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现实思考,弹性设计教案,为学生生成性资源的重组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只有通过教师对学生“活“起来的“动“的“重组“,才能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使课堂教学实现师生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多项互动.  相似文献   

2.
叶澜教授曾说过:“新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因此,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中的生成资源,把学生的随堂生成当作一种教育的契机,让生成资源变成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让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3.
米朝新 《辽宁教育》2008,(12):40-41
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产生的教学资源具有不可预测与不可再现的特点,所以教师如何适时、敏锐地捕捉这些资源,并进行恰当地处理,值得我们去关注。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信息重组者”、“学习指导者”等作用.这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承担的新角色。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现实思考,弹性设计教案,为学生生成性资源的重组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只有通过教师对学生"活"起来的"动"的"重组",才能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使课堂教学实现师生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多项互动.  相似文献   

5.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中强调“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抓住课堂中动态生成性资源,构建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新课堂教学结构,使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生成”是课堂教学中的必然,教师必须科学而艺术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课堂教学精彩不断,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7.
陆海秀 《广西教育》2007,(10A):34-35
“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即时生成的预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一般包括:学生突发奇想提出的问题,师生、生生互动中出现的“闪光点”或错误见解,教学中的突发事件等。教师应该沉着应对这些错综复杂、稍纵即逝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既不能挫伤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又不能急于求成,要及时把它转化为课堂教学可利用的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8.
贺福莲 《学周刊C版》2014,(3):158-158
“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因此教师要独具慧眼,将课堂教学中的“错误”当做一种教育契机,让“错误”变成宝贵的生成性资源。巧妙利用“错误”资源,使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得到增强;善于应用“错误”资源,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拓展;灵活使用“错误”资源,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使学生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索过程中实现价值。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高效而合理地开发学生这一重要教育资源,是当今教育工作者迫切思考的问题。但现在的课堂上,却仍存在忽视对课堂生成资源中各种信息的激活与利用,造成生成的"即时资源"流失与浪费,以致一个个十分可贵的课程资源"开发点"在有意无意间"稍纵即逝"。那么,面对"活"起来的课堂,语文教师们该怎样把握原生态课堂教学资源,使自己成为课堂资源生成的"激发者""重组者""推进者",让精彩不断生成呢?  相似文献   

10.
重视“动态生成”开发课程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生成”,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与学生沟通时的实际情况而生成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教材上和教师的教学预案中是没有的,教师往往也没有预料到,教师随机更改教学预案,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动态生成”是教师课堂应变能力和素质的表现,是对教师教学机智的考验,实际上,我们每个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都会遇到许多“动态生成”,只不过没有当作课程资源进行开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意味着教师不仅是课程的…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要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还要关注教学效益。课堂应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是引导学生发展、展现教师智慧的场所。在强调教学效益的同时,新课改还强调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发展,知识得到深化,认识得到升华,从而使课堂更加精彩,教学更加有效。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不能很好地处理“有效教学”与“课堂生成”的关系,使得课堂或目中无“人”或负“重”累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动态生成”,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与学生沟通时的实际情况而生成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教材上和教师的教学预案中是没有的,教师往往也没有预料到,教师随机更改教学预案,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动态生成”是教师课堂应变能力和素质的表现,是对教师教学机智的考验,实际上,  相似文献   

13.
“生成”是一个相对于“接受”的说法,“预设”是相对于“灌输”的一种行为准备,从教师灌输、学生接受到教师预设、师生生成,是教师教学行为方式转变的结果。因此,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相似文献   

14.
田兰莉 《甘肃教育》2011,(18):35-35
“预设”与“生成”作为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存在于动态的教学过程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既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学科知识特点进行合理的预设。又需要师生配合实现有效的生成.从而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独运,在“生成”中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15.
李周国 《四川教育》2004,(11):43-43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学本身具有的生命力赋予了课堂丰富性和生成性,使其必然出现许多预设之外的问题,而这些稍纵即逝的问题,有的能使课堂精彩不断。因此,教师要灵活地把握和利用好这些随机的生成性资源,善待学生的节外生枝,为有效生成腾出一片空间。  相似文献   

16.
范立军 《四川教育》2006,(11):33-33
在课堂讨论中,预设与生成是一对孪生兄弟。精心的预设促进有效的生成,课堂的生成也反哺于预设。1.课堂“生成”使“预设”的目标更加多元。生成的讨论,知识不再是机械沉闷地授予,能力不再是机械乏味地习得。教师根据学情,放手让学生带上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兴致,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7.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点击”生成资源,以此巧妙改变教学预案.把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刷新”出精彩纷呈的课堂。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的一种动态活动,这个活动空间是充满互动、多元共生且情况各异的。这就需要教师成为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发现者和重组者,灵活捕捉、发现并运用课堂上善变的教学资源,随机生成个人的课堂教学机智。新课程强烈呼唤有预设、有生成的课堂,但是,许多教师简单、表面地解读了“生成”,也将“预设”忽略不顾。假如一味地生成占据了学生有效的学习过程,也许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活跃了,课堂热闹了,但学生的人文素养未必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关注课堂教学机智的生成与运用。  相似文献   

19.
简约的音乐课堂是通往高效课堂的一条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简而精,单而丰”,把丰富的内容以简单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传递给学生。教师应用最简单的方式、语言等实现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深刻理解,使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多的时间去实践、去思考。我们常说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而这里的“导”,需要教师精心安排,做到“四有”,即有生成、有梯度、有体验、有评价。  相似文献   

20.
[评析] 上例中的“购物发票”、“商品信息”这些生活素材取之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使之成为了生成的课程资源。拉近了学习内容与学生现实之间的距离.因而也扩张了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以此沟通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感知到“小数”这一知识的存在,感受到了数学的无限价值,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购物发票上的小数”这种真实存在的学习材料.有效地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而“关于小数.你们已经了解了些什么呢”的询问.让教师的教学设计建立在了学生已有的经验之上.为展开有效地教学作好了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