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对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及第12届全运会女子全能前八名运动员各项成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800m、200m、100m栏、跳高、跳远等项目成绩对其全能成绩总分贡献程度很大;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各项目与全能成绩总分的关联度大小排序为:速度类项目>跳跃类项目>投掷类项目;世界优秀女子全能运动员速度类200m和100m栏,铅球与跳高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00m和800m存在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他各项目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我国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各个单项和整体实力与世界水平差距很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研究和对部分全能专家、运动员的走访调查,了解到影响我国女子七项全能成绩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800m水平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其中800m跑的训练方法是影响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800m跑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笔者分析了800m跑在女子七项全能中的作用,研究了800m跑在女子七项全能中的训练方法,供广大的教练员、运动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湖北体育科技》2020,(2):151-157
目的将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各项成绩进行比较,并提出单项优先发展顺序。方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并结合"双子模型"理论。结果和结论我国女子七项全能成绩倒退严重呈震荡下滑趋势,成绩已远远落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中外优秀全能运动员的项群成绩结构一致,但我国运动员各项群得分均低于国外运动员,其中跳跃类项群差距最大;我国运动员仍处于突破速度项群阶段,世界优秀运动员已转变为突破爆发力阶段;单项成绩上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主要差距在跳高、跳远、200m项目上。"双子模型"视角下,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优先发展项目是:100m栏、200m;国外女子七项全能优先发展项目是:跳远、标枪。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我国田径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1997-2013年共5届全运会和1996-2012年共5届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项目前8名平均成绩及各单项成绩进行态势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无论在单项成绩,还是在总成绩上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存在着明显差距。②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整体成下滑状态,各单项的发展存在着不均衡现象。③提高投掷类项目和800m成绩是提高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整体水平的当务之急。④运动员选材上应该与世界接轨,建立一整套科学、系统、全面的选材依据和方法,追求"全能能手"型运动员的培养。⑤重视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和意志品质的培养,促进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成绩进行了数据统计及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女子七项全能总成绩中影响最大的单项成绩是100m栏,其次是铅球和跳远,然后是200m,相对影响较小的是800m和跳高,而总分与各类项目的关联中,速度类项目与总分的关联度最高,其次是投掷类项目而对于耐力类和跳跃类项目尤其是跳跃类项目相比较而言关联度最低。基于灰色建模理论的灰色预测法,建立我国女子七项全能的灰色GM(1,1)预测模型,为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供理论性依据。  相似文献   

6.
全能运动     
G825.23 9904835影响我省7项全能200米、800米成绩的原因分析=Analysis on the cause of effect on 200M,800Mresults of Zhejing heptathlon athletes[刊,中,A]/郭海英,孙玉华//浙江体育科学.-1998.-20(5).-39-42参4(ZZY)全能运动//七项全能//200米//800米//成绩//因素分析//速度耐力//无氧阈//乳酸本文通过检测乳酸无氧阈强度、最大乳酸值,比较我省女子七项全能与短跑运动员间的能量代谢水平,以研究影响我省女子七项全能200米、800米  相似文献   

7.
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的表现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当今女子七项全能的总成绩和各单项成绩,通过对女子优秀全能运动员表现特征和影响女子全能发展的各因素进行阐述,旨在发现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发展及训练规律;运用灰色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得分情况进行多层次的关联分析,揭示世界运动员总成绩与速度类、跳跃类、投掷类、耐力类项目之间各分类之间以及总成绩与各构成单项之间的关联关系,寻求其存在不足,同时也为我国七项全能训练的科学化和系统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成绩差距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强 《体育与科学》2002,23(6):38-41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比较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成绩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中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主要以全运动为中心,在近15年间经历过了发展、提高和滑坡阶段后,当前又呈现上升趋势。中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在运动成绩结构上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不存在本质区别,总体结构趋势基本一致,但在各单项成绩及整体水平方面,明显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世界优秀运动员与中国运动员相比,表现出相对全能类型特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世界和我国优秀女子七项全能选手历年来前十名成绩的数据收集与整理,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对比法,对影响我国全能选手运动成绩与各单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我国女子七项全能成绩主要是以速度为主的跑、跳类项目。找出了我国与世界优秀全能选手之间的差距,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希望能为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1990-2004年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成绩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比较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1990-2004年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和成绩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中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在运动成绩结构上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不存在本质区别,总体结构趋势基本一致,但在各单项成绩及整体水平方面,明显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世界优秀运动员表现得更加全能。  相似文献   

