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明晖 《声屏世界》2012,(12):204-207
2012年11月1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专业2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2012创意传播管理与数字营销发展论坛"在北京大学博雅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美国西北大学终身荣誉教授唐·E·舒尔茨等来自世界各地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论坛,与会专家围绕"创意传播管理"(CCM)理论以及未来数字营销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论坛开幕式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广告系主任陈刚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中国广告协会会长李东生、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徐泓、北京大学社科部副部长肖群、国家工商总局广告监管司司长黄新民、百度副总裁王湛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刘伟副校长代表北京大学向前来参会的各位嘉宾  相似文献   

2.
国际论坛一直是学术思想交流、社会舆论生成、前沿信息传播的重要形态,在国际交流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是以大学女校长为主体的品牌论坛,从2001年创办以来,已经走过了五届十年的历程.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作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端国际论坛,为来自全球的女校长群体搭建了沟通交流的有效平台.本文从不同方面对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品牌特色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实践的角度研究了论坛构建品牌形象和实施品牌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代表互联网发展趋势的So Lo Mo模式,体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本地-移动"的融合发展方向,为品牌融合化传播注入全新驱动力。So Lo Mo模式应用对品牌内容生成、在线线下关系链融合、多元化互动传播体验具有显著影响。本文在分析品牌融合化传播的优势性特征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有效实施品牌融合化传播的四个策略:品牌内容创意融合化、优化品牌体验整合效应、以品牌文化提升分享价值、以大数据应用为基础的适时性精准服务。  相似文献   

4.
谢明 《新闻界》2015,(3):40-42
<正>2014年10月27日,第三届中国人际传播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主题是:"跨学科视角:新媒介语境下的人际传播研究"。这次论坛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和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召集并筹备,受到中国传播学会资助,以第十二届中国传播学大会分论坛的形式召开的。2010年10月23日,得到中国传播学会的大力支持,中国传播学会人际传播专业委员会在南京大学创立。目前,该委员会有来自全国重点高校和科研  相似文献   

5.
2012年5月12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会主办,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清华-网易未来媒体研究中心协办的"全媒体时代国际新闻传播教育创新论坛"的清华大学主楼报告厅召开。论坛邀请了来自海内外学术界和媒体业界的60多位院长、总编等嘉宾,就国际新闻传播教育中的"全球模式"与  相似文献   

6.
徐周  王慧灵 《东南传播》2017,(12):136-137
"随经济"是台湾学者卢希鹏在《为什么E.T.的食指那么长?》一书所提出来的,他认为:随经济(Ubiquinomics)来自于无所不在的科技(Ubiquitous technology),如手机、感知器、物联网的普及,[1]包含了随时、随地、随缘、随处、随支付与随渠道六项特征。"随经济"的重点体现在"随"字上,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智慧生活。"随经济"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翻转了企业的品牌传播思路。品牌传播必须抛开旧思维,重视商业成员间的彼此影响,重新构思新的传播策略。本文从"随经济"给品牌传播带来的机会与挑战谈起,进而讨论品牌传播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媒介形态的泛化,信息过载导致的"信息疲劳"、"信息迷雾"等现状使得传播环境更加复杂多样.在这样一个变局横生的传播环境中,针对不同的视听媒介、各异的视听内容、个性化的视听受众需要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上实施不同的传播策略.本文着重论述视听媒体传播策略中的整合传播、精准传播和品牌传播的具体运作与效果.  相似文献   

8.
田园子 《东南传播》2018,(3):137-139
文化品牌的传播要充分考虑文化的地理属性,可以从文化圈、文化层和文化丛等三个维度优化文化品牌区域传播的效果。首先,借助文化圈理论拓展文化品牌的传播空间,利用文化的接近性延伸文化品牌的"面";其次,重视区域文化品牌传播的时间序列,拓展文化品牌传播的"线";再次,从文化丛上挖掘文化品牌的特色与优势,凸显区域文化品牌"点"上的优势,发挥"以点带面"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品牌碎片化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与应用为品牌碎片化传播的实现提供了基础。品牌碎片化传播以信息自传播为基本方式,其关键是要有效引导分散传播者、发挥碎片化内容的驱动作用、创设品牌负面传播防范机制。社会化媒体传播价值、受众微化体验需求、内容传播力、"扩散—整合"互动机制对品牌碎片化传播产生重要影响,主要传播策略包括:平台信息整合传播、沟通元驱动、传播纠偏的互动导向。  相似文献   

