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体在跨语言信息检索中的应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解释多语本体的含义,指出其在不同语言中所对应的领域知识,分析多语本体在查询扩展、语义标注、基于概念索引3方面对改善跨语言信息检索的作用,并通过介绍EuroWorldNet和Cindor系统的多语本体概念的对应方法,探讨本体应用于跨语言信息检索最关键的多语本体库的映射方法,认为采用中间语言作为概念表示、并通过词典翻译对照与不同语种的词汇建立链接关系是多语本体映射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实用的大规模地名本体数据库系统在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和情报分析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的目的是在减少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实现对地名简称、俗名以及随时间变化的复杂地名文本的自动识别与处理。[方法/过程] 以多种方法获取大规模名址数据为根基,简化地名元素间复杂关系,在开发名址元素切分、属性与关系分析及推理工具包的基础上,利用Neo4j图数据库工具开发实用地名本体数据库系统。[结果/结论] 基于所介绍的技术与方法而构建的系统具有良好的容错性和持续的数据更新能力,其地名分析、地名元素间关系推理达到了期望的精度,并在面向诸如新闻主题追踪、金融征信中的地名匹配等多种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构建一个基于多语言本体的跨语言信息检索模型,有助于用户通过该模型使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来获取不同语种的信息资源。[方法/过程] 通过本体设计及检索模型功能模块设计建立一个基于数字出版领域本体的中英跨语言信息检索模型,并利用Java语言及Lucene搜索引擎架构对该模型进行编程实现。[结果/结论] 多语言领域本体具有明确、形式化、共享、概念化、结构清晰等特征,可以作为语义层应用于跨语言信息检索系统之中,实现信息资源的语义表达。经测试,本文构建的模型能够较好地实现分词、查询扩展和语义关联等功能,促进跨语言信息检索向语义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利用社会化标签对电影资源进行标注已成为新网络环境下电影资源组织的新方式,构建电影资源本体对规范电影标签语义、提高电影资源检索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过程] 针对目前电影资源本体构建方法及构建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社会化标签构建电影资源本体的思路,在深入剖析电影标签与电影资源本体映射关系的基础上,揭示一种基于社会化标签的电影资源本体构建方法,并给出利用该法构建电影资源本体的详细流程。[结果/结论] 利用豆瓣电影中的标签数据集构建一个电影资源本体,并分析基于社会化标签电影资源本体构建方法的科学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协同信息检索行为实验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意义]对现有协同信息检索行为实验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为后续研究提供实验选择依据并提出具体实验设计建议。[方法/过程]根据文献调研结果,将典型的协同信息检索行为实验分为实验目标、实验对象、实验系统、实验任务、实验流程、实验结论6个方面,通过这6个方面的具体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对行为研究的影响。[结果/结论]协同信息检索行为实验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虚拟社区协同环境对检索效果的负面影响研究;显性与隐性协同信息检索行为的差异分析;实验研究成果在真实协同环境中推广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数据库建设是智库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调研国内高校智库数据库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相关服务提供现实依据和参考。[方法/过程] 基于中国智库索引平台,通过网站调研,对254所高校智库数据库建设现状进行归类和总结,重点分析37个高校智库数据库的建设情况。[结果/结论] 高校智库数据库建设存在建库比例低、智库知识库缺乏、合作共享少、智库成果开发利用度低、检索功能不强以及更新和维护不及时等问题,高校图书馆可以从加强智库专题库和知识库建设、加强智库知识资源共建共享、加快智库决策信息平台建设、提升智库检索功能以及建立数据库可持续发展机制等方面入手,加强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7.
