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采用情绪体验教学法 情绪体验教学法是一种通过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来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巧妙引导、真情感染,给学生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学习政治。  相似文献   

2.
在综述过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研究之后,以情绪认知理论为基础,对在实际教学中情绪体验的意义及如何帮助学生获得情绪体验的方式促进教学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情绪是基于个体的需要和愿望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体验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内在学学习动机,也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学生获得情绪体验的方式包含了直接和间接的情绪体验,教师应正确对待情绪体验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结果,并提高自身的情绪观察和调节能力,才能在再评价阶段帮助学生提高对思想政治的认知能力,改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3.
<正>【设计理念】随着身心的快速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容易情绪波动,有些学生因为不善于调节和控制,遇到烦心事处理不当,给自己带来很多烦恼,严重的会导致心理问题。本课旨在通过观看视频,帮助学生明白不良情绪不仅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也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通过情景演练,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情绪调节方法,保持愉快的心境,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体验成长的快乐。【活动过程】一、导入阶段:暖身游戏,初步感知情绪的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要引导学生领悟课文的内容,从而感受语言的优美.众所周知,不同的文章,能给读者带来不同的体验;相同的文章,不同的人去阅读,体验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去读同一篇文章,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地点,所获得的体验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设计体育教学时,教师需要有多重观照意识,如鼓励学生释放个性情绪、引入分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训练设计、升级课堂评价体系等,从不同视角展开教学创新设计,给学生带来全新的运动学习体验,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中围绕文本存在多重情绪,交互感染。借鉴孙绍振阅读三主体说[1],可分为三:即文本蕴含的情绪、教师对文本的情绪体验、学生对文本的情绪体验。三者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方式、先后、目的均有不同。  相似文献   

7.
【活动理念】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 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 帮助学生恰当、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小学生从高年级开始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平衡, 情绪体验丰富, 但过度敏感, 容易冲动。当愤怒情绪指向自己时,容易自我伤害,指向他人时,容易攻击他人。本活动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愤怒,掌握合理表达愤怒的方法,学会有效管理情绪,减少愤怒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学业情绪是指学生在获悉学业成功或失败后所体验到的各种情绪,也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绪体验,在日常做作业过程中的情绪体验以及在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本文针对学业情绪的分类和以往对学业情绪的成就目标、自我效能感等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学业情绪的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张茜茹 《考试周刊》2014,(82):169-169
学科学业情绪指学生在该学科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与该学科学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包括学生在该学科课堂学习中、日常完成作业中及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1]。在学业情绪的研究中,以Pekrun为代表的学者在探讨学业情绪的一般特性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学生在不同学科学习中的学业情绪,表明学业情绪具有领域特殊性,即学科特殊性[2]。本文从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不同学科出发,对国内学生学科学业情绪的研究做一个总结,并为学业情绪的领域普遍性和领域特殊性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词汇联想及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了解武汉高职高专学生的求职心理、情绪体验和认知,力图通过研究对高职高专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在求职心理情绪体验上进行比较,同时对高职高专学生人口学变量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揭示不同专业、年级、性别、家庭等,对学生求职心理情绪的不同影响。并对以往的研究中高职高专类学生求职的消极情绪体验,提出不同的假设,用词汇联想的方法对高职高专学生求职心态做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新课标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一节课犹如一次旅行,沿途的风光很美,教师一路上带领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感受,去体悟。一、饱蘸情感,用心体验课堂教学气氛,主要指班集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它是在课堂教学情境的作用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状态,其中包括了师生的心境、精神体验和情绪波动,以及师生彼此间  相似文献   

12.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材第六单元。本课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以“情绪”这一人文主题为线索,通过欣赏表现不同情绪的艺术作品,感受与体验音乐、绘画、戏剧给人带来的情绪变化。探究人物的情绪变化所产生的面部表情的相应变化,并学习用歌声与线条表现。在欣赏、表演、制作面具、听辨游戏等一系列的艺术活动过程中,学生体会艺术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从而丰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3.
<正>【设计理念】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情绪体验变得更加丰富的时候,这些不同的情绪能让他们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可是有些学生缺乏对情绪的正确认识,认为“高兴”“快乐”这些积极情绪是好的,“愤怒”“悲伤”这些消极情绪是不好的,他们无法看到消极情绪可以给自己带来成长。本节课通过情绪故事分享和小组讨论分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情绪,引导他们发现每种情绪都有其积极面和消极面。  相似文献   