10.
陈娜 《新闻知识》2012,(12):49-50,22
全民娱乐时代的到来,使"娱乐化"手段渗透到各行各业,品牌也开始利用娱乐化手段来进行传播。本文认为"娱乐化"是信息海量化、媒介互动化、产品同质化背景下品牌传播的有效手段,并尝试用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的观点对此现象进行解析,同时也提出品牌传播"娱乐化"面临着"限娱令"的限制,传播难以保持持续性,以及互动媒体的不可控性等困境。  相似文献   

11.
马阗 《传媒》2021,(12):76-78
随着各类电商平台的层出不穷,电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塑造优质品牌就成为各大电商之间进行竞争的重要选择.本文以"蘑菇街"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品牌传播策略中的品牌定位、传播对象、销售渠道等进行梳理和分析,探究其品牌传播的经验,希望可以对"蘑菇街"自身的品牌传播和进一步的发展、扩张有实质性的帮助,同时也能引发其他电商品牌传播策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互联网+"语境下"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的品牌内涵、核心价值、传播意义及发展态势进行系统阐释和科学梳理,为品牌的传播进行了科学的环境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李荣 《东南传播》2012,(1):88-90
微博作为企业品牌传播媒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立足于品牌传播学的视角,首先厘清相关概念,初步得出微博可以作为企业品牌传播媒介的结论,接着站在网络传播的背景下归纳出微博个性化信息传播特点:传播内容微小随性、信息发布随时随地、"背对脸"的交互方式、一种裂变式的传播以及传播模式,基于信息传播特点和传播模式提出了企业应该如何利用微博进行品牌传播,最后从品牌关系的角度再思考微博品牌传播媒介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孙新峰 《当代传播》2011,(2):123-124
文化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其传播、推广也有一定的规律.本文以"贾体字"的开发传播为例,探讨文化品牌的价值挖掘和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5.
张犁 《今传媒》2020,29(3):104-105
近年来,短视频行业发展迅速,抖音APP是一款供用户在平台上发布各类时长约15秒的音乐类短视频应用。抖音平台较高的用户粘性、高流量转化及变现率、现象级话题引爆能力,使得众多品牌方将抖音APP作为微博、微信之外社会化品牌传播的标配。因此,本文将基于"传播仪式观"理论深入探讨抖音品牌传播策略及启示。  相似文献   

16.
戴元初 《青年记者》2012,(31):67-68
中国城市品牌传播从蒙昧到自觉的过程,正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中国经济总体实力不断增强的时期,因此,城市品牌传播承载着城市管理者对于外部资源吸纳的期待以及通过城市品牌推广使城市从众多同类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重任。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少有城市在品牌传播过程中"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相反,人们对于城市品牌推广能够给城市竞争力提升带来正面的促进作用充满期待。事实上,城市的品牌传播如同任何一项有意识的传播活动,传播者都抱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央视的"国家品牌计划"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央视品牌最新的传播策略."国家品牌计划"积极响应国家由提出的"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战略目标,目的在于培育出一批能够在国际舞台上代表中国的优秀品牌参与国际竞争.本文通过个案研究法和文献分析法,研究了央视的品牌传播策略,力图通过对央视品牌传播策略的个案研究给予媒介品牌的传播以指导.  相似文献   

18.
《青年记者》2010,(9):74-75
由大众网主办的2010新媒体品牌传播论坛于4月22日成功举行,来自央视、人民网、凤凰网、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搜狐网等媒体的专家就新媒体和新媒体背景下的品牌传播做了精彩演讲。下面摘鳊专家们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营销3.0的传播理念转变为以"人文精神"为中心,传播主体也从"消费者为中心"转变为"人本中心主义",该理念将消费者还原为具有独立思想、精神的人类个体。在传播策略上,以价值观驱动营销,企业愿景与社会价值观的吻合能充分实现与消费者的有效沟通。营销3.0时代的整合品牌传播既要打破此前旧的传播方式和观念惯性,又要重塑品牌传播模式,从内容、受众、渠道的多元角度,探讨以人文精神为显性特征的整合品牌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20.
网络情境下,电视栏目品牌传播方式发生新的变革,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助力营销产生了电视栏目品牌传播"长尾化":电视、广播、手机客户端匹配不同诉求的受众,有针对性的分众窄化传播,品牌传播的形态呈现出一渐渐拉长的"长尾"。文章以四川电视台《吃八方》栏目为例,论述"长尾化"传播中呈现出两种方式:一是分众传播,重在不同媒体特征与受众诉求的匹配;二是聚众传播,各媒体合作式的品牌传播意识有助于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