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乡愁是人类共有的文化心理特征,是人类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雨巷诗人”戴望舒在他的《游子谣》里,用他那一贯敏感又细腻的情感触角,捕捉到了游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挥之不去的乡愁情怀。  相似文献   

2.
“乡愁”是中国诗苑园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台湾诗人余光中、席慕容旅居海外 ,乡思日深。他们继承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 ,又新意叠出。现将品读他们的《乡愁》诗两首之偶得 ,不避卑陋 ,以飨读者。一、意境美余光中的《乡愁》和席慕容的《乡愁》都在深刻感受生活的基础上 ,选取了借以寄托情怀的意象 ,表达游子思念故园的殷殷情怀。余诗选择了四个典型的意象来载情———“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不同的意象与关情对象一一对应 ,把母子之思、夫妻之爱、失去亲人的痛苦与思乡之情巧妙地串连起来 ,一层深似一层地抒发浓…  相似文献   

3.
乡愁是余光中散文的重要主题,他在"2003年度散文家"获奖感言中曾有一段自述:"乡愁是根深蒂固的人之常情,但不完全由地理造成。一个人多年后回到故乡,仍然可能乡愁不断,因为他所熟悉的故乡已经改变了。物是人非,便有乡愁。若是物也非了,  相似文献   

4.
思乡,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心理,也是人类共有的精神倾向。而乡愁,则更是文学世界中一个亘古久远、绵延不绝的创作母题。在我国历朝历代的文学作品中,以乡愁为母题的诗词曲赋可谓汗牛充栋、蔚为大观。尤其在散文中,乡愁的主题得到了更为突出和鲜明的传达。本文从故土的乡愁、文化的乡愁、寻找精神家园等三个层面入手,初步考察了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中所寓托的乡愁情怀,探讨了乡愁母题在这些作品中的表现方式和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5.
洛夫的《边界望乡》是台湾"乡愁文学"中可以和余光中的《乡愁》并驾齐驱的诗歌名作。它忠实地记录了"我"在落马洲边界登高远眺故国山水时产生的情感波澜,淋漓尽致地渲染了对故国可望而不可即的哀痛,寄寓着整整一代人难以割舍的家国情怀。同时诗歌在艺术上积极探索,既有现代诗新颖奇妙的意象美,又有古典诗歌传统的意境美,堪称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文质兼美"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就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是高中历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如何在主题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对"立德树人"目标的达成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家国情怀教育的必要性、家国情怀教育与主题教学"两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余光中的《乡愁》前三节的第一句话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都只表示时间.第四节的第一句话却不一样,在表示时间的"现在"一词前面加了一个"而"字,成了"而现在".这个"而"字里另有怎样的深意?课堂上,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 生:是说"但是"的意思,"而"字起到转折作用. 生:不对,这里应该没有转折意味."而"起到递进作用,因为这里有更大更浓的乡愁."家国情怀"比"个人乡愁"更博大更深沉.  相似文献   

8.
中韩两国自古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甚深。在诗歌方面,中国古典诗歌对韩国诗歌的创作、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韩国诗的形式、内容、技巧等深受中国诗的影响。中韩两国诗学的承传踪迹是余光中、郑芝溶二人"乡愁"意识生发的背景,他们同有"失国"感,但在精神层面上的感受却又有不同,前者是"有国不能归",后者是被异族殖民的"亡国"。因此,二人的"乡愁"主题中"寻根"与"无根"是他们的精神源点,但二者在"失国"的精神状态中对乡愁的表达和乡土的想象却呈现出明显的不同:在《乡愁》作品中通过意象实验、语言运用以及诗情内蕴的营造,来表现出"乐观"与"悲伤"两种相异的诗学风格,是他们乡愁诗的气质和基调。  相似文献   

9.
<正>乡愁是一种情愫,更是一种文化表达,从古至今,横鬲千年,历久弥坚。乡愁作为"人类一种难以捕捉的情愫"、无法解开的情结和回家的冲动,是中国诗歌中的永恒话题。"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研究乡愁诗就是回望中华民族的苦难辉煌历史,这历史就是一幅重土轻迁,"父母在,不远游"的浓情画卷;是故园家国的情怀,风物长宜的胸襟;是乡土、乡  相似文献   

10.
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深刻的主题。余光中的《乡愁》抒写的不是一般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的时代,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由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的思乡情怀,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的,此诗具有“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的十字路口的现实…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校园和城市之间逐渐产生了一个特殊的区域,即所谓的大学校园“边缘区”。以系统分析法对由边缘区地段的特殊性引发的“边缘区现象”的成因,特点及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从控制走向协调,以治理代替管理,既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美国公立大学一直努力的方向,而加州大学则是将这种努力践行得较为彻底的一个成功典范.这种努力具体表现为加州大学一方面通过与政府签订协约、引入市场机制、寻求校外群体的支持等形式来弱化政府的管制色彩,另一方面又充分发挥董事会、学术委员会等治理机构的协调作用,为大学自治提供一系列的缓冲与保护.  相似文献   

13.
李陵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6):100-101
在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视。但是,"纲要"课程开设之后的教学现状却并未令人满意。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增强"纲要"课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行开放式教学,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挖掘历史资源,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以提高教学实效为目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宋正恩 《河西学院学报》2003,19(5):30-31,12
介绍了两种新的淀粉粘合剂的制备方法,该产品制法简单、稳定性好、粘度高、渗透性强、成膜性较好,有较好的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当前文本阅读研究主要争议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本阅读研究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当前研究者特别关注文本阅读过程中有关信息的理解和加工过程,在这一问题上,形成了建构主义理论和记忆基础文本加工理论两种主要争议.研究者为了整合这两种理论争议,又进一步提出了风珑景模型和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这两种理论观点,每种理论都有一定的实验证据,但每种理论也都还有自己的不足,未来的研究中还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从而促进文本阅读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走和平崛起发展道路是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快择,不但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更符合中国人民的历史经验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视。但是,“纲要”课程开设之后的教学现状却并未令人满意。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增强“纲要”课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行开放式教学,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挖掘历史资源,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以提高教学实效为目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戏剧中潜台词的处理和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戏剧潜台词的挖掘可以更接近人物,感受形象和剧本的灵魂。舞台表演中,可以紧扣舞台行动发挥潜台词的魅力,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潜台词丰富的内涵,还可以针对规定情境准确表现潜台词的内容。演员只有熟练把握潜台词的处理方法和技巧,才能使表演更加深刻,与观众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19.
常州话单音节形容词的三字格生动式是单音节形容词的一种变式,有较强的表现力。从结构上看,这种生动式有ABB、BBA、BXA、XYA、AXA、AXY等六种可能的结构形式,其中BXA、XYA、AXA、AXY式最具方言特色。常州话单音节形容词的扩展形式具有丰富的附加意义和鲜明的语义、语法特征。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含义探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遗产、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具有合理的科学内核和重大理论价值的一个科学范畴.同时,在物化劳动是否创造价值问题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具有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