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年,我国提出《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本科教育作为"双一流"建设的主体部分,具有更加独特的意义。"双一流"建设为民族地区本科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本文通过揭示民族地区本科教育的现状,顺应民族地区"双一流"建设的需要,提出了民族地区本科教育必须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合理定位本科教育发展目标,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开创民族地区本科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民族地区的师范专科学校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民族地区的师范专科学校教育只有将多民族大学生人格"成人"的教育作为衡量其是否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明确人格"成人"教育的目标,并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和教育形式,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人格的境界,加快受教育者社会化的进程,为受教育者明辨社会转型时期中的多种问题,更为各民族地区的发展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该民族和国家的社会成员所拥有的创新能力.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度创新人才的重任.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涉领域日益扩大,涉及利益日益增加,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应以培养开放性、创新性人才为目标.因此在应用型本科英语的听说、阅读和翻译教学中,创新思维训练对培养有独立人格意识的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写作"的教学应遵守诚信与道德原则、准确无误的格式原则,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主要途径是第一,结合写作学发展史,对学生进行道德人格的教育;第二,结合写作内容,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第三,结合写作实践,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挫折教育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第四,紧扣写作案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现状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于2004年对本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仍有近20%的学生感到苦恼;(2)学生心理困扰主要集中于个人发展因素和现实生活因素两大方面;(3)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接受度仍有待提高;(4)学生应对生活中挑战与挫折时以积极应对方式为主;(5)多数学生能从周围的朋友、亲人或老师那里获得足够的心理支持;(6)学生人格因素与他们的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7)从心理支持、应对方式、人格因素三大方面可以很好地预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议:(1)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保健的宣传与教育;(2)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3)加强对学生辅导员的心理学知识培训;(4)加强对学生人格的教育;(5)营造良好校园人际心理氛围;(6)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纳入心理教育主题;(7)将“心理咨询中心”更名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相似文献   

6.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第一职责。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这是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相互关联的两个基本课题。前者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质量标准问题,后者则是人才培养的运行体制机制问题。影响人才培养水平的因素不外乎"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就现实而言,"软件"的问题可能比"硬件"更为突出。在科技进步、经济结构调整、社会转型的挑战与机遇面前,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打造特色和优势,有赖于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科学设定学校发展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3)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训练;(5)建立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6)打造丰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平台。  相似文献   

7.
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第一所开设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在建设该专业近十年的历程中,既积累了丰富经验,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在总结和概括这些经验与成果基础上.指出了其未来发展的方向与目标:(1)进一步拓宽专业建设内涵,适度充实专业方向;(2)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调整专业培养目标;(3)根据培养目标的定位,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及课程内容;(4)依据学科发展适时修订或重新制订各学科教学大纲;(5)充分发挥相对稳定和开放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的整体效应;(6)探讨全新的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建设与管理"机制;(7)在"研究的层面"上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和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8.
大学本科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质量息息相关.以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理学院本科教育以及数学课程建设为例,首先分析了这所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发展目标、策略与成果,然后归纳了数学课程建设的特色:(1)开发梯度与广度兼具的数学课程体系;(2)设计多样化的学位主修与辅修项目;(3)大力发展跨学科课程;(4)基于研究与循证的教学方法改革;(5)以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为目标的课程管理.最后揭示了对中国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齐海英 《学子》2014,(1):58-58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我认为这一评价非常中肯、切中时弊。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还强调学校教育与人才培养,个体发展要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有利于培养出合格的社会建设者,让学生在快乐、健康中学习与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服务于国家民族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同样也要把"以人为本"作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自主、  相似文献   

11.
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雷克·博克的新著<回归大学之道>,向中国读者展示了一名知名美国大学校长如何反思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根本目标,如何评价这些目标的实现程度,又如何为美国大学的本科教育更上一层楼提出建议的.作者在本书中强调了两点:本科教育需要确立务实的目标;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本科教育需要依靠大学自身(特别是大学领导人)使命感的推动.  相似文献   

