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明代始陆续在一些军事著作及大型类书中有关于武术器械及拳术的记载,并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武术专著。以明代武术文献为基础对明代武术发展进行考查,梳理出明代刀法、剑法、棍法、枪法、武术杂器械及拳法特征。从武术文献梳理发现,中国武术无论是冷兵器时代的军阵武艺,还是明代中晚期的民间武术,武术器械技艺是中国武术的主流,明代中晚期至清代拳法跃居诸艺之冠,并成为拳种及流派的统称。  相似文献   

2.
明代武术理论史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千年中华武学史上,明代武术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成就,尤其在明朝中后期各种武学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依据史学资料,由于历史、文化、社会等的特殊性明代的武术流派、套路、拳种、器械以及整个武术体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巨大革新,运用文献法、历史法等第明代二十余篇武术著作进行相应概述,其中主要依照武术著作的社会影响力、武学理论深度、社会价值等进行了选择性的探析和研究,为当今我国乃至世界武术事业的发展提供最真实的史料参考依据,以促进中华武术的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育是武术文化在我国本土传承发展的基础,武术文化传播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对高校武术教学历史沿革及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武术文化传播对高校武术教学发展的意义进行全面阐述和研究,以期推动高校武术教学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少林武术活动的历史流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前言 关于少林武术的传承缘起如何描述,目前的武术理论界尚有不同意见。然而,明清时期是少林武术发展史上最为耀眼的亮点,则是众多研究者们较为相同的认识。不过,林林总总的各类史料告诉我们,在明与清这两个封建王朝中,少林武术呈现的文化走向并不一致,对此,现有的研究涉及不多。所以,认真梳理少林武术明清时期不同的历史流变,进而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无疑是武术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对客观、准确地把握少林武术的基本历史脉络,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意义。 一、保邦靖世即传灯——明代少林武术活动的文化主旨 历史发展至明代,典籍中有关“禅宗祖  相似文献   

5.
论武术体系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以辩证唯物方法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武术体系框架的构建进行论述.认为,武术体系总体上可分为武术理论体系和武术技术体系.武术理论体系分为人文社会科学类理论、运动人体科学类理论和教育训练学类理论;武术技术体系分为演练技术和对抗技术两大类.  相似文献   

6.
主要采用历史资料考察的方法,探讨明代中日武术文化在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对本国武道的影响。研究认为:明代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兴盛时期,武术的相互渗透,有效促进了各自武道的发展。日本的刀法对中国刀法有一定影响,而中国武术对日本空手道和柔道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明代武术发展与明代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代是中国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军事的需要为武术发展提供了最大驱动力,武举制的推行和武学的建立为武术发展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制度保障,日本刀法的传入促进了中日武技之间的交流。随着明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武术也在这一时期最终完成了它的平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从“倭患”的视角探析明代武术发展过程中武术理论著作相继出现这一历史文化现象,旨在阐明“倭患”与明代武术发展的历史关联,厘清武术史中的相关问题,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明代武术论著相继出现与“倭患”具有较强的历史关联,武术相关著作的出现被当时视作解决时代问题的一种措施。小结与启示:面对外来冲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武术应当也能立足于时代与社会的实际需求并做出适应性的改变,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发挥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雁杨 《精武》2012,(23):76-7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武术与教育及体育之间的关采进行探讨研究。目的是通过了解和分析近代社会对武术的认识,以及民国期间国民政府通过的有关武术的议决案,阐述武术在近代教育和体育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勾勒武术进入教育体系的步骤,以及武术成为教育姐成部分的内在逻辑和功能,从而为现代武术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文献资料发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戏曲武打为研究对象,对戏曲武打进行了定义,并以明代为分水岭梳理了戏曲武打的发展历史,最后从武术现代化发展和传承的角度总结了戏曲武打的发展对武术传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对目前部分学者所指"少林僧人扶唐据贼的历史事实与少林武术无关"进行考证,得出以下结论:"少林武僧扶唐据贼"只是少林僧人从事的众多军事行动中的一件;少林的尚武之风从北魏时期已发端,到唐朝的时候,有不少僧人从事武术练习,所以"扶唐据贼"的僧人应当是身手矫健的习武之人,而后人对这件事的各种演绎,亦是对少林尚武事实的推崇;参与事件僧人的数量是否为目前所指的十三人还尚待考证;"少林十三僧救唐王"的故事是在明朝万历之后才形成的。演绎过程大致是明朝中后期到清朝初期从"少林十三僧"演变成为"少林十三棍僧",之后在清初产生"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清朝中后期,这个故事被演绎成各种不同的版本。  相似文献   

12.
明清武术论著概述与主要成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水清 《体育科学》2004,24(8):75-80
明清武术论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注重对武术拳种的收集、整理、学习,既总结前人的经验博采众家之长,又颇有自己的见地与特点,集古代武术之大成;同时受兵学之影响,明清武术论著常以兵学之理阐释武术之道,促成了武术理论的升华;受传统文化的滋养,提出了诸如“内外兼修”、“形气合练’’等思想,逐渐形成中国古代武术文化新形态。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详细分析了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的先进事迹,从传播学角度看,郑和下西洋与历史上的对外文化传播活动不同,它是有组织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双向文化传播活动.以史为鉴,我们应该注重加强武术的国际化传播,从郑和下西洋的文化传播过程汲取有益于武术传播的营养,为中华武术的传播更为宏观久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明清武术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是武术发展史一个值得注视的时期,这一时期武术的技术动作、理论研究都呈现出空前发展的局面,各种拳种大量涌现,门派林立,武术渐次成为一个庞大的运动技术体系;大量有关武术的论著相继问世,使武术理论体系逐渐完善;武术开始借鉴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内容,最终成为"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武术的社会价值得到人们的认同,更重要的是中国武术承载着深刻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轴心期"武术繁荣的社会因子,介绍了明朝武术的繁荣局面,重点阐述明朝武术流派形成、武举制发展、十八般武艺和武术理论大厦构建及其特点.明朝武术在这一时期得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武术的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武术发展到明清时期,由于当时社会环境和统治者的制约,武术逐渐脱离军事舞台,向着健身、养性方向发展。武术的技术体系和理论体系在这一时期基本确立。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武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中国传统武术被纳入了现代教育的范畴,成为学校体育内容的一部分。清末民初中国城市化发展,军国民教育思想影响,武术认知价值的转变和武术教学手段、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变化为中国武术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成为可能。由于师资的紧缺和教材的匮乏成为清末民初中国武术教育发展的瓶颈。研究清末民初中国武术教育的发展对当代中国学校武术发展有重大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历史学和社会学视角出发,通过探究明清晋商的行为和态度,剖析明清晋商与地方传统武术之间的关系,分析明清山西武术发展的历史社会原因。试图探寻社会因素对武术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力,进而为当代武术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武术的成熟期,目前对于这一时期的武术演变历程及特征研究相对薄弱,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近些年关于明清时期武术研究的文章及书籍进行整理分析,以有利于我们把握和理解武术的整体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