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程技术学科期刊出版时滞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莘  于光 《编辑学报》2007,19(4):264-266
以工程技术学科的5种核心期刊组成的学科期刊系统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该学科期刊1998-2005年的出版时滞情况,得出该学科期刊文献的平均出版时滞年代分布;在期刊平均出版时滞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解决整个系统的积压稿件问题从而根本解决学科期刊系统的平均出版时滞问题的方法,为我国期刊管理部门对整个期刊系统出版的宏观调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2.
论科技学术期刊稿件录用率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科技学术期刊的稿件录用率是当前影响期刊出版时滞的关键因素之一。稿件录用与否和录用率的高低当由编辑部根据论文质量和期刊特点来全面衡量和确定。提出调控录用率和出版时滞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方法。认为对论文进行全程质量控制,降低录用率而增加单位空间的有效信息量,可使科技期刊取得稿源充分而出版时滞又短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加强时间观念是每一个科技期刊必须考虑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时间和质量是保证一个期刊信誉的最重要的东西。缩短科技期刊的出版时滞,实际上就缩短课题的研究固期,加快信息的传递和流通。据1990年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科技期刊的平均出版时滞长达14.1个月,而国外期刊的平均出版时滞为7~12个月,国内期刊出版时滞普遍比国外长。造成出版时滞长的原因除了客观因素,如期数有限、页码有限、论文篇数逐年增加外,还有编辑印刷等方面的原因。而提高论文录用标准和篇密度,改进编辑出版对缩短出版时滞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期刊出版时滞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出版时滞的计算方法宋忠生自作者投稿之日起,到稿件刊出的时间止,这一段时间称为稿件的时滞,时滞通常以月为单位(如果要求更精确,可以以天为单位)。刊物刊登的每一篇文章的时滞,构成了期刊的时滞指标。探讨刊物时滞指标如何评价,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问题。众所...  相似文献   

5.
缩短学术论文审稿周期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审稿是编辑工作的决定性环节,毫无疑问这一环节的完成是需要一个周期的。对学术期刊而言(本文以数学期刊为例),过长的审稿周期至少会带来以下三种弊端:1)造成期刊“出版时滞”。目前,科技期刊界都用“出版时滞性”来衡量论文的发表速度,在期刊评优时把“出版时滞”作为参考条件;作者也把期刊的“出版时滞”作为自己投稿时考虑的因素之一[1]。审稿周期过长必然造成论文发表滞后,从而影响到期刊的“出版时滞”。2)影响所发表论文的“时效性”。在如今的信息社会里,数学学术论文往往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而经过较长的审稿周期后所确定可录用的…  相似文献   

6.
陶范 《编辑学报》2011,23(5):380-381
期刊稿件录用率是指1年内在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总和与收到的投稿总量的比值。它是期刊质量评价的一个有效指标。是稿源状况和调控的显示器及控制器,是影响出版时滞的关键因素,是作者荣誉的一种象征。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文献源,采用期刊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河北省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的发展状况。统计分析了河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发文篇数、被引频次、核心期刊发文强度以及在本省《河北科技图苑》杂志发文篇数;发文量较多的作者及其重要学术特征。还探讨了河北省期刊管理工作者学术论文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8.
期刊从属于连续出版物,因而它具有连续性,连续性是连续出版物的本质属性,当然也是期刊的本质属性,既然连续性是期刊的本质属性.因此,期刊的各种属性都从属于连续性,或者换言之,都是连续性的具体表现.期刊的刊期(即出版频率)是期刊连续出版的必然结果:既是期刊,就意欲长期乃至无限期地连续编号出版下去,既然按期连续出版,也就有十时间间隔同题。这就是“刊期”。  相似文献   

9.
期刊影响因子的历史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55年,我第一次在<科学>杂志上提出了影响因子的概念,接着在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的支持下,尝试性地出版了遗传学引文索引,继而于1961年出版了科学引文索引(SCI).H.Irving和我创立期刊影响因子来帮助选择增加源期刊.我们认识到那些为数不少且被大量引用的期刊应该收录到科学引文索引中.如果仅依靠期刊的发文量来选择期刊,一些发文量小的期刊将不可能被收录;所以,我们创立了期刊影响因子(JIF).  相似文献   

