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探讨性别和体育运动对艺、体大学生身体意象的影响,采用多向度自我身体关系问卷对广东省五所高校的62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①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意象状况好于艺术专业大学生;②男大学生身体意象比女大学生身体意象更积极乐观;③体育运动对身体意象有积极影响作用;④性别和体育运动对身体意象具有交互效应;⑤性别和体育运动对艺体大学生身体意象具有主效应,同时具有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科学》2017,(6):9-15
"体育"这个词素有争议。今天我们把体育看成所有形式的竞争性的身体活动或是比赛,这也许是我们文化全球化不可避免的一个产物。"Sport"来自中世纪拉丁语"disportare",在古罗马时代,并不存在这个单词。但是,罗马人使用这样一些词:"运动员","竞赛",特别是"比赛、游戏"。在原始文献中,我们可以挑拣出两类与现代体育法相连的主题:在体育活动中出现的伤害主题和体现体育与政府关系的体育组织主题。在所有传递给我们的有关体育活动中出现伤害的案例中,运动员从未被归责。这可能是个镜子,反映了那个时代运动员的地位。审视古罗马时代体育运动有两条不同线索:身体教育和表演。体育锻炼对于身体而言至关重要,尽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只对观看表演感兴趣。很明显,在其他文化中,我们看不到类似的情况。在那个时代,通过举办体育活动,体育与权力的社会、政治关系已经开始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身体是福柯研究的一大领域,对身体为载体的体育运动研究中,借助了福柯概念系统。福柯视角下,体育运动过程中包含权力关系转移,在体育的话语结构下,所表现出的身体形态以及权力结构。本文通过简述福柯身体研究,呈现福柯思想对体育社会学思想的启发,话语建构下的体育运动,健身考古学的研究,以及西方体育研究者运用福柯思想的研究的相关研究,旨在呈现福柯身体研究的思想对体育社会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从身体的角度看体育的"智识"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体育是一种人类特有的身体运动方式,而"身体"作为人的存在的根本维度,与体育运动始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从"身体"出发,阐述了体育之育的真正目的与效用--开发生物脑体以及发展身体智慧,把体育从"纯粹的无法思想的身体教育"中解放出来,视"身体"为可以思考、充满"智慧"的身体,说明了体育在"智识"教育上的真正意义,从而从根本上脱离了身心"二元论"并有力反驳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错误认识,以求让更多的人自觉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之中,感受体育的魅力,树立起终身体育的观念.  相似文献   

5.
“运动态身体”是克里斯·希林身体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主题.希林以“肉身实在论”为理论基础对体育运动中身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质考察,提出身体是体育运动的源泉,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体育运动产生社会效应的定位场所.“运动态身体”也是一个未完成的概念,希林指出,现代东方体育运动的兴起无疑会丰富“运动态身体”的内涵.“运动态身体”为重新审视体育社会学的合理性提供了有益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6.
从身心关系角度,回顾体育运动与身体活动的历史关联,用现象学身体观分析目前人们在理论和实践中对体育活动产生的错误认识。认为:当代思想中对身体的再认识提高了体育的社会地位,但应防止其本质特征的消解;体育的本质在于对生活的意义,而非身体活动本身。  相似文献   

7.
从个人计划的角度分析了身体锻炼与幸福感的关系.采用个人计划分析方法(Per-sondl Project Analysis)、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对380名大学生被试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身体锻炼可由控制、评价和困难3个因素解释;身体锻炼类型与幸福感相关不显著;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高分组在体育锻炼的评价因素上的得分大于低分组且差异显著,消极情感两组在控制和评价两个因素上的得分均差异显著;体育锻炼可以作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有效预测因子,其中体育锻炼的评价因素对积极情感有预测效力,控制则对消极情感的预测效果更好.可能说明,作为个人计划的一种特殊的形式,身体锻炼与情感的关系比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科学》2017,(6):16-21
为继续阐赜体育学学科定性研究的方法论,以法国体育哲学协会主席Bernard Andrieu教授访问为契机,《体育与科学》杂志于2017年11月6日在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举办"体认的运动心灵塑造与显现论的运动身体图式"学术沙龙。此次学术沙龙基于Andrieu显现论、现象学和神经哲学的混合研究方法与程志理所提出的体认新范式,围绕活着的身体主体诠释何以可能,研究的进路和技术方法两个主要论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对话。对于如何在研究中介入活着的缄默身体,Andrieu提出了"浸没—显现"的"显现论"询证路线,程志理则基于口述史如何展开身体存在的丰富性,两者在交汇和碰撞中达成共识:身体是活着的主体,不可割裂,要想接近甚至完全呈现这一身体,应当在体验论和经验回述的质性研究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科学》2017,(6):59-66
作为现代性命题的"身体"是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正面临本土经验与西方理论、宏观结构与微观视角何以有效整合与对话等困境。基于跑步运动的本土实践,借助莫斯的身体技术概念,将身体技术类型化为个体惯习性、价值目标性、群体仪式性、制度规训性四种理想类型,并分别探究了不同类型的表现方式与实践逻辑,同时对可能的非预期后果进行了反思。身体技术这一中观层面的概念工具,是在研究视角上联系宏观—微观、考察取向上沟通结构—能动、解释维度上关联制度建构—日常生活、应用对象上涵盖竞技体育—大众健身的"最大公约数",并能够成为基于本土的实证经验,进行中西理论对话的共享平台。厘清身体技术的表达形式及其实践逻辑,根本上说是进一步总体性地回应体育运动和运动身体面临的现代性问题。促使现代体育运动回归人本取向,重现对于身体的尊重,也正是实现体育事业有序发展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0.
樋口聪教授以教育哲学、体育教育、美学的综合视野考察了感性教育和身体感性的问题,在教育大环境中的体育身体观上,超越了"体育性身体"的界限,而把身体视为人的整体(即教育性身体),并首次提出"身体感性论",充分肯定身体感性的存在价值和能动的创造性.在探讨感性与个性、感性与身体的关系的同时,强调实践性身体感性论的哲学和现实的意叉,并以全新的视角,对改善教育制度进行了发人深省的思考,为我国现代学校体育制度的发展和课程改革提供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西方身体社会学对体育现象的理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强调的是身体与心理经验在个体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体育是身体的展演,身体社会学对于体育现象有一定的解释性,本文旨在通过对西方身体社会学的理论梳理以及西方身体社会学对体育现象的解析,使我国体育学者对身体社会学有完整的了解,为解释体育现象提供一种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2.
福柯关于话语、知识、权利与规训等的哲学话题对当代社会哲学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为体育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启迪和借鉴。文章通过述评发现,不同体育研究领域在引入福柯身体视角进行创新研究时均有不同见解,这些研究为体育学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启示和宝贵的借鉴技巧。如何将福柯的身体思想在体育研究中进一步深化,并最终运用到现实的体育运动实践当中去,是未来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身体暴力"是铭写历史的样本,同样也是一个考察体育运动文明演进的重要视角.从古代对"身体暴力"的感性默认,到近代对"身体暴力"的规训克制,再到现代对"身体暴力"的理性拒斥,体育运动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划出了一道清晰、隽永的文明演进之痕,同时也书写了人类社会不断趋向文明的理性抉择.  相似文献   

