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惩戒之问题表现为惩戒权责难辨,教师在该惩戒时不敢惩戒;惩戒尺度难以拿捏,惩戒方式难以选择;惩戒法规不清,教师在不该惩戒时滥用惩戒。分析其原因有:赏识教育理念落实中存在偏差;学生对惩戒存在认知偏差,心理应力较低;家长对惩戒的过度关注和过度解读以及网络媒体对教育惩戒施加的压力。解决路径:教育主管部门应"听取""研讨"到"完善",以法律法规为惩戒正名;教师要艺术惩戒,实现从"敢用""慎用"到"不用"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惩戒"与"情理"在学生管理中应有效结合,一方面分析惩戒教育的存在是必要的,同时注意惩戒不等于体罚。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教育形式,惩戒需要爱,需要以情理为基础,否则达不到教育目的。所以,我们应让惩戒与情理并行,刚柔并济。  相似文献   

3.
绿色教育惩戒由绿色教育衍生而来,是教育惩戒的理性回归,具有尊重生命、尊重差异、尊重生态和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的四重意蕴。绿色教育视域下的中小学惩戒方式包括"诊疗式"惩戒、"延时式"惩戒、"联合式"惩戒、"无声式"惩戒等。  相似文献   

4.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惩戒教育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尊重学生权利的呼吁以及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惩戒教育遭遇极大的争议,反对者有之,赞成者有之。惩戒教育是否可行以及怎样进行?如何把握惩戒教育的度?惩戒和体罚的区别如何界定?过犹不及,惩戒教育切忌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5.
教育惩戒应该说古已有之,自从有了独立的教育活动,教育惩戒便作为教育的一部分,相伴相随。中国的惩戒教育源远流长,从西周的"学在官府"到满清的私学盛行,再到民国时期的大中小学,惩戒至上,体罚合法化,无一例外主张从严治教。传统教育信奉"不打不成器",而且产生了专门责罚门徒的教刑——"扑"。据《尚书舜典》记载:  相似文献   

6.
"教育惩戒"的上位概念是"行政惩戒",研究行政惩戒是研究教育惩戒概念的必要前提。文献研究发现,"教育惩戒"的概念构成主要包含八个要素,未来的理论研究和立法规定应当从这些方面对"教育惩戒"进行合理界定。教育惩戒与管教、体罚(变相体罚)、训诫、申诫具有显著区别,立法上应详加区分。未来教育立法应当规定教育惩戒的概念、类型、设定,以及适用原则、适用程序、救济途径、"失范行为"构成要件等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惩戒制度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近些年来随着主体性教育的提出,以及尊重教育、赏识教育的兴起,重表扬轻批评、重奖励轻惩戒成为教育的主流思想,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反对教育惩戒,有人更提出了"无批评、无惩戒教育"。教育真的不再需要惩戒了吗?二、何为教育惩戒"惩戒",即通过对不合规范行为施与否定性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以促进合规范行为的产生和巩固。"教育惩戒"是学校和教师依法对学生违反学校校纪校规的行为进行惩戒。它是维持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8.
美国教育惩戒权的实施经历了从"零容忍"教育惩戒向"恢复性"教育惩戒的转变:"零容忍"教育惩戒凸显了"犯罪—惩罚"的教育惩戒理念,通过惩罚的威慑力来降低失范行为的发生;而"恢复性"教育惩戒则关注失范行为所造成的伤害,强调多方主体间共同协商来修复伤害,最终培养学生"为他人负责"的责任意识和道德品格。两种教育惩戒的理念思维迥异,但具有目的价值上的一致性,均为教育惩戒权的重要内容,对我国当前教育惩戒权立法的启示:应将"零容忍"与"恢复性"教育惩戒相融合,妥善地把握"零容忍"教育惩戒的边界,在"恢复性"教育惩戒中重视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首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使教师的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从一线班主任理解和执行教育惩戒的角度出发,依据教育惩戒的教育性原则、合法性原则和适当性原则构建班级管理中的教育惩戒实施模型,破解困扰班主任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难题,帮助班主任用好教育惩戒这把"戒尺",更好地履行管理职责,实现惩戒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0.
学校每年都要处理一些学生违纪事件,大多数处理能够得到家长、学生的理解。但也有部分家长、学生不理解学校"惩戒"的目的,往往对学校、教师兴师问罪,有的家长甚至辱骂、威胁老师,使教师们身心疲惫、心灰意冷。我深感教育"惩戒"这个话题太沉重,它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一是惩戒教育是教育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对于中小学生可以说是谈"惩"色变,往往有人会把惩戒和法律明文禁止的"体罚和变相体罚"连在一起。而事实上,惩戒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全世界范围内从来都没有消失过,特别是一些欧美国家以及韩国、日本等国都有针对中小学生的惩戒法条。但是在中国,学校或教师似乎被剥夺了惩戒权。剥夺的效果似乎不是那么有效,教师因为惩戒而出现的事故仍时有发生,师生、生生或家校之间的纠纷或冲突、欺暴现象也日渐突出。国家九部委虽然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强化教育惩戒威慑作用",但是教育要不要惩戒,哪些行为需要惩戒,怎么实施惩戒,根据什么惩戒,如何强化教育惩戒等,仍然是校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心头纠集的难题。基于此,本刊编辑部以"惩戒教育要还是不要"为专题,邀请高校的教授、专家、学者和中小学一线教师聚焦专题开展思维碰撞、观点交流。目的是厘清惩戒教育的内涵、外延、价值、必要性、合法性、注意事项等问题,反思实施惩戒教育的现实"土壤"与认识误区,探索惩戒教育的方式、措施等,贯彻国家九部委"强化教育惩戒威慑作用"的意见,解答教师惩戒教育实施难题。  相似文献   

