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农村学生离农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期望通过教育实现阶层的流动,摆脱农村人的身份。"离农"成为了其奋斗的动力,但也给学生带来了双重边缘化的风险。学生"离农意识"产生的原因纷繁复杂,根源于"身份"和乡土社会的传统文化,也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本文分别从社区、学校、家庭、大众媒体这四个方面详尽阐述了他们是如何在学生"离农意识"的构建中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农村初中生轻农、离农倾向严重,就业观念模糊,就业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经济;直接措施是改革学校教育,使其有效地为学生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3.
农村成人教育一直陷于“离农”和“为农”的两难抉择中。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对农村成人教育功能的理解有偏差,对农村成人接受教育的主体意愿的忽视,城乡二元对立社会结构现实以及二元对立思维的影响。要消解农村成人教育“离农”和“为农”的两难抉择,应该把城乡共同发展作为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定位,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确立系统化思维方式,此外,还要完善农村成人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农村初中教育是我国教育重要部分。本文对农村初中出现的教育目的的两极分化现象,即"考学—离农"——功利性的教育目的和"混日子、混文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做了原因分析,以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的教育应该成为这些农村孩子在知识、能力、品德、情感等方面的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形势下,农村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章根据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以及农村职业教育现状,提出了农村职业教育要办成“亲农教育”,而不能办成“离农教育”;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生产实践的锻炼,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就业目标的实现,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6.
论农村教育目标定位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农村教育也因此成为教育研究中的热点。在所有农村教育问题中,农村教育的目标定位最为关键,它直接关系到农村教育为谁服务,是“离农”还是“为农”。一、“离农”教育不利于农村社会发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着价值取向,课程、教材以及教育评价的"离农"倾向,这种倾向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针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离农"倾向,本文建议:农村义务教育应该着眼于基础性、普及性和全面性;改革、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课程;加强教材编写队伍的建设;高考政策适当向农村考生倾斜.  相似文献   

8.
农村教育究竟该如何定位,是实施"为农"、"离农"的教育还是"自农"教育?答案应该是后者。因为农村教育归根结底是要培养留得住、走得出去和回得来的人!  相似文献   

9.
"离农"抑或"为农"——农村教育价值选择的悖论及消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农村教育在价值选择上存在"离农"与"为农"的悖论,表现为教育功能、发展取向和主体意愿上的对立.悖论的存在既源于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又源于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消解农村教育"离农"和"为农"·悖论的逻辑前提是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确立系统化思维方式.走出"离农"和"为农"逻辑困境后.农村教育的价值选择应该定位在为城乡共同发展服务上.  相似文献   

10.
在普及农村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是重点。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必须同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相适应,办学模式要有利于农村学生的长远发展。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目前福建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模式存在问题如下:1、农村义务教育目标定位单一,升学教育、离农教育仍然占据主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家庭和学校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其一是在学校,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听从教师的教导,而在家中,却往往不听家长的话,家长叫干这,他偏干那,喜欢与长辈们顶撞作对;在学校,学生与老师、同学相处融洽,文明而优雅,但在家中却经常出现目无尊长、无理取闹的现象;在学校,他们主动将学习用品借给别人,在家中却常常独占一切,从不借人,过着"小霸王"、"小皇帝"一般的生活。另外就是与上述情况恰恰相反,他们可能由于某些原因,在老师的眼里是问题学生,在同学眼里是坏学生,总之这些为数不少的"失宠儿"身上,也同样存在着严重的家校双面现象……同一个学生,在学校和在家里截然不同的表现,这种情况在农村中学(尤其是农村独生子女中)可以说比比皆是。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我通过对八年级孩子家校双面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的调查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孩子们的身心成长创设更健康有效的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12.
“告状行为”现象普遍存在于小学低段。研究发现小学低段学生“告状行为”类型有维护教师权威型、自我维护型、维护纪律型、道德维护型、试探型以及其他类型。其特点表现为:有明确类型导向,集中发生在课外时间,学生大多既是“被告者”同时也是“报告者”,随着年级增长逐渐减少。其原因有:学生自身原因,如社会性发展不足,儿童道德发展影响,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影响,儿童自我保护意识等,也有教师、学生家庭、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其对策建议可以从教师、家长、学校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简析汉语“陪伴性”物量词中的通假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汉语"陪伴性"物量词中的通假现象,在引证古文献的基础上,为一些通假字找到了本字,并从汉语史以及汉字的特点等角度对量词的通假现象进行了剖析,指出量词之所以能够通假,不仅与量词在使用过程中的"泛化"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也与汉字与汉语之间的关系以及汉字的演变趋势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心理障碍家庭原因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家长的主观性教育和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成也父母,败也父母"已成为当前青少年学生家庭教育中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大学生中出现了“透支一族”的负债消费现象,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炫耀型透支消费、攀比型透支消费、发展型透支消费和生存型透支消费等类型。造成大学生“透支一族”出现的原因既有社会消费观念发展变化的影响,商业活动与大众传媒的推动,又有大学生的炫耀攀比心理的驱动以及家庭成长因素的影响。这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理念是不相符的,因而必须从开展消费道德教育,社会加强消费引导,家庭与学校紧密配合,共同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和谐消费。  相似文献   

16.
"大一新生综合症"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十多年的勤奋学习,许多中学生跨进了向往已久的大学校园。但是,一些新生对这个全新的环境一时还难以适应,产生了“大一新生综合症”。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新生自己的原因,当然也有大、中学校、家长和教师方面的因素。为使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需要上述各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碎片化"是近年来社会各领域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传媒领域同样存在着"碎片化"现象,"碎片"一样的新媒体形式还在不断产生,不断发展壮大。而不断发展壮大的新媒体在受众"碎片化"导致的分众传媒格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大众媒体传播的信息渐渐地被稀释,新媒体的分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受众形态的"碎片化"趋势也成为推动新媒体发展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8.
村干部是国家庞大行政机器中的“末梢神经”,直接面对着基层的农民,其一言一行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村官”虽小,面广量大,一旦蜕变,危害不小。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村官腐败”现象已经成为农村“内伤”,制约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深刻剖析“村官腐败”,加强对“村官”的教育和管理,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多元智力理论"阐明了学生、教师及媒体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媒体是学习的手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最终成为自主学习者;教师以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学生与各种媒体之间形成了网状关系。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非婚同居已成为普遍现象,非婚同居的原因是复杂的。非婚同居是大学生行使性权利的具体表现形式,具有正当性。然而,大学生在非婚同居的价值追求上,与学校、家长和新闻媒体之间存在冲突。对于因非婚同居引起的纠纷,要根据纠纷的性质,区分不同情况进行救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