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探究嵇康《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思想为导入点,分析了音乐与情感、美学的内在联系,与音乐注重个人内心情感体验,尊重音乐艺术自身特殊规律的审美倾向,以及嵇康“声无哀乐”理论的美学基础及文化传承,与音乐在中国传统文化及礼乐教化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探究嵇康《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思想为导入点,分析了音乐与情感、美学的内在联系,与音乐注重个人内心情感体验,尊重音乐艺术自身特殊规律的审美倾向,以及嵇康“声无哀乐”理论的美学基础及文化传承,与音乐在中国传统文化及礼乐教化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舒曼(RobertSehumann,1810-1856)是德国杰出的的作曲家、音乐评论家,19世纪上半叶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直以来,对舒曼音乐创作特别是钢琴创作是众多学者研究的核心领域.然而,笔者认为舒曼的音乐创作之所以具有特殊魅力与他的音乐思想是休戚相关的,因为舒曼本身是一位个性鲜明的音乐美学家,通过各种新奇的方式表明自己的美学思想,并贯穿于音乐创作的始终,而在众多的美学思想中"情感论"又是其思想中最富光彩、最有价值的部分.本文试图以"情感"音乐美学思想的成因为切入点,探索其美学思想形成的内力和外因,以期在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进对舒曼音乐美学思想的认识,挖掘其音乐美学思想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殷婕 《家教世界》2013,(10):214-215
罗伯特·舒曼(RobertAlexanderSchumann,1810-1856),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19世纪德奥浪漫主义音乐的典型代表。舒曼音乐思想是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时期审美意识的产物,在西方音乐史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本文从关于罗伯特·舒曼的音乐评论、音乐美学中的"情感论"、舒曼强调音乐的教育性和舒曼音乐思想的精髓和影响四个方面对舒曼的没有思想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5.
嵇康是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自律论"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声无哀乐论》反映了音乐的本质、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以及音乐的功能等诸多问题。《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思想不但在我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我国当代音乐美学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谈及音乐美学,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何为美。美终究是由无到有的,对于美的产生是必定要联系到心理层面的,而音乐的产生自然也是人类创造的结果。本文着重以音乐美学中情绪情感的问题为出发点,浅析音乐创作与情绪情感这一心理问题的联系,以求得"音"与"心"在美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舒曼钢琴作品《交响练习曲》创作背景和作曲家所处的时代环境的分析,以及对音乐本体的旋律、曲式结构、和声、织体等方面的研究,归纳出作品的音乐特征及曲作家的创作风格;同时从情感论的视角对作品的音乐美学内涵进行解读审视,透视出舒曼的音乐美学思想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音乐人生。  相似文献   

8.
音乐究竟能否表达情感,从古至今一直有很多的争论。从声乐形态向器乐形态转变时,旋律派与和声派的产生,到20世纪新古典主义音乐和表现主义音乐的对立产生,不难看出,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上,对于音乐美学情感问题的追问,各种流派一直是在此消彼长、互相对立、互相依存的状态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钢琴演奏美学的情感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演奏情感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艺术的核心特征。拟从钢琴演奏中情感的认知与乐曲内容的统一、情感的内心体验与外部表情动作的统一、情感表现与民族风格的统一这三个方面,探讨钢琴演奏中关于情感的美学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音乐美学是在19世纪后半叶开始在欧洲建立起来的,历经一百多年探索终于成为美学和音乐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音乐美学是艺术哲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主要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音乐美学的发展与研究离不开美学、音乐技术理论、音乐史学、音乐评论等,音乐美学与这些学科都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它的发展与深化都需要从这些学科研究领域汲取科研成果营养。音乐美学主要的研究对象包括音乐的本质与特性、音乐的形式与内容、音乐的创作、音乐的表演与欣赏、音乐的功能、音乐的  相似文献   

11.
修辞论美学是研究文本的符号系统与文化语境的修辞关系的一种美学理论。它是由文艺评论家王一川教授提出的。认识论美学、感兴论美学和语言论美学是其三大理论来源;文本阐释、文化语境阐释和历史阐释是其三个阐释层次;内容的形式化、体验的模式化、语言的历史化和理论的批评化是其四大特征。修辞论美学吸收了社会语言学的某些特性,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理论,代表着一种美学潮流,而且具有民族文化渊源,更适合解读中国文本。当然,修辞论美学在对历史力量的认识、对自身最高境界的阐释和对多种批评方法之间关系的阐述等方面也有缺憾之处。  相似文献   