12.
教育惩戒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与教育赏识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链条.基于谈"惩"色变、避"戒"不谈的教育现状,挖掘孔子的教育惩戒遗产,探讨孔子教育惩戒的方式、效果和经验,在今天仍有重要启示价值.孔子教育惩戒的方式有避而不见、言语责备、后果体验、叩击警告等,教育效果体现在学生学习、性格、德行等诸方面的改变上.其主要经验在于因性施戒、因时施戒、因情施戒,良好的教化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深入的观察了解等是其施行教育惩戒并得以成功的条件.当然,孔子的教育惩戒也有其历史局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加以辨别和扬弃.  相似文献   

13.
刘宁  刘扬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20):59-66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不确定法律概念+空白要件"的形式为教育惩戒权行使留出较大的裁量空间和判断余地.教育惩戒裁量基准是指对《规则》中裁量事项的具体化,旨在为学校和教师在作出惩戒决定时提供判断选择标准.教育惩戒裁量基准发挥着为惩戒权行使提供具体化裁判标准、为受教育权提供能动性保护和实现惩戒权自我约束的多重功能.教育惩戒裁量基准应遵循过惩相当、平等对待和明确性的法治原则.建构教育惩戒裁量基准制度,应厘清裁量基准的创制主体与效力位阶,引入情节细化和效果格化的二元技术框架,并完善教育惩戒裁量基准中的程序性规则.  相似文献   

14.
论学校惩戒权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惩戒是教育活动的内在要求和必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受教育权利充分实现的可靠保障.学生的权利不是绝对的,学校惩戒不同于"体罚"或者"变相体罚",适度、合理的惩戒是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必要手段.惩戒权作为立法赋予学校或教师的权力,是国家教育权的具体化,具有典型的公法特征.必须明确惩戒权作为教师职业性权力的性质和法律地位,同时通过实体性、程序性立法,明确规定惩戒权的内容、行使的程序以及违法行使惩戒权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规定学生必要的救济途径,在保障达成公共教育目标的同时,不侵害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教育需要欣赏,同时也需要惩戒。但教育需要的是一种充满艺术性、人性化的善意、关爱、适度、有效的科学的"绿意惩戒"。爱是永恒的教育主题,润物无声,是教育的最佳方式,教育无痕,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绿意惩戒"要以爱为前提,创设情景让孩子体验、反思、悔悟。无论"赏识教育"还是"惩戒教育",教育本身都是一门"爱的艺术"。因此,衡量一  相似文献   

16.
微观点     
杜二菊:惩戒教育也是爱的教育教育过程中,赏识教育不可少,惩戒教育也要有。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不是对立的,二者互相支撑。赏识是针对孩子的良好行为进行赞赏、激励,促其继续发扬;惩戒则是针对孩子的错误行为给予批评、惩罚,促其戒除。惩戒是让学生明白犯错误就要付出代价并敢于承担,是以"惩"的手段达到"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教育惩戒的难点在于惩戒失当与惩戒效果不佳。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教育惩戒的有效实施提出了可操作性建议: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常怀仁爱之心;教师提升人格魅力,避免情绪不合理宣泄;教师自觉学习心理学知识;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做到"因材施惩";家、校、社通力合作,使惩戒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教育惩戒是针对学生不合范行为的否定性制裁,本质在于教育性。基于我国1034位中小学教师的实证研究表明,教师教育惩戒以言语教育为主,教育目的达成度不高,教师教育惩戒存在两难境地。教师教育惩戒能力较强,不同类型教师的教育惩戒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教师教育惩戒能力受到价值感知、法律支持、校长支持和家长支持的共同影响,价值感知对教师教育惩戒能力的影响显著高于其他影响因素。教师教育惩戒行为的规范和教师教育惩戒能力的提高有赖多方协同教育惩戒体系的构建,具体而言包括政策保障、学校制度建设和家长支持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没有赏识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崇拜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把;惩戒教育要求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批评教育,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抵制和战胜诱惑的能力.赏识与惩戒--教育的"双翼",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0.
《大连大学学报》2020,(6):125-130
教育惩戒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以玉林市s小学为田野调查点,重点对教师教育惩戒的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教师行使教育惩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广泛开展教育惩戒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规范教育惩戒的实施标准、制定科学民主的班级公约、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惩戒"艺术等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为一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教育惩戒提供有益参考和可操作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