14.
在对大学生身体条件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探讨大学生身体条件对体育运动参与积极性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身体条件好的大学生表现出很高的体育运动参与积极性,身体条件差的大学生表现出较低的体育运动参与积极性,身体条件中等的大学生则没有明显的倾向性。体育教学工作者要重点关注身体条件差的"弱势"群体,以便在以后的体育教学中更好的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的所有精神元素中,只有体育运动始终伴随着身体的强健与衰弱,这一切的历史和文化线索都深深印刻在人类身体之中,身体铭刻下了体育运动的历史片段。转向于身体视野的人类应该首先关注和捕捉体育运动的历史路径,身体与体育运动的哲学关系就是主仆之间最为信赖和忠诚的情感联系和道德依附。体育运动对于身体的关注,转向于竞技身体、艺术身体视野之中,希望从身体哲学中寻找到体育运动的哲学线索。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两对基本矛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两条主线一直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发展:一条就是教育理论,另一条就是整个体育的发展走向,其理论和实践反映到体育教学中就构成了“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体质论与技能论之间的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影响着学校体育教学的过去、现在,乃至将来。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这两对基本矛盾斗争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17.
从分析体育运动的身体内涵及后现代思潮与体育社会学研究之间的深度联系出发,确立了体育社会学身体维度的理论意义与理论构建价值.在此基础上,详述了米歇尔·福柯与皮埃尔·布迪厄在体育社会学身体维度的构建与推广上所实现的奠基性工作,以及两者分别推出的两条迥然相异的研究模式.最后从研究基础和研究方法两方面归纳了体育社会学身体维度对传统社会学理论的反思与增进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宗教与体育运动关系的流变经历了排斥、包容、认同与复调的演进过程,这一过程中呈现出了明显的悖谬性;宗教的神圣化与世俗化、政教合一与政教分途的结构性张力,以及自然身体、权力身体、个体身体,神圣和世俗化的身体镜像张力是促使宗教与体育关系呈现悖谬性的动因所在;二者的良性互构,以及人性与神性的复调是超越宗教与体育悖谬性的路径;具体表现为宗教的神圣性可以有效治理体育伦理失范;体育运动逐渐成为一种个性化、自由化的新的世俗宗教,其背后的意蕴是认同宗教性的人类自我超越精神。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体育与身体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光前 《体育学刊》2006,13(2):79-81
人们解读古希腊体育,往往只重视其促成和平的意义。实际上,古希腊体育的另一深厚底蕴还在于唤醒了人的身体意识,使身体彰显其魅力,获得了新的存在价值,忽视这一点,不仅是古希腊体育认识上的残缺,也是对体育的不公。在当代,理解体育与身体意识觉醒的关系,将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描述了在西方体育社会学中两种主要的体育产生根源——"体育起源古典时代说"和"体育起源近代说"的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这两种体育起源说的基本争论和身体与社会、个人和体育间的关联,形成身体维度介入体育起源说分析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由此在身体维度的视野下,凸显了体育起源古典时代说的身体机械论的特征,凸显了体育起源近代说中后现代思维模式下,对身体的理解及身体中介性、场域性的特征.最后,通过反思古典时代说与近代说中存在的对身体"虚化"抑或"实化"的两种预设,检讨两者对身体的认识遮蔽.在此基础上,以布迪厄惯习理论为理论出发点,借助体育惯习的概念对身体功能与身体意义的融合作用,尝试构建体育起源惯习说的理论解释框架,阐明体育起源是一种惯习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