12.
谈论卢梭的音乐思想和音乐美学,绕不开发生在法国18世纪50年代的"喜歌剧之争",卢梭的名字是和其联系在一起的.卢梭是反对法国传统艺术理论的代表人物,力挺音乐艺术理论革新.在卢梭看来,音乐的美在于自然,在于和自然的和谐或一致,即它要符合自然本性,因此音乐要模仿自然,模仿是音乐的重要形式.同时,音乐是情感的表征,音乐美的极致在于唤起人的情感.而音乐表达情感的关键是旋律,只有旋律才能充分表现人的情感.针对"喜歌剧之争"与卢梭的音乐美学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美学思想:翻译理论构建的新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研究"文化转向"思潮的影响下,翻译与美学的结合注定要成为翻译研究的一种方向.把美学分析运用到翻译中去,有助于实现译文与原文的美学特征的等值.本文在回顾美学和翻译的历史渊源基础上,研究和探讨语际间转化中的美学问题,试图以此来为翻译理论的构建寻找新支点.  相似文献   

14.
审美情感理论是现代西方美学的中心问题之一。对情感的重视始于霍布斯,在他那里,情感甚至成为一切价值判断的动机和准则,但不存在真正的审美情感;夏夫兹博里对霍布斯的情感理论进行了改造,从而提出了一种具有审美内涵的情感;而哈奇生突出了这种情感,将其看作一种截然不同于认识的独特能力,并规定了其独特对象,这实际上意味着美学学科本身的建立。受18世纪英国美学的影响,康德正式将情感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了审美情感的特征,从而使美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哲学领域。  相似文献   

15.
对于嵇康的<声无哀乐论>,许多学者指出他片面地分离了主观情感与音乐客体,但本文作者却从这篇音乐美学论著中发现了二者的密切关联,即主观情感向音乐客体的移情现象.这种关联不是必然的,而是建立在一种对应关系的基础上.总的来说,嵇康的思辨是很完整的,他并没有简单地将论点定格在情感与音乐的截然分离,而是把二者的关系放在另一个层次上,从而使得主观情感与音乐客体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全面.  相似文献   

16.
美学语境下的音乐情感具有多重意蕴,它对于揭示音乐艺术的本质,以及从其基本特征上去建立音乐内容和形式较为普遍的联系具有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情感受的艺术,人的存在是情感存在的基础,音乐情感虽然是一种抽象的、非具体的情感,从本质上来讲仍然是以人为出发点。。她是一种贴近人性的、充满人情的艺术,而且这种艺术从一开始就被认为作用于人的内心从而影响人的情感、性格等方面。可以说.音乐发展的历史就是人性发展的历史,是反映人类性感生活发展的历史。所以,强调音乐情感的重要性就是在强调人在音乐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梳理音乐美学与音乐审美心理学学科的发展轨迹与研究方法,提出了两学科只有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相互借鉴、相互扶持,才能够真正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具有突破性意义的研究成果才可能出现,从而对我国的音乐理论建设乃至音乐实践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教育美学是运用美学及心理学理论研究教育实践中美的现象及发展规律的新兴科学,创设与拓展新型教育美学势在必行,拓展与深化教育美学的内涵,加强教育美学的理论建设乃当务之急,充分挖掘教育美学的巨大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美学的社会功用是教育领域的一项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20.
音乐美学是用美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音乐美的理论,是音乐学中侧重于研究音乐艺术基本规律与特征的一门基础的理论科学。音乐美学的这种双重属性,说明它是美学与音乐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特点在于美学于音乐学的结合。一方面,音乐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需要运用美学的原理与方法去研究音乐艺术中的美学问题,使研究者具有哲学一美学的品格和视角。另一方面,音乐美学又是音乐学的一个部门。音乐学作为对音乐艺术进行理论研究的各类学问的总称,西方一般把它划分为三个大的门类,即:系统音乐学、历史的音乐学、民族音乐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