14.
成功体验指的是个体在取得的成功中所产生的自我满足、积极愉快的情绪感受。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学习取得成功或者失败会在心理上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当学生取得成功,比如解决一个难题,学会一种技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等等,都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产生一种"好了还要更好"的自我激励心理,成为进一步学好的内部诱因。成功体验的关键在于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正班会背景:中学生处在迈入青春期的关键和敏感时期,情绪开始出现两极性。不断的情绪波动给学生乃至家长、教师都带来了不小的烦恼和困惑。班会目的:通过班会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情绪,体验情绪对人的学习和生活造成的影响,在学会接纳自己情绪的基础上,激发管理情绪的内在动机,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指导生活和学习。班会过程:一、导入活动1:快乐表情操请学生伴随音乐做出图片所显示的各种表情,并记住自己所表演的表情,比一比谁演得好,谁记得多。(幻灯片展示50张连贯的表情图片和动漫表情)  相似文献   

16.
让学生喜欢数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些现代数学教学观念与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和谐统一的,其一致性表现在都是以学生乐学为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以学生会学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可以说,乐学、会学。发展,构成了现代数学教学的主旋律。乐学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认知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喜悦、高兴等有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认知兴趣;消极的情绪体验如焦虑、沮丧等则会妨碍学生的认知活动的开展。因此,现代教育特别重视情感因素在学生认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和新一轮课改的进行,如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重要课题,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和情绪体验.情感、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愿望而产生的体验,分为:积极的体验:高兴、欢乐、赞同、喜爱、拥护;消极体验:忧愁、悲伤、反感、厌恶、抵触.  相似文献   

18.
杨萍 《儿童音乐》2013,(8):42-44
强调体验音乐的过程,也就是强调学生个体独立品味音乐的过程。只有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审美的境界。课程标准对高中生在体验音乐情绪、情感的审美能力方面提出了比义务教育阶段更高的要求,强调学生对音乐情绪、情感过程的体验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师要求学生从记忆音乐主题入手,把握音乐主题的风格及创作特点,再到结合题材内容、创作背景等感知整部音乐作品的结构与体裁形式,体验音乐作品的情绪与情感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听赏者个人的情感与音乐所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的过程,它通过学生个体在听觉、视觉、感觉等方面的参与,在实践中进行认知、强化、反馈、分析、评价等获得情感的深入体验。因此,强调学生体验音乐情绪与情感过程的教学策略,在审美能力的发展中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9.
陈强 《河北教育》2000,(4):44-44
厌学情绪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和学习过程产生的逆反心理体验。倘若这种体验在一个人身上长期存留 ,会沉积固化为不良学习品质 ,影响个体发展 ,甚至贻误终生。我们这样讲 ,并非有意耸人听闻。有关调查显示 :当代中小学生有52 %的人不同程度存在厌学情绪 ;有近12 %的人厌学情绪较严重 ,已经使学业成绩受到影响。儿童少年期 ,正值学知识长本领的黄金时代 ,何以产生如此严重的厌学情绪呢 ?1 .课业负担过重 ,学生难以应付 ,导致滋长厌学情绪。近些年来 ,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仍…  相似文献   

20.
快乐是需要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显然,它的产生与人的需要密切相关。心理学有关需要的理论表明,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这些处于不同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都会产生某种程度的愉快的情绪体验。既然需要是分层次的,那么,愉快作为需要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必然是有层次性的;进而言之,旨在追求教学活动本身的愉快氛围和审美价值,培养学生乐学品质的快乐教育,也就有不同层次的境界。本文试从快乐情绪的不同来源,谈谈快乐教育的不同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