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视频游戏干预是一种现代辅助技术治疗方法,是通过用户在视频设备上进行游戏互动,并产生视觉反馈的干预方法。归纳和梳理近年来国外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采用视频游戏干预的实证研究发现:其主要采用严肃游戏和虚拟现实视频游戏的干预方式提升孤独症儿童认知能力、运动能力,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在干预效果方面,认知训练的干预效果低于社会性发展和运动技能的干预效果。我国未来应重视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认知行为的干预,鼓励学校合理使用视频游戏干预法并防止儿童游戏成瘾,同时注重视频游戏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融合情境中应用同伴介入法干预孤独症儿童社交语言研究的进展与现状,本文从研究对象、研究目标、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处理、干预执行同伴、干预策略、干预方法、干预活动、干预效果等方面入手,对21篇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与分析,以期为我国后续同类研究与实践的开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共同注意和游戏能力是社交沟通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能力。而孤独症儿童的发展在这些方面几乎普遍延迟,难以参与到社会互动中。共同注意、象征性游戏、参与和调整干预作为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对提升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共同注意和游戏能力有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意义。通过分析美国共同注意、象征性游戏、参与和调整干预模式的实施过程,以及干预特点与成效等,提出要建立以家长为导向的干预模式,重视游戏过程中儿童的核心能力发展,充分发挥儿童主体地位,设置自然情境化环境,与其他干预方法结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共同注意是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缺陷,在孤独症儿童群体中具有基础性、典型性与普遍性。共同注意与儿童的语言、模仿、游戏及社会互动等能力关系密切,积极地对孤独症儿童的共同注意进行干预对其生涯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利用PROQUEST和EBSCO两大数据库,搜索了国外2000-2019年间发表的有关孤独症儿童共同注意干预的文献,从研究设计、干预方法及干预结果等方面对相关干预研究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后续干预的展开提出了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游戏对儿童的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孤独症儿童由于游戏技能缺乏,加深了其社交和沟通障碍。本研究采用多基线跨被试设计,使用视频示范对三名孤独症儿童的象征游戏技能进行干预,将被试观看视频示范后的脚本语言、脚本行为以及非脚本语言、非脚本行为的出现数量作为观测指标,探讨视频示范对孤独症儿童象征游戏的干预成效。结果表明,视频示范能够有效促进孤独症儿童象征游戏技能的获得与泛化,但干预效果表现出一定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6.
王静  王敏 《文教资料》2011,(3):132-133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心理发展障碍,社会互动困难是自闭症儿童的最主要特征。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RDI)依据一般儿童习得建立情感关系能力的方式,运用详细的人际发展评估方式,以游戏为主导,采用指导师和家长引导式参与游戏的方式,训练孤独症儿童进行"经验分享"这种重要的社会互动行为,对培养孤独症儿童的情感协调机制具有较好的效果,对自闭症儿童的训练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孤独症儿童家庭中健全同胞人数日益增多,成为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成员。同胞介入孤独症儿童的干预对促进孤独症儿童各项能力发展,减轻家长养育负担,提升家庭成员幸福感有深远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应用同胞介入式干预促进孤独症儿童发展的实证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从干预对象、干预环境、实验设计、干预目标、同胞介入干预的形式以及干预实施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明晰同胞介入式干预的研究进展,为我国相关实践和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问卷访谈基础上,确立干预目标,遴选干预同伴,创设干预环境,监控干预实施来开展实验,收集数据对随班就读中的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会交往的同伴介入法进行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同伴接纳水平影响儿童朋友的数量和质量,同伴介入存在比没有时儿童在关系质量的积极维度上表现更佳;交往目标确立能为同伴理解,与社会规范要求一致,与身心发展特征相符合是提升儿童被同伴接纳的主要社会认知因素;同伴介入有助于儿童在交往技能提升的同时学会情绪情感常态表达。说明在一定社交情境中,同伴介入有利于儿童社交技能提升。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单一被试研究中的跨行为多探测设计,以成人与同伴混合视频示范作为干预策略,嵌入动机操作的原理,对一名孤独症儿童实施以玩偶为中介的虚构客体游戏行为的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孤独症儿童在干预期的目标游戏中表现出的与视频脚本一致的假装游戏行为数量显著增加,并能够得到良好的维持;在未经教学的游戏情境中能够表现出恰当的虚构客...  相似文献   

10.
