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科学教育地位的日益提升,科学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教育部决定在中小学阶段普遍设置科学课。从科学课实施的现实看,多种障碍不断凸显,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任教科学课的教师(以下简称科学教师)之科学素养难以胜任科学课的教学,这已成为制约科学课程改革的"瓶颈"。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与关键,对于中小学教育教学来说,更是如此。显然,提升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是改变当下科学课现状的前  相似文献   

2.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儿童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作为承担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重任的科学教师,自身应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是毋庸置疑的。提高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也是提高科学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曾对一个地区的61位小学科学骨干教师进行过问卷调查,科学素养是其中内容之一,结果显示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存在一定的缺失和差异性,科学素养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3.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对于科学教师而言,不懂得科学的本质是"严谨和证据",不懂得"科学课的核心目标是(引领学生)"不懂得"什么是证据、怎样获得可靠的证据去解释世界",不懂得"让孩子们学习科学对事实的尊重、科学对观察的依赖、科学对结论的谨慎、科学对错误的勇于修正等"是科学教育特有的内容,就不可能在课堂上引领孩子们真的学科学、学真的科学,也绝对不可能真正上好科学课。  相似文献   

4.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也是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的一门课程。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主学生对科学实验容易产生浓厚兴趣的这一儿童心理特征,充分发挥实验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用生动丰富的科学实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通过认真观察记录、积极动手实验,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激发他们爱科学的兴趣,创设学科学和用科学的思想动机。因此,我认为作为科学课任教师要善用实验教学打开小学科学课之门。下面我结合自己执教的科学课教学实践来谈一谈自己的感触。  相似文献   

5.
科学是小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其课程教学目标就是要激起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激情,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理应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但是当前的小学科学课教学低效性淡化了教学目标的落实。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教学整体效益是值得广大教师深思的重要问题。那么我们如何让学生在科学课教学中既学到知识与技能,又能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从而促进科学课教学效益的整体提升呢?我认为要  相似文献   

6.
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最基本的但又是终生起作用的科学素质和心理品质。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具有强烈的科学意识,科学观念;二是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三是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作风。科学课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科学课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培养小学生的动于、动脑的探究能力是小学科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我们教师不断创新教学的根本所在。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立足课堂、延伸课外、走近科学--让科技活动成为科学课的延伸,是开展科技活动不竭的源泉和动力.科学课的教学为科技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技活动的开展又为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将科学课的教学与科技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会得到锻炼;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认识科学、理解科学,走近科学,实现科学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立足课堂、延伸课外、走近科学——让科技活动成为科学课的延伸,是开展科技活动不竭的源泉和动力。科学课的教学为科技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技活动的开展又为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将科学课的教学与科技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会得到锻炼;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认识科学、理解科学,走近科学,实现科学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科学课程的根本目标是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过程,而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因此,学习科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而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是落实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法转变的重要载体。新课程改革对科学课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储  相似文献   

11.
科学知识社会学从哲学关注的认识论为切人点,以倡导科学认识的社会性取代传统认识论,将科学的认识过程纳入具体的社会与境中,提出科学认识是在社会运行中展开和完成的。因此,有必要在科学认识的社会性层面考察科学知识如何在社会与境中建构、科学知识如何进行社会转译以及科学知识社会学所倡导的科学认识的社会特性如何超越认知个体主义。  相似文献   

12.
科学人文主义何以产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人文主义产生的具体基础和原因至少有三:传统人文主义;近现代科学及科学文化;现当代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以及人们对此问题的求解.探讨萨顿何以提出科学人文主义主张,有利于从源头上寻找解决两种文化冲突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西方科学哲学历史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图尔明在20世纪50年代初从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出发对当时处于鼎盛的逻辑经验主义展开批评,就科学概念、科学定律和科学语言的结构以及科学理论的功能等问题提出了与当时的逻辑经验主义完全不同的看法,被认为开启了历史学派的先河。  相似文献   

14.
科学作为一种文化活动有自身特定的批判对象。从批判指向的目标看,科学的批判性表现在四个维度:对生活世界中经验常识的批判,对非科学领域思想观念的批判,对科学自身的批判,对科学技术及其影响的批判。即通过对生活世界中经验常识的批判而获得科学的认识;越出科学领域,对非科学领域的宗教、迷信以及伪科学等方面进行批判而解放人的精神世界;对业已存在的科学概念进行批判从而促进科学的进步或革命;对科学导引下的技术所产生的多重影响进行批判,为科学的发展护航,并为科学的合理性存在进行辩护。  相似文献   

15.
杜亚泉是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先驱。他在国内较早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怀着科学报国的坚定信念选择教育以培养国民成为“科学的劳动家”,进而弘扬科技与道德相结合的现代文明。为此,他通过各种手段开展科学教育,其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既重视普及科学知识,又倡导运用科学方法开展科学研究,还倡言科学理性精神,而他以科学素养来评析社会、关注人生,尤为与众不同。杜亚泉科学教育思想对当前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沈蕾 《莆田学院学报》2007,14(3):1-4,22
通过分析落实科学发展观面临的民生问题,指出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生问题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7.
科学文化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文化是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与方向,对科学教育乃至现代教育制度的确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文化以其独有的文化内涵和现实影响力催生了现代教育制度,促进了现代科学教育诞生。科学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教育的改革,引导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科学教育工作者和政策的制定者应把握以科学文化的内涵及其建设为导向的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以科学文化引导我国科学教育改革,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意识,培养科学态度,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8.
深入地了解科学进步的动力,无论就理论还是就实际方面在今天都是十分有意义的.通过对科学史与相关的哲学的考察,我们发现科学方法是科学进步的最内在的动力,它规范了科学对象及其结构或体系.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aimed to explore how preschool teachers' experience their strengthened teaching mission, specifically when working with scientific exploration. The study was based on the philosophy of the life-world, a branch of the phenomenological movement. Life-world philosophy focuses on the concrete reality humans inhabit and is responsive to its inherent ambiguity. The data consisted of written teacher responses and follow-up interviews. The findings showed a broad and multidimensional way of working with science and exploration in which embodied experiences and intertwined relationships were prominent. Teachers' notions of what constitutes scientific exploration and learning represent a combination of science as literacy and science as inquiry, emphasising democracy, aesthetics, experimentation and reflection. Being present and focusing children's relationship with the phenomena seem to be teachers' strategies of handling their strengthened teaching mission.  相似文献   

20.
现实中对科技创新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异,其内涵也不明确。因此,本文根据现代科技的特点和科技创新的内容,对科技创新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科技创新的内涵以及与技术创新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