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一、新行为主义的产生、发展及主要观点与教育主张1913年,华生在美国的《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所认为的心理学》的论文,行为主义心理学正式成立。1930年以后,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逐渐取代了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主张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强调对具体实验操作过程进行精确的描述,代替心理学中描述主观世界的含糊不清的概念。它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的反应,外部环境是影  相似文献   

2.
自我概念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自詹姆斯1890年把自我概念引入心理学至今,心理学对自我概念的研究曾几度兴衰。在行为主义出现之前,心理学对自我概念的研究兴趣浓厚,但随着行为主义的兴起,自我概念的研究逐渐被忽视。后来人本主义的出现,特别是罗杰斯对自我概念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认知流派对自我概念的研究也很重视。在研究自我概念时,由于认识、方法、人性观及研究取向上的差异,不同学派的心理学者之间同中有异,侧重点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习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行为主义日益陷入困境、认知心理学迅速崛起的历史背景下兴起的心理学理论流派,其创始人是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班杜拉及其社会学习理论流派研究了大量的儿童社会学习问题。试图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其个性特点。该理论提出了观察学习或模仿、强化说、三元交互决定论、自我效能等理论观点,对当前的幼儿社会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近现代社会中,西方心理学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儿童观。本文试对机能主义学派、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心理学派的儿童观进行梳理,从而使我们对儿童观的产生和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本世纪 60年代,与只重视环境刺激、外显行为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和只重视认知发展的认知主义心理学不同的是,它关注人的整体发展,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注重研究健康的、完整的人。〔 1〕卡尔·罗杰斯是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他以自己的“患者中心疗法”理论为依据,提出了对儿童学习的独特看法,对我国的儿童学习心理研究有诸多启示。现对此具体分析如下: 一、学习观:意义学习   华生等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环境刺激的作用,只涉及知识积累,和个人感情、经验无关;皮亚杰等认知主义心理学家则认…  相似文献   

6.
实证主义方法论对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它使心理学摆脱了思辩哲学的束缚而成为科学大家庭中的一员。三代实证主义分别影响着激进的行为主义、构造主义、新行为主义。至今仍是在心理学研究中起主要指导作用的方法论之一。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行为主义及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主义是最典型地坚持了实证主义原则的心理学流派,它为心理学设定了突出客观性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而后现代主义对此大胆质疑,否定了行为主义提倡的心理学的自然学科性质,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以可观察的对象为限,质疑行为主义推崇的客观实证法的唯一性,并促使整个心理学产生了意义深远的转交。但后现代主义自由中伴随的虚无主义这一不足,决定了行为主义及整个心理学发展的新走向将是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现象学心理学是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心理学中的两种重要人文取向,它们在心理学的终 极理念、学术对立面(反对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和人性观(心理学研究中对“人的形象”的理解)等方面存在共 性,但同时在心理学理智背景、心理学方法论、学术重心以及解决核心问题等方面又有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自我”在心理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除传统行为主义外 ,从精神分析到人本主义乃至新的新行为主义无不把自我作为一个重要概念纳入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中 ,并从自己的学派观点出发来诠释自我。本文主要对西方心理学自我研究做初步的归纳、梳理 ,以期能对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学习观,重新剖视了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明确了健美操的动作特点,详细阐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学习观在健美操动作技能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合理应用,为提高健美操动作技能的学习效果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不同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尤以罗杰斯的学习观为代表。文章在阐释此学习观的基础上论述了其现实意义,即作为移动学习的理论指导。通过对已经成功的移动学习研究项目的列举,论述二者的切合性,并且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在早期的教学和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心理学占据主导的地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环境看作是刺激,认为学习者是对刺激产生反应,因此,行为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必须及时强化,认为学习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和反应的联结.显然,这种观点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理解和心理过程.在这样的理论下,教师只是知识的...  相似文献   

13.
论高等学校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学在高等学校课程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与作用,本文通过对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心理学流派中的高校课程观的历史考察,阐释了心理学对高校课程的重要影响,心理学不仅为高校课程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心理学范式,而且为高校课程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内容的组织提供了基础、依据与方法,也为高校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第一势力,它对心理学的科学地位、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实际应用等均带来实质性的影响,而且它仍然在影响着当今的心理学研究。系统而全面地梳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发展演变及衰弱的过程,对其主要代表人物的主要理论观点进行系统而全面地阐释和评价,对于从整体上把握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特征和历史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行为的调控》体现了我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全书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线索清晰、内容系统而全面;立论精辟,视角独特而高远;第二,论述恰当,资料翔实而丰富。  相似文献   

15.
西方心理学主要有两大哲学方法论:实证主义和现象学。文章论述了科学哲学中的实7证主义对构造心理学、古典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行动与行为的辩证关系构成行动理论与行为研究的首要问题。行为主义经历了由生理学框架到心理学框架、由理论到方法论的发展轨迹。行为主义方法论(连同实证主义)对经济学思潮产生了深广影响。奥地利经济学派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重要代表人物米塞斯在其行动学理论体系中将行动树立为最基本的概念范畴,并对行为主义进行了严厉批评。对行为主义方法论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二十世纪的广泛经济思潮。  相似文献   

17.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杨晓萍行为主义是西方的一个心理学流派,1913年产生于美国。其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1930年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又创立了新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心理学曾在美国风靡一时,对教育的影响很大,如斯金纳所主张的机器教学,广泛...  相似文献   

18.
西方对教师学习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研究从原先单一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视野逐渐扩展到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人类学、哲学等多学科的参与。研究从仅仅关注教师的外显行为转向关注教师的认知和知识层面,强调情境对教师学习的重要作用,倡导教师在共同体中学习和建立身份认同,提出了不同的教师学习观和认识论。  相似文献   

19.
当代西方建构主义学习观述评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是当代心理学理论申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被喻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在了解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础上,作了一些简要的评述,以期进一步明确建构主义学习观在教育教学中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是研究有机体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其发展历程是学派间承续、转变、超越的过程。就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两种知识形式中的行为观,探讨和分析二者的内在发展线索及其关联性,并以此鉴,提出心理学研究应有整合意识、避免"方法万能论"倾向、确立行为成因多元观等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