10.
期刊更名对期刊排架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2000-2005年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农业期刊更名、出版频率变化的类型、特点,以及对期刊排架的影响,并针对读者利用期刊的规律,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吴爱华  王晴  李彩  杜冰  王姝  张玉楠 《编辑学报》2013,25(4):381-383
医学期刊的存稿量适当,可以将发表时滞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本文根据医学期刊的刊期和审稿制度的特征,总结出控制存稿量的方法:根据来稿量和刊期确定时间单位,在单位时间内根据稿件审理阶段来调整存稿量,其中审稿阶段根据往年的录用率进行整体调控,定稿阶段根据每期发文量进行精细调控。这样,既可保证发文量,又可控制发表时滞不致过长,还可以选择到学术质量相对较高的稿件,从而提高期刊质量。  相似文献   

12.
王琳 《出版与印刷》2011,(3):11-13,20
在科技文献的出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时滞现象。所谓时滞,是指从科技期刊编辑部收到科技文献,到科技文献在科技期刊上刊登发表出来所用的时间。出版时滞是期刊评价指标之一,是期刊稿件的收稿日期至发表日期之间的停滞时间,反映期刊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速率和能力。目前,科技期刊界都用出版时滞衡量稿件发表速度,在期刊评优时把出版时滞作为参考条件;作者也把期刊的出版时滞作为自己投稿时考虑的因素之一[1]。编辑出版时滞与科技期刊论文质量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必须在确保期刊质量的前提下,按照基本特性制定缩短编辑出版时滞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期刊出版行业得到快速发展,期刊的数量迅速增长,其中的中文期刊以年均13%的速度增长。作为连续出版物,其在漫长、无限期的出版过程中,因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科研究的纵向推进和横向拓宽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更名现象屡屡发生,且有频率加快的趋势。就2006年度来说,全国期刊出版行业共出版期刊9468种,其中更名的期刊约300种,  相似文献   

14.
上海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出版时滞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时滞是期刊评价指标之一,指某期刊论文的收稿日期至发表日期之间的停滞时间。一般以月为单位计算,也有以日或周为单位计算的。出版时滞是反映期刊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速率和能力的一个指标。 关于出版时滞的计算,应以期刊的正常出版周期为准(如果期刊未按规定日期出版,或提前或  相似文献   

15.
科技论文审稿时滞问题研究陈静,陈燕近年来,许多科技期刊发文周期过长,最长的甚至达54个月。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期刊版面限制、刊期较长等客观因素外,审稿时滞问题也是造成刊文周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若编辑在工作中处理得当,审稿时滞完全可以有效调控。1专家...  相似文献   

16.
1996年我国邮发期刊概况张新华,张有芳邮发期刊,即通过邮局发行的期刊,是我国期刊发行的主要渠道。本文根据《1995年全国报纸杂志简明目录》中的杂志目录部分,对1996年邮发期刊的分布、分类、出版频率等作了统计、分析,并在总数与价格上与1995年作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期刊在一年内出版频率变化情况的分析 ,指出存在的问题 ,提出期刊出版必须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数学期刊论文出版时滞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文献[2]给出的宏观上计算期刊平均时滞和微观上计算时滞离散度的公式,对20种数学期刊1996年论文出版时滞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发现数学专业期刊论文出版时滞普遍较长,有85%的期刊出版周期超过400天。文章分析了造成数学专业期刊出版时滞过长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及出版时滞与科学发展的关系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会永 《编辑学报》2014,26(4):315-317
我国关于优先数字出版的研究和应用刚刚起步。对目前已发表的43篇文章进行调研和思考,从我国优先数字出版的编辑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国际期刊出版时滞的差距和原因分析、优先数字出版对出版时滞的影响、优先数字出版与科学发展的关系等几个方面阐述新的认识,并对未来优先数字出版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中文期刊的出版信息是动态的。期刊出版过程中,刊名、刊号、出版频率等信息会不断地发生变化,期刊的书目数据也应随之变化。期刊编目及时反映这种变化有利于期刊管理。CNMARC中的有关字段能很好地反映中文期刊的动态信息。文章将中文期刊的动态信息与相关的CNMARC字段结合起来,用后者揭示前者,通过实例分析,阐述了其在具体期刊编目工作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