张妙妙  丁一 《图书情报工作》2022,66(20):141-147
[目的/意义] 跨理论模型(TTM)广泛应用于健康行为改变研究中,回顾跨理论模型的发展沿革以及相关的人类信息行为研究,以期更好地认识信息行为在健康行为促进中的关联和影响机制。[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分析法回顾跨理论模型的发展历程,着重探究其中与人类信息行为相关的内容,以及二者结合的实证研究,初步总结了健康行为改变过程中各阶段涉及的信息类型和信息行为。[结果/结论] 对跨理论模型和人类信息行为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为今后探究不同改变阶段中信息类型、信息行为的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助力实证研究和策略制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了解专利与产业的映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整理归纳专利与产业的分类体系,分别阐述国外与国内专利与产业映射的研究现状,对比并总结其主要映射方法。[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国外本领域的研究早于且成熟于国内研究,映射方法主要有基于专家判定、基于交叉检索和基于概率计算3类,最后,指出各类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并对下一步国内专利与产业映射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在梳理国内外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兴起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对2012年以来北京市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典型案例的解读,从多个维度分析其所体现出的公共图书馆视域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为今后公共阅读空间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 以区域发展较为成熟的北京市为例,利用民族志、数据分析、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典型特点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发展对策。[结果/结论] 对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当代公共图书馆学的内涵和外延,对于强化公共图书馆治理、提高公共图书馆覆盖面和可及性、重建纸本阅读文化都具有重要价值,应从提高社会机构积极性、建立论证评估机制、制定规范制度体系和加强监督考核等方面推进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针对医学文本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语义图的多文档自动摘要方法,并利用其中的语义信息实现摘要主题的识别。[方法/过程]利用SemRep实现源文档概念及其语义关系的规范化抽取并构建语义图,从概念-关系-社区3个层次对网络图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抽取并生成摘要,利用概念-语义类型-类型分组三级映射实现对概念的归类,结合语义搭配模式对摘要主题进行划分。[结果/结论]通过对5种疾病数据集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有效识别出文献集中的核心内容,语义图中所富含的语义信息能准确地对摘要进行主题划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要实现"一带一路"多语种共享型数据库资源的有效利用,必须解决跨语言检索问题,基于已建"一带一路"数据库检索功能调查结果,分析"一带一路"多语种共享型数据库检索功能需求,以调研跨语言检索平台为视角,为"一带一路"多语种共享型数据库的跨语言检索功能设计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调研法和网络调研法,选取11个国内外典型的跨语言检索平台,从跨语言检索方法、跨语言翻译实现方法、检索功能设置、检索结果呈现、界面与检索支持语种6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其实现方法。[结果/结论] 为"一带一路"多语种共享型数据库的跨语言检索功能设计与开发提出策略:应采用基于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的提问式-文献翻译方法,实现多种检索功能,应用可视化技术呈现检索结果,提供多语言检索界面和资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通过建设专题数据库解决当代世界中国学研究存在的域外中国知识难以获取、对舆情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人物间关联等问题。[方法/过程] 从数据采集、加工整合和检索利用阶段,分别论述世界中国学专题数据库的设计方案,并以华东师范大学世界中国学数据库为例,介绍其数据采集、加工整合和检索利用情况。[结果/结论] 通过建设世界中国学数据库,可以促进对在域外进行中国问题研究的重要人物、重要机构、重要研究领域以及人物间关联的发现。此外,该数据库还为学者们开展更深层次、更多维度的相关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针对技术研发端与产业需求端的信息对接问题,建立一套利用本体技术实现专利技术知识表示和供需信息知识匹配的知识组织模式,以提高供需对接质量、促进专利技术的产业化。[方法/过程] 从专利技术供需对接的内容与流程出发,设计专利技术供需信息匹配框架,对其结构和应用过程进行描述;以变量农作机械领域为例,基于语义TRIZ理论与结构化本体构建方法,分别构建领域本体、专利技术供给本体和专利技术需求本体,设计供需匹配模型,并对专利技术供需信息匹配任务及其知识关联进行形式化描述。[结果/结论] 通过对专利技术供需匹配工作流中的知识单元分析和对供需匹配任务求解过程的理解,综合本体技术、语义TRIZ、知识与任务的形式化表达研究等,提出一种新的利用本体技术求解专利技术供需匹配任务的知识组织思路和方案体系,在方法论研究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为下一步具体平台研发提供研究框架与实验原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对科学数据用户相关性线索与标准间关系进行研究,探索数据选择过程中线索与标准发挥的作用,从而为开发智能搜索引擎,提高检索效率提供依据。[方法/过程]选取36名农业领域的研究生,通过出声思考、全程录像和事后访谈的方法研究他们的科学数据检索行为,并使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行为记录报告进行分析。[结果/结论]识别了用户相关性判断使用的科学数据特征集合,建立了科学数据相关性线索集和标准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科学数据线索与标准间映射关系,初步探索了科学数据用户相关性线索与标准的使用模式。  相似文献   

15.
王颖  张智雄  孙辉  雷枫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6):119-128
[目的/意义]构建国史知识检索平台,提高用户获取国史知识的效率,促进国史宣传和教育。[方法/过程]提出基于本体的国史知识检索平台构建思路与总体框架,在构建国史本体知识库的基础上,采用Neo4j数据库作为RDF数据仓储,创建基于Solr的实例索引、三元组索引和词条索引,针对多种检索需求设计实现检索引擎的执行流程、检索式构造方法以及查询处理算法,并为国史知识展示设计可视化实现方式。[结果/结论]构建国史知识检索平台,提供实体检索、查询问答、关联检索、时序检索及语义资源浏览等检索与浏览服务。该平台框架及关键技术实现方案可为面向领域知识的深度检索服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针对法律文献资源,设计一个统一的关联框架,以提高法律文献关联数据的质量。[方法/过程] 以我国法律文献的制定、修改和发布实践为基础,设计FRBR模型在法律文献上的具体应用方式。对法律文献资源进行分层描述,精确表达版本信息、格式信息;同时依据法律文献结构,对其细化切分,细化关联资源粒度;在此基础上设计URL规范和描述本体。[结果/结论] 试验验证表明:基于该关联框架构建的法律文献关联数据集,结构有序,关系清晰,资源粒度精细,对其执行SPARQL检索,能提供更快速、准确的检索结果,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