12.
专科教育发展曾几起几落,历程异常艰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专科教育虽然再次得到重视和发展,但是有许多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主要是:(1)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2)工程专科教育特色尚未形成;(3)教育模式因受本科教育模式的冲击,基本上是本科模式的“浓缩”;(4)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存在着与培养目标脱离的现象。这些问题存在,与人们对工程专科教育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在认识上的差异不无关系。因此,有必要对工程专科教育的目标、特点、模式进行认真、科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滕星撰写的《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凉山彝族社区教育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与文本撰述》对凉山彝族社区学校的彝汉双语教育进行了田野调查和民族志撰写,并从教育人类学的立场对彝族社区文化变迁和双语教育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本书从认识论上给我们提供了关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双重性特征的启发和思考:(1)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目标是传承民族文化与融入主流社会的统一;(2)少数民族群体对双语教育的认识存在工具性和情感性两大视角;(3)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实践中既要重视群体的文化传承,也要关注个人的发展需求。"多元文化整合教育"是实现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个体利益协调发展、共生共荣的重要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是中国国民教育的最终改革方向,在理工类大学素质教育中,更多的人认为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目标。本文在公共艺术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考察和分析理工类专业本科教育的特点和现状,得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为根本目标的结论。传统艺术素质是学生"完善人格"中一个很重要的素质构成,理工类大学应该根据专业特点,因材施教,走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前列,加强理工类本科生的艺术素质教育。学生经过艺术素质教育培养完善人格,创新教育将会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5.
周旺  蓝洁 《现代教育》2013,(4):15-18
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上,举办四年制高职本科教育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国内已有的四年制高职本科教育实践在办学模式、申报及审批程序、管理保障机制等方面的不同措施和策略,为民族地区发展四年制高职本科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但仍需要解决学位授予、管理机制、舆论观念、师资队伍、资源整合等主要问题。厘清背景、明确目标、创新管理机制应是民族地区发展四年制高职本科教育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理念由美国学者提出和倡导,带来了本科教育基本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的系列变革。"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正在影响着我国的本科教育,使我国本科教育取得了可喜的转变。但这一改革还存在着教育理想的民族缺失、教育思想的本土偏离、教育目标的避高趋低、教育活动的儿童思维、教学内容的删繁就简、教学方式的引人娱乐、教学过程的散乱无序、课外生活的放任自为、教育评价的片面倚重、教育主体的学生独挡等十大实践误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走出现有实践误区,必须坚持借鉴西方教育理论与尊重我国教育实际相结合、延伸理论应用范畴与遵循学生身心规律相结合、激发学生求知潜能与满足社会需求目标相结合、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与重视教师主体地位相结合、改革教学方法手段与培育特色教育理念相结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与做好系统配套建设相结合等原则。  相似文献   

17.
谢兵 《文教资料》2008,(12):162-164
通识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具有广博知识和人格修养的教育形式,尤其对于本科教育形式,它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育在地位上应并驾齐驱.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模式是关系通识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开展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构建"研思行"的教学模式将为通识课程提供有效教学的实践保证.  相似文献   

18.
我国语文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教育改革的大背景、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需要 ,是制约我国语文教育改革走向的基本因素 ;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则是制约语文教育改革走向的直接因素。我国语文教育改革的发展具有如下八大趋势 :(1 )语文教育的目标将同时定位于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学生基本素质尤其是人文素养的培养 ;(2 )语文教育的民族化将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 ;(3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成为主要教学方式 ;(4 )带有明显实践性特征的综合性学习 ,将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方式 ;(5 )更加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6)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材 ,将逐步让位于以学习者的学习与发展为中心的教材 ;(7)现代化教学手段 ,将越来越多地介入语文教育 ,并由此推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发展 ;(8)深入改革评价制度 ,以全面而和谐地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诊断功能与甄别功能  相似文献   

19.
语文不仅是一门教育课程,同时也是传达一个国家与民族文化取向与精神品质的课程;其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还应该深入语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来有机地渗透、融入精神、道德、人性和人格等人文教育,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和恒常不变的规律。反思语文课堂,教师要在变中求取"真经",让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淀得更为丰厚,就需要变中求活:探求思辨的生存空间;是变中求新:寻求语用的多元空间;变中求进:追求表达的真实空间。  相似文献   

20.
高校创业教育遵循两种视角:功利观和非功利观。前者以培养创业者为目标,后者以培养创业人格为目标。直接培养创业者的功利化目标使得创业教育发展道路变得越来越窄。创业教育需要拓展发展思路,回到培养学生创业型人格的发展路径上。基于人格培养的创业教育应有效协调各种创业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并重点做好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四所高校的创业管理国家精品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将为其他高校的创业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