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边际 《图书馆学刊》2011,(8):128-130
某一学科领域内论文的高频关键词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关键词的变化则反映了该学科研究发展趋势。通过对某一时期内某一学科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全面把握该学科发展的现状,并预测学科发展的方向。以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词频分析方法对2002~2010年9年间所发表论文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据此探讨当前信息构建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任何学科中经典著作研究都应该处于该学科最基本的地位,因为它是该学科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独立性的体现。在一次专题讨论的基础上。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操作的层面分析探讨了图书馆学学术经典的概念、图书馆学经典研究的意义、经典著作的标准以及经典研究对图书馆学研究学风的影响等问题,希望可以通过图书馆学经典问题研究提高图书馆学研究的精品意识,促进学科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3.
文献老化现象是大多数学科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对学科的老化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了解与把握该学科的发展进度。文章选取CSSCI中的新闻传播学期刊数据为数据样本,运用引文分析方法,探讨新闻传播学的学科老化规律。在研究中通过测度与对比分析新闻传播学的半衰期、普莱斯指数、最大引文年限等重要老化指标,呈现了该学科的老化与发展状况,提出了该学科老化背后的原因以及学科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核心期刊定义质疑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蒋菡  尹遵珊 《编辑学报》2002,14(5):387-387
近年来,核心期刊的研究成为期刊界热门话题.什么是核心期刊?比较一致的定义是:在某一学科中,少数期刊覆盖了该学科的大部分文献,而多数期刊仅包含该学科的少量文献,这少数期刊就是该学科的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5.
研究一门学问,为明确该学科研究的对象与范围,必先研究该门学科的概念定义.因此,对一门学科概念、定义的研究,是该学科理论建设的基础,同样,作为档案学的理论基础,档案界的老一辈学者也为此作出了不少的贡献.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老一辈档案学者就档案定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档案定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不同的见解,为档案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卢呈 《云南档案》2013,(7):49-51
学科发展的历史分期问题不仅关系到对该学科发展规律的把握,也关系到该学科历史研究的基本路径问题。本文回顾了当前学界关于档案学学术分期的各种观点及其不足,在此基础上反思性地提出档案学学术分期可以采取的划分标准,进而突出学科融合与范式转化在档案学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大凡所有能够得以成立的学科,都有该学科的一个重大的基本问题。该学科围绕这个重大的基本问题而建立,其所有探讨都围绕这个重大的基本问题而展开。新闻学是一门新兴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也就有着它自身之重大的基本问题。探索新闻学的学科之重大的基本问题,是学习和研究新闻学专业、学科的首先之必须,会使该学科中错综复杂的许多问题迎刃而解。所以,专门研究和悉心探讨新闻学之  相似文献   

8.
该书是首次把中外合作办学作为系统研究对象的著作,其对高等教育理论在研究对象和范围上深层意义的拓展,是填补该领域空缺、完善该学科理论体系、开启该学科后续发展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年代广播引入中国后,人们就开始对这种现代化的传播媒介进行研究。90年来,广播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成果,广播学作为一门学科也在上世纪90年代初应运而生。对一门学科的学术研究本身进行反思,既是一门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标志,又是该学科必不可少的研究领域,同时这种反思的深度和广度还是衡量该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暨南大学申启武教授和安治民共同完成的专著《中国广播研究90年》正是对中国广播学术研究进行反思的重要成果。该著作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以DOAJ中语言与文学类学科为例,调查、统计、分析和研究语言与文学类开放获取期刊的发展状况,并在数据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揭示语言与文学类学科的期刊开放获取发展状况,以优化该学科的资源建设,推进该学科的开放获取发展,促进学术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我国新闻教育的实际状况以及作者自己的思考 ,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卡莱教授在《新闻教育错在哪里》一文中提出的新闻教育的三条原则作了分析和回应 ,强调新闻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新闻教育应当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理念和职业素养 ;不能把新闻简单地等同于传播和媒体 ;不能把新闻学同广告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学科相混淆  相似文献   

