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内容适配剖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意义]为提升用户信息接受体验的愉悦度,挖掘用户在不同场景的信息需求期望、信息搜索习惯和信息接受的偏好,并为用户所处场景适配内容是目前业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方法/过程]运用微聚合理论对用户情境进行多维度分析,并通过场景识别搭建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内容适配框架。从"场景-内容-情境"适配的视角出发,构建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内容适配机理模型。[结果/结论]以云舟知识服务空间为例,对其信息接受内容适配程度进行分析,规划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的内容适配路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深入发展,短视频在成为最火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同时,以其短小精悍,符合用户全场景化的阅读需求,正在成为移动互联网主流的内容消费形态。其中音乐短视频App"抖音"迅速崛起,并深受各个年龄阶层用户的青睐。抖音短视频的病毒式传播和内容的易模仿性,最终形成了全民模仿、全民参与的氛围。本文将以抖音红人@李佳琦Austin (抖音号166902759)为例,分析其在传播过程中的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国内移动图书馆开展服务的实际,对移动图书馆场景化服务进行了梳理,指出目前移动图书馆在开展场景化服务方面具体存在的不足,提出移动图书馆场景化服务需要改变现有以用户为中心的落地应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移动图书馆应以场景作为用户信息接受的触点,通过场景化信息接受情境的适配,找到用户信息接受体验的痒点,发掘用户信息接受的痛点,制造用户信息接受的爽点,形成移动图书馆场景化服务的卖点。  相似文献   

4.
场景兴起,万物互联——移动终端、传感器、社交媒体、大数据、定位系统的广泛运用,使得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日益场景化。本文从"时空"与"情境"的复合维度厘清了"场景"的概念,提出了当前新闻媒体场景化应用的主要思路:既要满足用户类型化的常规性需求,又要寻求其场景化的随机性需求。从新闻传收模式、受众场景体验、商业消费变迁的角度分析了新闻媒体场景化应用的必然性。场景化的传播可以在新闻采集方式、新闻制作形式、新闻传播样态、新闻获取场景四个层次上拓展,以实现用户不同场景的感知与信息的适配,为新闻实践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革新在改变社会组织形态和人们交往方式的同时,也重塑着传播产品的形态。在科学传播领域,科普信息的阅读行为场景呈现出移动化、日常化的特点。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型科学传播方式在传播效果方面体现出巨大的传播优势。本文以中国科协创办的"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为例,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内容分析法,发现移动化、日常化的科普信息阅读场景对科普公众号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题材选择、叙事方式、表达形态三方面。为了更好地适应移动化、日常化的阅读场景,科普创作还应在内容、互动机制、情感体验方面深入调适,以满足受众的科普需求。  相似文献   

6.
技术的发展,不仅重塑着媒介生态,也重塑着人们的媒介行为。电子时代的用户具有游牧民的敏锐性,形成了电子空间的知觉特征。本文通过对喜马拉雅FM等有声阅读平台的研究,认为移动音频平台所体现的用户在电子空间的知觉具有四大特征:需求多元化,强调对身体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满足以及根据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所做的功能调试;用户圈层化,形成了从内容使用者到内容创作者、从地缘社区到趣缘情感形成的圈层化发展;知觉场景化,用户基于不同的目的需求和方式需求形成了不同场景的知觉方式,同时与线下的场景有着共通性;认知图示交互化,在人与平台、人与人之间、人与技术形成多种交互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为解决移动图书馆信息过载与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间的矛盾,对用户所处不同场景的信息接受情境进行有效的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信息接受期望,以增强用户体验的愉悦度,促进移动图书馆服务创新。[方法/过程]引入场景化服务理念,以场景要素、用户信息行为与信息接受情境为主维度,构建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适配模型,规划信息接受流程。[结果/结论]以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适配模型为基础,运用协同过滤算法,实现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的场景推荐。  相似文献   

8.
姜泽玮 《出版科学》2021,29(5):31-40
以移动应用"微信读书""微信听书"为中心,围绕"内容""形态""场景""满足"四个角度,对移动新媒体有声书的用户使用现状进行量化与质化结合的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声书传播的问题与发展进行讨论.目前移动新媒体有声书传播包含"AI语音—文字有声化""真人语音—口语传播"两种声音与表达形态的对位,用户对二者的使用基本相等;用户收听内容以文学类为首,整体"重文轻理",且内容大多与用户自身职业(专业)无关;夜晚的卧室与白天的家庭起居空间为主要传播场景,"时间管理满足""情感满足""身体满足""知识满足""经济满足"构成有声书用户主要的使用满足.总体来看,内容的有限性、场景的封闭性、传播的交互性和声音的艺术性是移动新媒体有声书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四个重要问题,有声书的发展能否迈入新时代,取决于实践对这四个问题的回应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主题出版物具有高度政治性、实效性和导向性,利用融媒体技术构建的主题出版物营销场景能够更好满足读者的即刻情感,激发读者的消费意愿.不同类型主题出版物的"近身信息"需求、场景构建度、销售周期、数字化需求等场景构建要素不同,导向不同的营销场景形态,如历史地理类主题出版物宜构建融入地域风格的红色书店大场景,政策解读类、纪录类主题出版物适合020模式的环绕阅读空间中场景,科普类、虚构类主题出版物可考虑全媒体关联的线上阅读微场景.  相似文献   