11.
我国女子全能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1988年以来女子七项全能在世界田径锦标赛和奥运会上的比赛情况与我国第六、七届全运会比赛情况的对比,认为跳远和800m是影响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走向世界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2.
安铁民 《辽宁体育科技》2003,25(6):12-12,14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据分析法,对我国中长跑运动员与外国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800m、10000m分段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绝对速度低、速度耐力差是影响我国中长跑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对世界优秀女子赛跑运动员比赛中疲劳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参加过 7届世界田径锦标赛 10 0 m、2 0 0 m、40 0 m、80 0 m半决赛和决赛的前 8名共计45 8名优秀女运动员的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 ,得出世界优秀女运动员 2 0 0 m、40 0 m、80 0 m赛跑中的疲劳系数 ,旨在为我国优秀女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及成绩目标的确定提供量化参照目标。  相似文献   

14.
浅析心理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中长跑运动员目前的现状,心理因素对运动成绩的影响越来越大,赛前各种不良的心理表现,影响着他们的运动成绩。心理训练对成绩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而且心理训练也成为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采用综述法和比较法对中外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差异来说明心理训练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建议教练员和运动员本人在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对各种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总成绩、各单项成绩、得分情况及技术等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与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整体水平有较大的差距,总成绩的差距在1 000分之上;各单项成绩、得分及技术等级均存在不同的差距,表现出各单项发展的不均衡性,其中跳跃类项目差距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世界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差距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中外女子7项全能运动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女子7项全能各单项成绩、技术等级发展不均衡,各单项成绩及整体水平方面均明显低于世界选手,投掷类项目是影响中国女子7项全能发展的主导因素,中国女子7项全能要突破7000分,必须把投掷类项目的训练作为攻关项目,运动员在发展速度、跳跃项目的同时,要把投掷类项目成绩的提高作为重点来抓,使中国女子7项全能运动员在跑、跳、投3方面全面发展,真正成为“全能能手”型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17.
笔者对参加过 7届世界田径锦标赛 10 0m、 2 0 0m、 4 0 0m、 80 0m半决赛和决赛的前 8名共计 4 5 8名优秀男运动员的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 ,得出世界优秀男运动员 2 0 0m、 4 0 0m、 80 0m赛跑中的疲劳系数 ,旨在为我国优秀男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及成绩目标的确定提供量化参照目标  相似文献   

18.
The pacing behaviors used by elite athletes differ among individual sports, necessitating the study of sport-specific pacing profiles. Additionally, pacing behaviors adopted by elite runners differ depending on race distance. An “all-out” strategy, characterized by initial rapid acceleration and reduction in speed in the later stages, is observed during 100 m and 200 m events; 400 m runners also display positive pacing pattern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reduction in speed throughout the race. Similarly, 800 m runners typically adopt a positive pacing strategy during paced “meet” races. However, during championship races, depending on the tactical approaches used by dominant athletes, pacing can be either positive or negative (characterized by an increase in speed throughout). A U-shaped pacing strategy (characterized by a faster start and end than during the middle part of the race) is evident during world record performances at meet races in 1500 m, 5000 m, and 10,000 m events. Although a parabolic J-shaped pacing profile (in which the start is faster tha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race but is slower than the endspurt) can be observed during championship 1500 m races, a negative pacing strategy with microvariations of pace is adopted by 5000 m and 10,000 m runners in championship races. Major cross country and marathon championship race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positive pacing strategy; whereas a U-shaped pacing strategy, which is the result of a fast endspurt, is adopted by 3000 m steeplechasers and half marathoners. In contrast, recent world record marathon performance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even pacing, which emphasiz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ampionship and meet races at distances longer than 800 m. Studies reviewed suggest further recommendations for athletes. Throughout the whole race, 800 m runners should avoid running wide on the bends. In turn, during major championship events, 1500 m, 5000 m, and 10,000 m runners should try to run close to the inside of the track as much as possible during the decisive stages of the race when the speed is high. Staying within the leading positions during the last lap is recommended to optimize finishing position during 1500 m and 5000 m major championship races. Athletes with more modest aims than winning a medal at major championships are advised to adopt a realistic pace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s of long-distance races and stay within a pack of runners. Coaches of elite athletes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observed difference in pacing profiles adopted in meet races vs. those used in championship races: fast times achieved during races with the help of one or more pacemakers are not necessarily replicated in winner-takes-all championship races, where pace varies substantially. Although existing studies examining pacing characteristics in elite runners through an observational approach provide highly ecologically valid performance data, they provide littl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underpinning mechanisms that explain the behaviors shown. Therefore,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in order to make a meaningful impact on the discipline. Researchers should design and conduct interventions that enable athletes to carefully choose strategies that are not influenced by poor decisions made by other competitors, allowing these athletes to develop more optimal and successful behaviors.  相似文献   

19.
田径女子七项全能子项目对总成绩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理想点法,对中外优秀田径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总分与各单项得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中外选手各项平均得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七项全能各子项对总成绩的贡献程度存在大小不一的情况.同时揭示了各单项在全能训练中的地位排序,指出了中外选手在七项全能训练中存在的差距,意在为科学安排、控制训练以及尽快提高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