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田径、赛艇运动员下肢等负荷多组力量训练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43名2级以上运动员进行了50%/Fmax负重,20次/组,组间歇1min,共5组力量耐力测试。采集并测定安静和每组运动员练习后即刻的心率和血乳酸,测定了每一位受试对象每一次深蹲的蹲起速度。所有测试对象对该练习强度均产生较大的生理反应,血乳酸和心率在第2组练习后出现快速上升,蹲起速度则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不同专项运动员对等负荷多组力量耐力训练具有不同的反应,田径跳跃运动员对测试的强度表现出高的生理反应,心率和乳酸水平均达到或接近最大负荷极限,赛艇运动员介于中长跑和跳跃运动员之间,中长跑运动员的反应较低,心率一直保持在140次/min以下,血乳酸值在7mmol/L以下,并显示出典型的血乳酸“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2.
拳击比赛与4种专项训练后的乳酸和脉搏值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考生  竺航  李越  张辉 《体育科学》2004,24(11):23-25
跟踪监测了优秀拳击运动员比赛和4种不同负荷方式训练后的乳酸(LA)值和脉搏(HR)值。结果显示,比赛后的LA值高于4种不同负荷方式训练后的LA值;4种不同负荷方式训练后的LA值也存在明显差别;4种不同负荷方式训练后的HR值无明显差别。拳击运动员4种不同负荷方式训练后的LA测试结果显示,疾跑练习无氧酵解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训练手段对机体无氧代谢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法,测试了不同训练手段下的血乳酸值。结果发现.45—60m段落跑后血乳酸急剧升高,形成血乳酸激增的“转折”阶段;30-45m段落是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的最适跑距;60-80m主要发展速度耐力。实验组经过10周不同段落的训练后.其非乳酸能和乳酸能供能能力、100m跑成绩、PAP、AAP发生了不同的反应,并于训练前和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提高。同时表明,10s超极量强度无氧训练法并不能明显提高磷酸原系统的供能能力。  相似文献   

4.
对24名学生进行了不同段落的重复跑练习和血乳酸测试,结果发现,45~60m段落跑后血乳酸急剧升高,形成血乳酸激增的“转折”阶段,在此阶段之前的30~45m段落是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的最适跑距,之后的60~80m主要发展速度耐力。实验组经过10周不同段落的训练后,其非乳酸能和乳酸能供能能力、100m成绩、PAP、AAP发生了不同的反应,并与训练前和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提高。该研究表明,10s超极量强度无氧训练法并不能明显提高磷酸原系统的供能能力。  相似文献   

5.
从比赛中心率和跑动特点看我国足球运动员的体能状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活动实际上是一种长时间无规律的包含高、中、低三种强度的间歇运动。鉴此,只有在提高有氧耐力的基础上,通过间歇训练发展运动员的无氧能力,特别是无氧非乳酸能力,才会更有效地改善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体能状况。正确运用间歇训练法的关键是控制好练习的时间和间歇时间两个要素。以最大能力完成5~30秒练习,间歇0.5~5分钟,有助于无氧非乳酸能力提高;以次最大能力完成30~90秒练习,间歇30~90秒,有助于提高无氧乳酸能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高考体育类考生(高三年级)四名考生12周速度耐力的重复间歇性练习,应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来制定适合于不同个体、不同时期的最佳强度和量的组合,结合运动后立即以组(次)的间歇心率去检验每次间歇运动受训者生理机能状况。结果表明:科学的强度、负荷、间歇时间的制定,有效的提高了他们的乳酸(HL)无氧耐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血乳酸测定是现代游泳训练中不可缺少的检测手段之一,利用血乳酸值可以评定运动员的有氧和无氧能力。进行有氧和无氧训练、安排不同能量代谢系统训练的比例和安排不同强度训练的比例,在基层训练中可以采用乳酸心率协助实施训练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游泳运动员训练水平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跃新 《体育科研》2004,25(1):58-58
除非为每名运动员制定了适宜的练习速度和强度,否则一些运动员会在低负荷强度下练习,而另外一些运动员则在超负荷强度下练习。教练员的工作就是为运动员制定适宜的训练计划,包括正确使用有氧耐力、有氧力量、乳酸耐力和短距离快速游能力,这些都需要采用不同的练习强度,重复次数和间歇时间。短距离快速游能力是指运动员必须发挥出最大游速,它对肌纤维类型、肌肉中磷酸肌酸水平、肌酸激酶活性、最大肌肉力量和神经肌肉的募集形式都有要求。一名游泳运动员必须发展在比赛中达到最大游速的能力,并尽可能保持较长时间。要在游程中或游程的后半部…  相似文献   

