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晔 《职教通讯》2012,(1):26-32
遵循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事实,把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分为探索试办、曲折发展、恢复发展、综合改革、重点发展和面向农村等六个时期,通过大量的政策和事实的考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先后经历了"为农"、"为农"转向"离农"、"离农"和"为农"四个阶段或过程。出现短暂的"离农"也是为了长远的"为农",是一种矫枉过正。可以说,长期以来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是"为农"服务的。  相似文献   

2.
离开农村,涌向城市已成为农村学生毕业后的主要选择,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村学校教育的城市化取向、农村家庭教育的离农期望、社区和社会大众媒体的离农影响也是农村学生离农现象不可忽视的原因。为此,应充分挖掘农村隐性的课程资源;培养致力于乡村教育事业的农村教师;为农民探索致富之路,转变农村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规范大众媒体的影视文化。  相似文献   

3.
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农村普通高中学校在办学中普遍存在"离农""脱乡"的问题,对学生、学校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需要重新审视农村普通高中的育人目标,以培育有乡土之根、奠定为农之基的乡村新一代为学校办学的价值取向,努力转变农村普通高中的育人方式。要坚持综合办学的方向,特色育人的目标,培育"离农有根、留农有基"的学生。为此,需要重构学校育人目标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生涯教育体系和学校文化体系等,从而实现农村普通高中向属"乡"姓"农"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职教论坛》2012,(10):53
曹晔在《职教通讯》2012年第1期中撰文,遵循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事实,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通过大量的政策和事实的考证,作者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划分为四个过程,即"为农"、"为农"转向"离农"、"离农"和"为农",并指出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新农村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农村职业教育陷入了"向农"与"离农"的价值悖论旋涡,究其原因,主要是城乡对立的二元结构、城乡分化的二元思维以及设计主体和实施主体价值取向相背离使然。消解农村职业教育价值悖论的关键在于系统化地理解"向农"与"离农"取向,将人的发展作为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基点,多元动态地调整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离农"抑或"为农"——农村教育价值选择的悖论及消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农村教育在价值选择上存在"离农"与"为农"的悖论,表现为教育功能、发展取向和主体意愿上的对立.悖论的存在既源于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又源于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消解农村教育"离农"和"为农"·悖论的逻辑前提是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确立系统化思维方式.走出"离农"和"为农"逻辑困境后.农村教育的价值选择应该定位在为城乡共同发展服务上.  相似文献   

7.
《当代教师教育》2020,(1):72-77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工作量大、社会地位低,他们面临着严重的身份认同危机。从人性假设理论上看,这一群体内在需求的经济成分大,有浓重的"经济人"色彩,经济因素对他们身份认同有重要的影响;和谐、单纯的人际关系增强了他们团队和阶层的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身份认同;他们乡土情怀浓重,自我实现的愿望强,有强烈的身份认同心理意愿。要提高这一群体的身份认同,我们要增加农村小规模教师的相关补贴,增强其经济收入上的比较优势;健全各种生活设施,营造良好人际关系;建立激励机制,培育教师为农村教育建功立业的情怀。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些生活在农村的学生,他们生长在农村,接触的是一个广阔的农村天地,因此针对农村学生的作文教学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如果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上能始终贯穿一个"农"字,立足农村,农村作文教学内容就能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福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的80%以上,而农村义务教育目标定位单一,"离农教育"、"升学教育"仍占主要地位,学校的办学模式不能满足农村学生发展的需要。在保证农村学校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要求的基础上,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模式需要整体规划。追求农村学生"毕业升学有奔头、回乡务农有技术、出外谋生有出路"的办学目标和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农村教育究竟该如何定位,是实施"为农"、"离农"的教育还是"自农"教育?答案应该是后者。因为农村教育归根结底是要培养留得住、走得出去和回得来的人!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农村义务教育整体办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的80%以上,而农村义务教育目标定位单一,"离农教育"、"升学教育"仍占主要地位,学校的办学模式不能满足农村学生发展的需要.在保证农村学校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要求的基础上,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模式需要整体规划.追求农村学生"毕业升学有奔头、回乡务农有技术、出外谋生有出路"的办学目标和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着价值取向,课程、教材以及教育评价的"离农"倾向,这种倾向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针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离农"倾向,本文建议:农村义务教育应该着眼于基础性、普及性和全面性;改革、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课程;加强教材编写队伍的建设;高考政策适当向农村考生倾斜.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由于工业化快于城镇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不协调,最终导致农民转移离农机制缺失,致使大量农民工"转而不移、城乡两栖,非城非乡、非工非农"。要紧紧围绕"进得去(城),离得开(土),活(城乡资源要素流动)起来"的目标,构建农村转移人口离农机制,主要包括离农农民的福利待遇提升保障机制、社会保障跨区域转移协调机制、农村土地权益保障和剥离机制,以及城乡资源配置流动机制、农村转移人口离农路径选择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江苏沿海地区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农村职教办学"离农"倾向比较突出,涉农专业严重萎缩甚至消失,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很不适应。随着江苏沿海开发正致力于通过产业转型升级与技术创新促进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农村职教必须正确处理"离农"与"为农"、产业工人与创新型农民培养之间的关系,及时跟进江苏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重视建设涉农新专业,努力适应并深度融入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5.
《太原大学学报》2017,(2):33-38
我国农民的媒介素养目前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因大众媒体助农意识淡薄、农民媒介认知能力不足、农民话语权缺失问题凸显、农村媒介传播资源分布失衡等现实困境,农民当前的媒介素养离自身的需求还相去甚远。将农民媒介素养置于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从政府、媒介、农民三个维度来有效解决问题,才能帮助农民实现身份转变从而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论农村教育目标定位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农村教育也因此成为教育研究中的热点。在所有农村教育问题中,农村教育的目标定位最为关键,它直接关系到农村教育为谁服务,是“离农”还是“为农”。一、“离农”教育不利于农村社会发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在目标定位上存在着“离农”和“为农”的悖论,使我国农村教育在发展方向的选择上陷入了困境。基于社会分层理论的视角,研究者应该从“离农”与“为农”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困境中摆脱出来,着眼于促进城乡共同发展,使农村教育不但能满足城市和农村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能满足个体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马宽斌  黄丽丽 《成人教育》2021,41(12):56-64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职业教育研究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初步探索时期、改革发展时期、飞速发展时期、转型深化时期.中国农村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表现在历史使命、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生源困境、发展模式、发展对策等六个方面.70年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就.然而,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理论研究多于实践研究、"问题"意识薄弱、"二流地位"难以转变、从"为农"偏向"离农"等问题.新时代中国农村职业教育研究应改革教师培养体系,创新经费投入机制,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加强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等,努力实现乡村振兴蓝图和职教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19.
农村成人学校多元化办学构想雷大铨随着农村改革的推进,过去只懂得耕作的农民其身份也在随之改变。他们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正在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中大显身手。在这种新的情况下,农村成人学校过去那种学文化学科学者的办学格局,已远不适应他们因开展农工商贸...  相似文献   

20.
广西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创办定位以农为本,但2000年以来陷入"留农"与"离农"发展路径矛盾之中.这个路径矛盾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部门坚持学校"留农"发展政策与广西城乡"二元"结构、学校缺乏属地支持和生存压力加大等导致的"离农"取向之间的博弈.广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解决路径矛盾的基础条件,学校"留农"发展呈现多元价值,为此政府需做统筹规划,学校要增强服务地方能力和农业特色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