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俊杰 《天津教育》2014,(17):43-44
在日常德育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面对淘气的学生,教师苦心规劝,忧心如焚,学生却无动于衷,甚至怒目相对。为何好心换不来好报?笔者以为,最大的原因可能就在于德育情境设置的不科学:每个人都本能地不喜欢接受他人的训斥式教育,这几乎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所以,那种居高临下的有痕德育情境,很容易让学生反感、排斥,于是教师的“好心”自然就被学生当成了“驴肝肺”。  相似文献   

2.
刘欢 《现代语文》2006,(11):97-97
在与一些教师的交流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言论:“哎,现在的学生真是不懂事,又把好心当作驴肝肺,明明是为他们好,可他们却一点也不领情?”,再去听听一些学生的话:“我们这个老师总是要求我们这,要求我们那的,好象我们是他的奴隶似的,一点都不为我们着想。”师生之间到底怎么了?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师生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学生是希望自己在学校得到良好的教育,获得全面的发展;老师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有出息。既然如此,那么怎么二会有思想上的矛盾呢?我们认为原因很简单,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没有真正做到爱学生。可有的老师认为自己对学生确实是有爱心但学生不领情的。我们认为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表现在行动上,比如要求学生这,要求学生那的,更应明确的说出来。作为老师,对你的学生说出你的“爱”,会更能增进师生间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欣闻某报一条广告,说著名的XXX医学专家免费赠阅什么医学专著,当时看到这则消息,惊讶得不行,马上把这个信息告诉了一位写书的朋友,朋友不屑一顾:“这个人要么很有钱,要么这本书不值钱!”另一位常将“说我笨我就笨,说我傻我就傻,该装傻时别聪明,该聪明时决不傻”挂在嘴边的朋友则把烟蒂狠狠拧在烟灰缸里,摸着光光的头皮对我说:“你以为他傻呀!”人家明明是为人民服务的吗,你怎么能这样说人家?还骂人家傻!哎呀呀!不要把人家的好心当成狐狸之肝肺好不好?  相似文献   

4.
这幅漫画反映的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当我们像漫画中的小狗一样做善事时.明明是好意,却常会招来不信任和冷嘲热讽,会引来尴尬甚至是矛盾。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气鼓鼓地走开,暗暗在心里骂:“好心当成驴肝肺!”可是以后呢?当我们再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是“吸取教训”,袖手旁观,还是不计较闲言碎语施以援手?  相似文献   

5.
暑假参加省班主任网络培训,在线读到一个帖子i“走在路上,学生把我这个老师当成陌生人一样!你见到过类似的情形吗?”许多老师回复:正常!我们老师见多了,也就不怪了。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有关教育侵权及学生状告教师和学校的事屡见报端,而且可以肯定地说,更多的教育侵权事件还没有被披露,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一些家长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不强,他们甚至还不知道这方面有哪些法律。第二,即使知道,他们也只能是得过且过,因为孩子以后还得在你手下过,惹得起吗?就已经披露的案例来看,多为教师败诉。面对判决,教师和学校总感到很委屈,觉得自己是一片好心,是为了学生好,是对家长负责,怎么“好心反被当作驴肝肺”呢?一些老师更是觉得:这还了得,今后学生还能管吗?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就在于传统…  相似文献   

7.
<正>在许多语文课上,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对学生说:"请你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读。"于是学生便会声情并茂地读起来,读完后往往会博得老师一句"你读得真好!老师从你的朗读声中听出了……"等诸如此类的表扬。如果有学生的朗读并未达到老师的标准,我们又会听到:"如果你把××读得更重或者更轻肯定会更好!"于是,学生要么用提高一个八度的嗓音使劲地读,要么用低得只有自己才能听见的声音轻轻地读。然而,这样的朗读真的有效吗?这可能是盘桓在我们语  相似文献   

8.
在研习名师成功经验的时候,我们发现名师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教育有着执著的信仰。教育信仰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工作.热爱学生,准备为自己喜爱的职业奋斗一辈子,不计名.不计利,只讲付出.不图回报,把牺牲当成快乐,把成全别人当成责任。李吉林老师的信念是:当老师,就得当好老师,当孩子喜欢的老师!钱梦龙老师说:“对自己挚爱的事业,要以恋人般的痴情.  相似文献   

9.
老师的微笑     
学生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对他们微笑,他们就会对我们微笑。老师的微笑,的确让学生和你亲近了许多,他们喜欢围着你转,把你当成他们心目中的好朋友、好老师。课后,他们会打开话匣子:“老师,和我们一起看书吧!”“老师,给我们讲个故事吧!”“老师,我让您猜个脑筋急转弯。”……一大群孩子会粘着你说这说那。这一切,都源于你对他们发自真心的微笑,充满童心的笑,永远年轻的笑。  相似文献   