9.
以山西省优秀青少年蹦床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现场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青少年蹦床技术训练竞赛期中的负荷量与负荷强度进行研究,进而为山西省青少年蹦床技术训练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评价负荷量度的指标包括负荷量与负荷强度,负荷量以单个动作训练的次数、动作组合练习的次数、分段练习的次数以及成套动作练习的次数表示,强度以动作的难度值表示。2)竞赛期以成套动作练习为主,提高成套动作的成功率,加大优质套在成套训练中的比例,负荷量小,强度大,主要以成套动作难度为主,主要采用成套动作重复训练法与成套动作间歇训练法。  相似文献   

10.
大量研究表明,高原训练可能通过一些机制提高运动成绩。与此同时,进行训练的高原环境又会产生降低VO2max和训练负荷的负面作用。相对于平原,在高原环境中其基础训练的强度较低,氧耗量较小(较低的绝对负荷),尽管心率相似,但生成的乳酸值较高。在高原训练中,间歇做功练习以较低的绝对负荷进行,期间伴随着较低的最大心率和血乳酸浓度。如果加强机体的营养补充,则可能获得预期的训练效果(如机体的铁储备正常,则在高原训练过程中红细胞数量将增加)。因此,在高原训练中,高原习服、缺氧练习和/或营养补充都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运动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不能按原来的强度运动了,这时,可以说身体疲劳了。疲劳定义为“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一般疲劳可以分为全身疲劳和局部疲劳两类,具体分可有以下四类:肌肉疲劳:肌肉疲劳一般从局部肌肉疲劳开始,疲劳部位与其收缩功能密切相关,特别是肌纤维中的快肌纤维更容易疲劳。快肌纤维的有氧能力低而糖酵解能力较强,主要靠无氧糖酵解产生能量供肌肉收缩,从而引起大量乳酸堆积。因此,一般认为短时间、高强度的练习发生的局部肌肉疲劳主要由于乳酸堆积引起的PH值下降,是长时间运…  相似文献   

12.
血乳酸测定在摔跤训练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外已广泛运用血乳酸这一生理指标评定运动员机能状况,训练强度及预测运动成绩,但运用血乳酸来评定摔跤训练的强度报道甚少。为帮助运动员合理安排运动量及选择恰当的训练手段有效地发展运动员有氧代谢及无氧代谢能力,我们于2000年12月至2001年11月测定了西藏自治区男子摔跤队运动员九运会比赛及训练课中乳酸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对无氧训练大鼠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桂新  严翊  冯炜权 《体育科学》2002,22(1):91-93,110
给SD大鼠灌胃290mg/KgB.W/d剂量的壳聚糖,同时在静水中负重13%~18%B.W,进行6d大强度间歇游泳训练,每天进行8组练习,每组练习持续时间20s,休息间歇40s。结果表明,壳聚糖可保持大鼠在无氧训练中的运动能力,促进大强度训练中糖原的合成.维持血液pH值的稳定,加速机体在大强度训练后的恢复。壳聚糖是值得开发的运动保健品。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山西省优秀青少年蹦床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现场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青少年蹦床技术训练赛前强化期中的负荷量与负荷强度进行了研究,进而为山西省青少年蹦床技术训练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省青少年蹦床运动员竞赛期训练内容主要分为单个动作、组合动作、分段动作与成套动作。(2)评价负荷量度的指标包括负荷量与负荷强度,负荷量以单个动作训练的次数、动作组合练习的次数、分段练习的次数以及成套动作练习的次数表示,强度以动作的难度值表示。(3)赛前强化期抠动作质量,以组合动作练习为主,加大了第二套分段动作的数量,主要提高动作的稳定性,负荷量适中,平均周负荷量为1200次;强度较大,以组合与分段动作难度为主。主要以单个与成套动作循环训练法、成套动作分段训练法与超长成套动作训练法为主。(4)甲2组运动员自选套以两周团身,转体动作多为180度,乙组运动员自选套以单周背弹或腹弹动作,很难完成两周动作。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武术队是我国武术套路项目比赛中公认的一支劲旋。自1992年以来特别重视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耐力水平;采用了质商量适大强度间歇训练法,即要求完成动作的质量高、采用大强度负荷、负荷量的安排保证大强度负荷的完成、严格控制闻歇时间、以整套练习形式为主、间歇时不采用任何积极性休息方式,有效地提高了运动员的专项耐力水平。该方法有效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效地提高了运动员的无氧供能能力和对乳酸的耐受能力,符合武术套路竞赛的能量代澍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一、对超等长训练的界定 超等长训练就是采用各种跳跃等练习,锻炼肌体快速“离心一向心”收缩能力,提高个体的爆发力或功率。例如快速的连续换脚跳,或者强度更大的练习,从30cm高台上跳下来,在脚刚触地时立即向上或者向前跳。超等长训练中使用的一些练习应该具有一个具体项目的特殊性。例如,跑步选手应该采用连续换腿跳,然而,标枪选手应该采用俯卧推起,双手在落地前相互击掌。为了将超等长训练运用在运动员的训练中,我们首先必须理解肌肉反应的神经运动机制。  相似文献   