王松华 《科教导刊》2024,(8):143-145
近年来,同伴介入法已被广泛运用于我国自闭症儿童的干预研究中,并被证实能够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行为。为探讨同伴介入法应用于自闭症儿童干预研究的进展情况,文章从参与对象、目标行为、研究设计、干预结果等方面入手进行梳理与分析,并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开展提出以下建议:增加同伴介入法本土化实证研究;建立被试与同伴之间的良好关系,增加社交可能性;丰富介入同伴的多样性;探索同伴介入法与其他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严肃游戏是一种非纯粹娱乐的电子游戏,要求在游戏中嵌入教学元素,旨在明确提升某方面的能力或技能。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系统梳理2012-2022年之间国外将严肃游戏应用于孤独症儿童干预的实证研究文献,呈现其研究趋势,总结和归纳了其理论基础、技术载体和干预方向。严肃游戏为孤独症儿童的干预提出一个崭新维度,涉及认知、情绪和技能等方面,但目前国外严肃游戏的干预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研发中应该完善ASD儿童严肃游戏设计,优化严肃游戏研究实验设计,加大本土化严肃游戏开发力度。未来教育实践一方面应进一步探索严肃游戏在ASD儿童干预中的应用途径,另一方面加强严肃游戏在ASD儿童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孤独症儿童是特殊儿童的一类。为发展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和情绪行为,学校在编班时宜采用混合编班的形式,在教学策略上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让孤独症儿童在游戏中学习与同伴合作,逐渐融入班级集体环境,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关键反应训练是一种基于应用行为分析、具有循证实践支持的孤独症儿童干预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Meta分析方法,对2001年至2021年发表在国外核心期刊上有关关键反应训练对孤独症儿童干预效果的14项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分析,检验关键反应训练对孤独症儿童沟通技能、社会互动技能、日常生活技能、问题行为及运动技能等五大领域的干预效果。研究发现:(1)与对照组相比,关键反应训练能够显著提升孤独症儿童的沟通技能和增强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互动能力;(2)与对照组相比,关键反应训练在提升孤独症儿童日常生活技能、运动技能及减轻问题行为方面并无显著优势;(3)机器人辅助的关键反应训练显示了巨大的干预优势。结合研究结果,文章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交互式语言能力的表现包括发起互动、恰当地回应他人的互动行为、进行双向会话、维持互动等,是提高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技能。语言行为法作为应用行为分析的一个分支干预方法,强调语言的功能性,可以有效提高孤独症儿童的交互式语言能力。文章以一名中重度孤独症儿童交互式语言能力的干预为例,探索提高中重度孤独症儿童交互式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1979年,Strain、Odom等人共同研制出同伴介入法,此种方法的理论基础为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具备社交能力的普通儿童为介入同伴,通过科学的训练,使其以恰当方式与自闭症儿童社交,达到促进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提高的目的。在介绍同伴介入法的基础上,以幼儿园中班自闭症儿童为研究对象,探讨教学活动中同伴介入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证明,假装游戏是幼儿早期进行学习、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普通儿童在24个月左右时开始出现假装游戏行为,发展至7岁时逐渐成熟。孤独症儿童的假装游戏能力发展却存在诸多的困难,如果没有刻意引导和有效策略的介入,孤独症儿童很难获取假装游戏的内容和规则等信息。而假装游戏能力低下又成为阻碍孤独症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为了促进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研究者决定从假装游戏入手,通过提升他们的假装游戏能力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晓华 《考试周刊》2014,(50):189-189
体育游戏是儿童特别喜欢的一种活动类型,体育游戏兼具体育和游戏的特征,赋予了体育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独特价值。体育游戏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儿童身体的发展;促进儿童合作能力的发展;促进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促进儿童良好个性的发展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基于行为功能分析的结果,采用单一被试实验的A—B—A—B倒返设计,运用结构化教学对1名孤独症儿童的咬手行为进行干预。结果发现,通过结构化教学的干预,该儿童咬手行为发生的次数显著减少,表明结构化教学对孤独症儿童咬手行为的干预具有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9.
正向行为支持法干预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法,对一名孤独症儿童表现出的两种带有刻板和自伤性质的问题行为进行了干预,旨在验证该方法对干预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有效性,并对干预的过程进行实践探讨。治疗小组基于前期行为分析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干预计划,运用了前提控制、消退、区分强化等行为矫正策略,进行为期约三个月的干预。总的研究过程包括行为功能分析和干预实施等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通过问卷和观察等形式收集数据,最终通过数据对比得出结论,认为:对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应注重外部因素也就是从环境因素中寻找其原因;采用正向行为支持法的策略来分析和处理孤独症儿童行为问题是有效的;在孤独症儿童干预中应关注其身心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训练策略。  相似文献   

20.
孤独症儿童的认知心理是当前孤独症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其研究成果对儿童孤儿症的预防与治疗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根据当前儿童孤儿症认知理论研究现状,着重分析了孤独症儿童的认知心理的特点,以及认知心理干预法,提出孤独症儿童认知心理理论应用中应注意和强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