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从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从文化性创新的概念、多校区高校的基本特点以及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文化性创新的必要性和基本途径等几个方面入手,初步探讨了以文化性创新理论为指导,推动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翟志元 《成才之路》2021,(14):22-23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先锋,在管理工作的创新过程中要身先士卒,总结以往管理经验,学习优秀管理模范,并综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管理。在创新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班主任应该为学生树立榜样,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严格执行校方任务,还应该采取深入学生群体、优化班委选择、构建班级文化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重点阐述"以生为本,激励赏识"班级管理模式下小学班级文化的构建,结合当下小学班级文化构建现状,从制作班级名片,激励引导学生、评选班级之最,找出树立典型、培养学生自信,深刻感受快乐、给予足够尊重,张扬学生个性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其目的在于提高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水平,为班级管理工作有序推进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大爱是大学的根本,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营造健康、和谐、优雅的班级文化氛围是实现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以大爱精神为导向,加强大学班级软文化建设,就是以学生为根本,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论文阐述了大爱精神与大学班级文化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大学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班级管理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并针对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如何创建班级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淦 《文教资料》2005,(25):59-60
学生在校生活主要是在班级中度过的,生活质量主要是班级生活的质量,而班级生活质量的高低,依赖于学生在班级中获得的显性教育,以及班级文化满足他们发展需要的程度。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的生活方式,包括三种状态:最为显性的班级环境布置,最为隐性的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及处于中间状态的班级制度与规范等。创建班级文化要做到:1.营造文化性物质环境。文化性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微观物质环境,如班级中的标语、图画、图书资料、教学设施、学习园地、作品角、光荣榜等。这类物质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经常性的影响,能起到…  相似文献   

6.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案头渐渐摞起了厚厚的一叠关于班主任工作与创新精神的稿子。教师作者们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并非偶然,因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班主任的工作至关重要。   于是我也“众里寻觅”,编发了下面一组有关班级管理与创新精神的稿件,试图探讨一下班主任应该如何来挖掘学生自身存在的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   《开放班级管理,培养创新型班集体》和《创新是班主任管理的生命线》内容较相似,但切入点不同:前一篇从四个“开放”入手,从“开放育人环境、开放师生关系、开放学生空间、开放评价策略”四个方面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进而形成创新性的班级体。后一篇则是从营造创新型氛围、创新型监督机制、创新型的管理系统入手,改变班主任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赋予班级管理以鲜活的生命。二者尽管形式不同,但殊途同归——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的。   当然,班主任的“开放”、“放权”,并非“放任”。“风筝”飘在空中,线还牵在班主任的手里。《利用班级管理中的“导”和“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讲的就是在创新型的班级管理中如何把握“度”的问题。“放”即“人人有事干,个个有权掌”,让学生成为自我管理的主人翁;“导”即正确引导,及时纠错。张驰有度,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是班级德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班主任要大胆创新,不断完善班级管理制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培养其责任心;要细致入微,准确提炼班级文化,让良好的班级文化引领学生成长,培养其进取心。  相似文献   

8.
康维娜 《辅导员》2014,(24):29-29
班级是构成学校的基本单位,而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直接参与者,班主任的文化修养、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等,都会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成败起到重要的作用。人是管理的核心,创新是管理的灵魂。教育的创新呼唤教育管理的创新。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小学班主任,既要立足于现实,努力做好实际T作,又要着眼于长远,顺应形势,加强学习,不断创新,形成一套全新的班主任创新思维模式,达到事半功倍之效,真正使班级成为学生创新的沃土和摇篮。班级管理创新的基础:目标创新——由统一到分层学生是争强好胜的,  相似文献   

9.
搞好高中的班级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的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校风建设。结合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的实际情况,从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重心出发,总结出了一些实质的措施,以便于班主任有效的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首先从学生组织工作创新的主体;学生组织工作的创新方法两方面研究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模式,然后探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五个促进作用,分别是弱化班级组织的文化建设作用;强化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价值认知能力;促进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班级管理是以学生为核心的人的管理工作,由一个个细节组成,对细节的管理包含在班级管理的整个过程当中,精细化管理时代班级管理工作要做到时刻关注细节,从细节中了解学生,从细节处关心学生,从细节处影响学生,从细节上要求学生,才能保障班级管理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2.
正班级是构成学校的基本单位,而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直接参与者,班主任的文化修养、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等,都会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成败起到重要的作用。人是管理的核心,创新是管理的灵魂。教育的创新呼唤教育管理的创新。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小学班主任,既要立足于现实,努力做好实际T作,又要着眼于长远,顺应形势,加强学习,不断创新,形成一套全新的班主任创新思维模式,达到事半功倍之效,真正使班级成为学生创新的沃土和摇篮。班级管理创新的基础:目标创新——由统一到分层学生是争强好胜的,切合实际的目标会催人奋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工作量巨大,因此,要想使班级管理工作在有效的时间内产生巨大的实际效应,首先要以学生为核心,让细节管理贯穿整个班级管理工作。本文以实际教学经验为基点,对如何提升班主任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人本思想是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样,在中职的班级管理中,也应该遵循人本思想,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尊重,增强班级荣誉感,提升管理的实效性。本文分别从转变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思想;"差异性"的对待不同学生;基于学生实际,对班级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创建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几个方面阐述了以生为本,强化中职班主任管理实效性提升应该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日益受到教育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鉴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需要采取多样化的策略。而关爱学生,乃师德之要义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只有融入爱心,才能更好地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提升班级管理工作效率。因此,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融入爱心的策略需要从认知学生身心特点与规律、了解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探索班级管理新智慧、丰富班级文化活动等方面着想。  相似文献   

16.
王关喜 《文教资料》2013,(2):147-148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是基础、制度文化建设是保障、精神文化建设是核心。本文作者结合所带高中班级学生的实际,探讨如何通过提升班级物质文化、创新班级制度文化、凝聚班级精神文化,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奋勇争先,不断挖掘自身潜能,不断超越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17.
一年多来,从范海中学初中几个年级所做的调查情况和问卷结果来看,中学班级管理的主体是班主任,但各种管理活动的落实和实施却和学生不可分割,单纯地以教师为主导的管理很可能阻碍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各种班级活动也很难使中学生行为习惯得到改善。因此,中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差异化分析不同学生行为特点,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灵活根据实际和学生特点管理班级成为当前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班级是学生在学校的基本单元载体,班级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本文立足班级管理策略与实践,从“生活即教育”、情感为媒介、抓自我管理、导班级舆论、树班级文化、教育和感化违纪学生等方面,总结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班级建设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调查表明,目前高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着种种问题.本文在学生班级建设管理中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班级制度建设、目标制定、运行机制、团队辅导、文化品牌、沟通反馈六个方面来思考班级建设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快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德育为先。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以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小学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班级管理工作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