17.
柔韧性素质对于青少年羽毛球选手来说是一重要素质。由于柔韧素质差而致伤的现象在青少年选手中较为普遍。本文从羽毛球项目特点出发,对柔韧性训练方法进行了探讨,编制了二套柔韧性训练操,从练习性质、练习时间、练习强度、间歇时间等问题作了具体的规定,并对桑韧性训练的课时安排提出了建议。我们编制的柔韧操在试用期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速度滑冰的无氧无乳酸训练及其相关力量素质训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无氧无乳酸训练对于短距离选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学好无氧无乳酸训练的生理学基础和训练方法,进一步提高训练的目的性和效果?无氧无乳酸供能系统训练,强度约为最高强度的90%,持续时间15~30s,休息时问90。180s(做功:休息=1:6)。可以通过提高训练组数,缩短组间休时间,或提高训练强度来提高训练水平。每周2次训练就能维持训练效果。髋关节稳定性力量训练能够提高无氧无乳酸训练的冰上效果。  相似文献   

19.
观察本队8名少儿游泳运动员中长距离有氧耐力训练中训练强度与血乳酸、血糖、尿蛋白的变化,发现有氧耐力训练中血乳酸随强度变化而呈正相关,随距离增加而降低;中长距离训练中血糖比正常升高20%-30%,但与强度和乳酸间无明显的关系;3000m及5000m有氧耐力训练后12h内尿蛋白总量虽然有所增高,但仍然在正常范围。血乳酸也可作为少儿运动员训练中控制有氧耐力训练的客观指标,并证实在有氧训练中5000m耐力训练对12-14岁小儿运动员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超最大强度训练后,恢复期内,身体训练对血乳酸清除率的影响。血乳酸的清除率,在六周的身体训练前后,通过11名女性,4名男性受试者测定。在超最大强度训练后恢复期30分钟内,分别采集消极性恢复和积极性恢复者的血样。实经前,积极性恢复采用25%的最大吸氧量(VO_2max),实验后,积极性恢复采用与实验前相同的相对运动强度和相同的绝对运动强度(%Vo_2max)8名受试者为实经组,进行每周四天共六周的功率自行车高强度间歇训练,7名受试者为对照组,实验组通过训练,最大吸氧量增加6.7ml/kg·min(15%),功率自行车工作时间增加2.8分钟(27%),身体训练后的消极恢复期或积极恢复期采用相同的绝对强度练习,血乳酸清除率未显统计学意义(P>0.5),在积极性恢复期采用相同的相对强度练习,血乳酸清除率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血乳酸清除率的增加被认为是恢复运动中完成较高的绝对强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