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文章针对当代体育专业大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剖析,结合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特点,阐述了体育专业大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和培养途径,旨在通过发挥图书馆和专业资料室的教育职能,提升当代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当代体育专业大学生生活方式构建的现实意义;分析了竞技"物化"观念对体育专业大学生产生误导的生活表征;研究了当代体育专业大学生生活方式构建的应然方向及其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是开创中国21世纪宏伟大业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存亡.为此,高校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现就体育教师教书育人,在体育活动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等问题进行论述,使体育教师教书育人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李爱红 《体育世界》2014,(12):46-47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时期体育专业女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简要分析,进而思考研究了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当代体育类女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并对加强体育专业女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建设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此为当代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及人生追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体育学习、体育消费、考试以及课余生活方面对忻州师范学院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从众心理的调查,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这几方面均有着普遍的从众现象。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克服他们心理障碍的切实可行的方案,既要发挥从众心理在大学生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又要抑制它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实现引导大学生拥有健康心理机制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体育教育创新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教育是当代高等教育的主旋律,体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育人才是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从创新以及创新教育的概念着手,分析了体育教育专业实施创新教育的原因,然后就怎样在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中开展创新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希望能够为体育教育专业创新教育的顺利实施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夏光 《冰雪运动》2011,33(6):78-82
深化高校冬季体育教学改革就是要挖掘冬季体育教学中快乐的属性,使冬季体育教学寓教于乐,激发大学生参与冬季体育教学的积极性,通过冬季体育教学实现大学生们良好思想品德、健康人格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冬季体育教学中具有竞争、游戏和娱乐等快乐属性,竞争性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练习的兴趣,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体魄、心理和竞争能力的提升,对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健康人格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游戏性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冬季体育教学课堂变得活泼、生动和有趣,使冬季体育课程能与大学生的爱玩、好动和喜欢刺激的天性产生共鸣,激发大学生参与冬季体育教学、训练和学习的兴趣与思维的想象力;娱乐属性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基础,如果缺乏冬季体育教学的娱乐性将导致任课体育教师厌教,大学生厌学的尴尬、窘迫的局面.提出创新的教学理念、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丰富冬季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措施实现冬季体育教学中快乐属性.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应放在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奥林匹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在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吃苦耐劳精神、拼搏进取思想、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责任意识、探索创新精神、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对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体育院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艾珊 《体育科技》2005,26(1):90-92
通过深入分析体育教学的内在特点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思想品德的教育内容,制定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原则、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冰雪运动相关政策有力推动了我国冰雪体育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花样滑冰作为我国冰雪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之纳入高校体育课程并加以推广是培育冰雪运动人才的关键。分析花样滑冰的开展现状,发现当前花样滑冰进校园过程中面临认知观念不强、场地设施匮乏、专项师资不足的困难,同时梳理花样滑冰训练在大学生身心健康核心素养培育中的价值,其对于提升大学生运动能力、促进大学生健康行为、培养大学生思想品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此提出构建各主体价值认知、优化课程设置、发挥多元主体协同作用等实践路径,旨在充分发挥花样滑冰训练的育人功能,有效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备要求,尤其是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更加需这样的素养,这就要求加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既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又能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敬业、诚信精神,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因此,本文通过介绍课程思政的内涵,分析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意义,提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遵循原则,最后探究课程思政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体育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尤为严峻。体育教育作为我国体育类院校的主流专业之一,主要目标是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的人才。体育教育专业在市场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其知识、技能和资源等要素的整合。学生党员作为这一专业的先进群体,本文以其为着眼点,从就业能力的角度对我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党员的就业现状、影响因素上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提出相应的提高就业能力的对策,将其措施和培养方案推广到其他专业,以提高整体体育类专业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陆清  陶志超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11):69+103-69,103
学校体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学校体育应发挥和挖掘体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效应和功能,寻找学校体育与德育工作的最佳结合点,达到学校体育与德育教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校武术文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的思想教育。在我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中,高校武术文化教育与大学生德育培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武术文化中所包含的精神内涵及其修养过程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和道德形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加强武术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培养,使大学生将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5.
体育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原属两个不同的独立系统,虽然二者之间理论基础和解决问题侧重点不同,但都包括了体育大学生、体育院校、高校教师等共同元素,且之间相互联系.因此,文章分析了体育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融合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实施措施.为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体化协同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地位作用受轻视、概念界定混淆、方法体系雷同、心理问题德育化、德育问题心理化等主要误区。分析和探讨走出这些误区的对策对于推动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校实施德育教育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论述了高校实施德育教育的几种方法。即正确评析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树立大德育观;全方位育人,构建知行统一的教学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学改革的实施,当前的体育教学已经不仅仅是需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同时注重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训练。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对体育课程的认识以及学生自身的意志和品德素质等对体育活动本身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需要加入运动心理学教育。文章首先阐述了心理学概念以及相关的心理学的概念,其次是对运动心理学加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关的策略,期望有效的促进高校的体育教育,实现高效体育教学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的价值观有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积极因素,也有不适应现代社会的消极反映.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主体性、矛盾性、多样性、不稳定性的特点.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以及学校教育、家庭环境、个人经历影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和改变的最主要外部原因.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因子分析是我们要教育大学生走“复合型”人才的成才路向、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构建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要加强校园文建设的必要基础和条件,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主体。通过奥林匹克运动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使他们成为品德、心智和体质全面发展的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使青年人在体育运动中走向完善,这是奥林匹克运动教育所追求的核心价值。为此,高校奥林匹克运动教育应以奥林匹克知识教育、奥林匹克的思想教育和奥林匹克精神教育为主要内容,从而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在我国高校广泛深入地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