10.
尊重学生     
《教书育人》2004,(9):8-15
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好,学生稍有不好,老师都会生气。这样的老师我们说他负责任。可每到这个时候,老师们都往往会把自己的生气归咎于学生的不好,于是,说教、训导、批评、甚至侮辱谩骂也就随之而来了。不论是和颜悦色,还是声色俱厉,都会让我们看到面前的学生眼中泛起的泪光。虽然最后,学生们都成了“听话”的乖孩子,可他们委屈的眼神却出卖了他们:我们是口服心不服啊!其实,学生也有话要说!这里,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无意指责老师们的“责任心”,只是想从一个公正的角度让我们的老师重新审视学生们的“不好”,冷静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把尊重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2002,(Z3)
一天,在非洲加纳的一所中学里,有位老师走进教室。他拿出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他的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东西吗?”学生们都盯着那黑点,大声地说:“一个黑点!”老师听了很沮丧:“难道你们当中,就没有一个看到这张白纸吗?把目光老盯在那黑点上,黑点就会越来越大。在生活中,你们看问题可千万不能这样啊!”然后,老师又拿出一张中心画有白点的黑纸,问他的学生:“孩子们,这次你们看到了什么呢?”学生们大声回答:“一个白点。”老师高兴地笑了:“好极了,孩子们!盯住生活中那些美丽的白点,并把它们深深地刻在心扉上,成为推着你前进的动力,那么,你们的人生就会变得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2.
赞美要实     
自从提倡老师要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所谓的赏识教育风行以来,那些溢美之辞,老师是给得慷慨了一些,学生又受用得廉价了一些。我不止一次经历过这种场面,学生也就是回答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可在老师那里却是:“你真聪明!”“你回答得太好了!”“你真能干!”“你很了不起!”……短短的一堂课,这样的表扬声不绝于耳,整堂课让学生的“闪光点”闪得轻飘飘的。  相似文献   

13.
“你也不看看你自己,又矮、又丑、又肥……”仅仅因为迟到了一个小时,老师先是用木棍打,然后很凶地责骂着那位女生,后面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该老师的做法真是令人难以置信,但它却发生了,其实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校园里也不时可以看到:学生犯了错,我们有时往往恼羞成怒,抓住不放,要么面对全班学生,把他批个体无完肤,接着借题发挥,抓住一点带出一串,要么暴跳如雷,把他拎进办公室,一顿冷嘲热讽,更有甚者,失去理智,拳脚相向……  相似文献   

14.
美丽的错误     
一次,我听一位老师上《科利亚的木匣》一课,他在板书过程中把“匣”字写成“箱”字了。当时有学生举手提出:“老师。你把‘匣’字写错了。”老师听后连忙对学生说:“同学们.这‘箱’字是老师故意写的.我想看看大家上课有没有认真!”之后.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学生全都坐得端端正正.眼睛注视着黑板。整节课气氛沉闷。课后.一学生告诉我说:“老师经常这样.自己说错了或写错了。就说考考我们。真没劲!”  相似文献   

15.
老师:“请把你的同桌叫醒!” 学生:“是你把他并睡的,你自己来叫醒他吧!” 历史老师:“请你回答,从前我们这座城市里有没有出生过大人物?” 学生:“没有;只出生过很多婴儿!” 老师:“这篇文章是你写的吗?” 学生:“是呀,每句都是。” 老师:“啊,尊敬的朱自清先生,见到您真高兴,原来您还活着!” 学生甲:“王小强他骂我,说我像一头犀牛。我能不能报告老师?” 学生乙:“当然能,他是什么时候骂的呀?” 学生甲:“上个学期。” 学生乙:“那你早该报告老师了。” 学生甲:“可是我昨天才第一次看见犀牛呀。” 地理老师:“同学们。如果遇到了地震,你…  相似文献   

16.
一些中职学生的特点是:底子薄、基础差.自尊心和自卑感共存,厌学情绪浓,不知理想目标为何物。这样的学生对学习具有天然的抵触心理,老师照本宣科得教,他要么昏昏欲睡或公然睡觉,要么精力充沛得给你找茬。所以职校老师需要有更高的素养和教育水平,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可能出现的矛盾。当然,根本的方法是要在教法上想方设法做文章,只要方法得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们就能牵着学生兴趣的“鼻子”走,做到事半功倍。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情境教学无疑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大法宝。  相似文献   

17.
一天早上,习之的妈妈急匆匆地拉着习之来找我:“方老师,我们家习之上了幼儿园后说话有点口吃了,我发现班上的童童有口吃的毛病,我们习之是不是和他在一起了才会这样啊!你帮我把他们分开坐吧!”说完马上低下头对孩子说:“你以后不要学童童说话,离他远一点,我和老师说了,帮你换个座位你要听话啊!”  相似文献   

18.
前些日子,一位学生找到我,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样子,引起了我的好奇:“怎么了,有什么事吗?”学生从兜里拿出一张攥得汗津津的数学试卷:“老师,您看……”我拿过一看,试卷上面的分数赫然在目:99分!“很好嘛,你平常数学偏科,能得99分,说明你已经用功努力了,祝贺你啊!”“老师”,学生低下头,“可我们数学老师说我是抄的。”“噢,是吗?他找你谈话了?”“没有!”“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尊重学生     
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好,学生稍有不好,老师都会生气。这样的老师我们说他负责任。可每到这个时候,老师们都往往会把自己的生气归咎于学生的不好,于是,说教、训导、批评、甚至侮辱谩骂也就随之而来了。不论是和颜悦色,还是声色俱厉,都会让我们看到面前的学生眼中泛起的泪光。虽然最后,学生们都成了“听话”的乖孩子,可他们委屈的眼神却出卖了他们我们是口服心不服啊!其实,学生也有话要说!这里,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无意指责老师们的“责任心”,只是想从一个公正的角度让我们的老师重新审视学生们的“不好”,冷静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把尊重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20.
阅读和分享着老师们一年来教改探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我们深深感到:校本教研是一种“创造”,是老师们对课堂教学富有个性的解读和创造:校本教研是一种体验,是老师们在相互启迪、合作后的成功体验;校本教研是一种成就,在研究过程中,既成就了老师,也成就了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不是吗?我们的老师们正在走这样的一条幸福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