12.
胡智锋  刘俊 《新闻大学》2020,(2):44-54,120,121
新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改革开放之前,以配合意识形态宣传为主导;(2)改革开放至新世纪前后,呈现出规模化、专业化、开放化的面貌;(3)21世纪以来,进入本土化、多元化、前沿化发展的快车道。在未来,新闻传播学的发展突破,需要在建构"新闻传播学"和"中国新闻传播学"两个主体性方面,打开学科的发展思路:(1)从建构"新闻传播学"的主体性角度讲,需要注意"无"和"有"、"非独立"和"独立"、"非成熟"和"成熟"的三大问题;(2)从建构"中国新闻传播学"的主体性角度讲,需要注意本土实践的独特性、国情的独特性和文化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新闻学的学科归属——新闻学或传播学或新闻传播学、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传统继承与学术借鉴、创新研究与学术规范等诸方面,阐述了对新闻传播理论研究问题的观察与思考。笔者认为,摆在形势喜人的新闻理论研究面前的,也有许多困惑和不足。这些困惑与不足,不仅直接导致基础性研究脱离实际,应用性研究缺乏理性,损害新闻学科形象和新闻人才培养,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外学术交流和对外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14.
2020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史研究守正创新,涌现出一大批高质量学术成果,同时各领域展现出新的研究发展趋势: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史研究渐成热点;晚清新闻传播史研究开拓新思路;民国新闻传播史研究扎实推进;新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延续周期性反思特点;新闻传播思想史重视观念、语词研究;新闻传播专题史研究著作成果显著;新闻传播史研究范围持续扩展。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的新闻是什么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祝建华 :本文采用跨文化比较以及兼用定性和定量方法来研究新闻传播学中最基本的理论问题 ,实为近年来少见的力作。陈力丹 :现任《传播学研究》杂志 (CommunicationResearch)两主编之一的休梅克 ,几年前访问过我国。她领导的研究小组最近对世界不同地区的 1 0个代表性国家 (包括中国 )的媒体进行了跨文化比较研究 ,从新闻理念入手 ,给人相当多的思考。本期发表的是她研究报告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传播学教学的“热”与“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学研究和教学的热潮过去后进入了“冷思考”阶段。传播学的本体到底是什么,传播学在新闻传播类专业中的地位如何确定,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区别是什么,传播学研究和教学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目前都在困扰我国的学界和教育界。  相似文献   

17.
日本新闻学与新闻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为什么搞新闻传播研究 ?为谁而搞 ?”等问题 ,新加坡《联合早报》特约评论员、日本龙谷大学教授卓南生先生 ,在日前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讲座时 ,发表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卓教授在介绍日本新闻学研究的盛衰和演变及日本新闻事业的现状和走向的同时 ,也对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提出了很好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的特点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在简单回顾中国新闻传播研究的历史进程后 ,重点阐述了中国新闻传播学进入“多角度学术化发展阶段”(1 992年至今 )的十个标志性情况 ,分析了近年自然形成的四方面的话题。文章最后 ,谈到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存在的五个问题。作者认为 ,传播现象贯穿于与人类相关的一切事物和活动中 ,各个学科都面临着从本学科角度出发的各自的传播问题。现在尽管在学科管理上还有新闻学、传播学的区分 ,但新闻学和传播学的融合已是现实 ,新闻传播学进入各个学科或借鉴其他学科而丰富自身 ,也成为趋势。  相似文献   

19.
《Journalism Practice》2013,7(6):789-808
By developing model-based news articles and presenting them to audience focus groups, this research gauges reader response to “test stories” based on four models of science journalism: science literacy, contextual, lay-expertise,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This approach allows investigation of how to tie journalism theory to practice to audience reception, and back again. The results show how journalists and readers differently engage with various models of science journalism and used them to gain different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These differences show the need to articulate more clearly hybrid models of science journalism that make use of the overlapping positive features of the models investigated. Such hybrid science journalism models could provide new educational tools aimed at showing how to better understand who “the audience” is and exemplifying how to position audiences as active members in stories and as stakeholders in the scientific process.  相似文献   

20.
李武  刘宇 《出版科学》2012,20(3):17-24
基于期刊共被引数据,本研究利用分层聚类和多维尺度分析方法考察新闻传播学期刊的集群分布及彼此之间的亲疏关系。数据分析表明:(1)新闻传播学期刊首先区分为新闻传播类期刊和编辑出版类期刊两大分支。(2)在新闻传播类期刊中,《电视研究》和《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两者关系密切,但与其他期刊关系疏远。其他期刊按其亲疏关系又大致区分为两类:以学术研究为主导的研究型期刊和以实践总结为主导的行业性期刊。(3)在编辑出版类期刊中,《读书》和《中国图书评论》两者关系密切,但与其他期刊关系疏远。其他期刊按其亲疏关系又大致区分为三类:科技编辑出版类期刊、以出版为重点的出版类期刊和以编辑为重点的编辑类期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