》2012,(13):36-36,38
作为进行创新、应用以及传授知识的主阵地,教育也是对创新人才进行培养的摇篮。毛泽东同志在其著作《体育之研究》中就提到,"体育一道,配德育和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而当前所在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对于长远性的教育目标进行明确,体育教学可以对学生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问题,这是摆在当前体育教师面前的考验和挑战。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从事体育教学的实践经验,对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片面的生物学评价向完整体育转变;体育的"阶段性体育"与终结体育向"终身体育"与终身健康转变。鉴于这种转变形式,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有创造力、身心健康的人才,而体育运动是激发创造力最有效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发人潜能是体育教学融入教育改革大潮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7.
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片面的生物学评价向完整体育转变:体育的“阶段性体育”与终结体育向“终身体育”与终身健康转变。鉴于这种转变形式,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有创造力、身心健康的人才,而体育运动本身的根本特点,就是创造力。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就成了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加大,社会的发展需求对我国普通高校的教育模式提出改进方向,尤其是在大学体育教育上,需要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变革创新,要求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心理健康和社会压力承受适应能力。户外拓展训练就是参与人通过户外活动,走出较为封闭的校园,交流在户外拓展的感受,然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归纳,从而提升参与人的新环境适应能力、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能力,培养心理承受能力,最终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之中。通过高校开展户外拓展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通过户外拓展训练的起源、内容和特点,分析研究普通高校开展户外拓展训练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与创造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片面的生物学评价向完整体育转变;体育的“阶段性体育”与终结体育向“终身体育”与终身健康转变。鉴于这种转变形式,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有创造力、身心健康的人才,而体育运动本身的根本特征就是创造力。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就成了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秦素荣 《精武》2012,(9):12-12,14
运动生理学是以人体运动能力及对运动反应和适应过程为研究对象,对人们进行科学合理运动进行指导的一项体育基础理论学科。由于我国的国情和具体历史情况,运动生理学发展经历了曲折很多坎坷的阶段,并得到缓慢发展。目前我国运动生理学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巨大的挑战,如在科研、教育中都碰到诸多问题。如要想运动生理学得到长期良好的发展,教育是基础,就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并积极培养新人。本文将对我国运动生理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对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促进运动生理学更好发展的具体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1.
羽毛球正手和反手击球技术是羽毛球技术中的核心,文中对羽毛球技术课程正手和反手击球技术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创新、尝试和改革,将传统的正手和反手击球技术的顺向的教学顺序,改变为反常规的逆向的教学顺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基于设计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下,结合我校工作实际,从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科学考核体系等方面,探索地方本科院校“建筑初步”教学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中,课件界面的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好的界面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直观清晰的交互方式,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同时保证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迷失方向。结合实际制作经验,就多媒体课件的色彩、构图和导航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铝箔纵剪机要实现的功能进行分析,本文设计了一套液压系统,并绘制出了液压系统原理图,对液压系统进行了必要的计算。  相似文献   

15.
通过了解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2011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师说课比赛的浙江参赛选手的说课情况,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说课的设计与制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以期为教师提高说课水平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定向运动“课程化”的教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围绕定向运动“课程化”问题。从理论上对其可行性、影响因素、课程设计等进行分析,结合调查结果,立足于我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在所有的体育民修课中开设定向运动项目,提出了“嵌入式”课程设置模式,并应用于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定向运动课程的开设采取“嵌入式”模式,极大地推动了定向运动在我校的推广普及,提高了学生的对其认识程度,为体育课实现竞技化到休闲化的转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当代学校体育武术教学内容设置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研究法,对福建省14所中小学和我国92所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内容设置进行调查。在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学校武术教学内容设置历程的基础上,分析探讨当前大中小学校武术教学内容设置与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新时期学校武术教学建设的的、课程目标、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教学评介等方面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体育院校篮球专修课改革设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体育院校篮球专修课怎样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在教学内容、训练、竞赛、管理诸方面作了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9.
Although technology has now infiltrated and prompted evolution in most mass participation sports, the advances in bat technology in such sports as baseball and cricket have been relatively minor. In this study, we used a simple finite element modelling approach to try to shed new light upon the underlying mechanics of the bat-ball impact, with a view to the future optimization of bat design. The analysis of a flexible bat showed that the point of impact that produced the maximum post-impact ball velocity was a function of the bat's vibrational properties and was not necessarily at the centre of percussion. The details of the analysis agreed well with traditional Hertzian impact theory, and broadly with empirical data. An inspection of the relative modal contributions to the deformations during impact also showed that the position of the node of the first flexure mode was important. In conclusion, considerable im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 the bat's vibrational properties in future design and analysis.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提出了建立以健身课程为核心课程的体育课程体系,分析研究了健身课程的理论基础,探讨了健身课程的目标及健身教材的内容与结构体系,通过教学实践表明了健身课程的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