10.
用户阅读行为不再只是读书,而是越来越深层次地嵌入用户的日常生活场景.以场景触发(scene touch)为基础的社会化阅读时代,恰当的场景构建成为培养用户阅读行为的关键入口.社会化阅读需把握算法推荐、社交功能、阅读社群等场景的构建要素,从个性场景与共性场景的构建、跨场景互动、内容的场景化呈现等方面不断完善用户的场景体验,提供与阅读场景深度适配的内容与服务.  相似文献   

11.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担负着巩固基层舆论阵地、壮大主流舆论的政治使命,场景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关键要素,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成为"场景"之争.场景意义的凸显带来是传播格局的变迁、用户地位的提升、信息消费场景的移动化转变以及用户对于信息的个性化需求的挑战.本文借助场景理论的研究视角,提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具体路径选择,从而真正发挥县级融媒体中心壮大主流舆论的政治使命.  相似文献   

12.
龚捷 《编辑之友》2016,(11):21-24
场景作为继内容、形式、社交之后的第四大媒介要素,深刻改变着移动阅读方式与读者需求.移动阅读需求呈现出移动伴随与碎片化、时空合一的个性定制和提前“半步”的预测与服务等新的发展趋势.因此,为适应场景时代移动阅读新趋势,充分发挥场景要素功能,移动出版发展可沿着运用场景进行移动定制出版、融入场景实现全媒体移动出版服务、构建场景生产移动阅读需求这三条路径渐次而行.  相似文献   

13.
王福  毕强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2):12-20
[目的/意义]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粘滞是阻碍信息接受的活跃性因素。降低信息接受情境粘滞度,增强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的"场景-行为-情境"适配功效,是提升移动图书馆场景服务能力、实现移动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关键。[方法/过程]通过探索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粘滞的形成动因,运用情境适配理论和阻滞增长模型理论,构建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粘滞模型;运用Matlab动态模拟移动图书信息接受的场景要素、情境要素和适配要素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粘滞的影响。[结果/结论]实验结果显示: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粘滞在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粘滞度过小会使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对移动服务场景产生剧烈的震荡作用,粘滞度过大则会使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场景过分依赖于信息接受情境。  相似文献   

14.
龚捷 《编辑之友》2016,(10):22-25
场景作为继内容、形式、社交之后的第四大媒介要素,深刻改变着移动阅读方式与读者需求.移动阅读需求呈现出移动伴随与碎片化、时空合一的个性定制和提前“半步”的预测与服务等新的发展趋势.因此,为适应场景时代移动阅读的新趋势,充分发挥场景要素功能,移动出版发展可沿着运用场景进行移动定制出版、融入场景实现全媒体移动出版服务、构建场景生产移动阅读需求这三条路径渐次而行.  相似文献   

15.
梁艳玲 《出版广角》2021,(15):91-93
"场景五力"理论重视对用户行为、情感的分析和感知,以此为用户提供适应性服务.在数字图书馆智能阅读场景的构建中,需要应用移动设备、定位系统、大数据等技术,这几项技术也成为构建智能阅读场景的关键因素.在5G与AI相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图书馆可以运用上述关键技术,构建智能阅读推荐、智能阅读导航、智能阅读咨询、智能阅读检索、智能阅读场景、智能预约座位等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16.
探索大学生移动阅读的需求特征和发展态势,为深入研究移动阅读理论和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实践提供借鉴.通过编制用户移动阅读诉求调查问卷,对湖南三所高校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移动阅读诉求的内容可分为个性、悦读、分享三重维度,研究证明移动阅读诉求的三重维度内部相关度高,用户需求强烈,图书馆以用户移动阅读诉求为中心开展移动服务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移动轨迹中蕴含着游客个体属性、旅游偏好、消费习惯、活动经历等重要信息,为旅游阅读的深层需求挖掘工作与场景化推荐服务提供了基础数据。基于移动轨迹数据与游客画像等信息,构建了融合式的移动轨迹节点模型及推荐应用,实现了旅游场景与游客阅读需求的画像描绘与形式化表述。结合游客移动轨迹与旅游阅读资源,设计了游客移动轨迹融合与旅游阅读资源推荐两个关键子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证明:基于移动轨迹融合的旅游阅读推荐模型充分应用了移动轨迹中包含的游客阅读需求与旅游场景信息,能够较好地为游客提供推荐阅读服务,具有较高的读者推荐覆盖度、精确度以及性价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移动图书馆的信息接受发生在特定的场景,如何有效地进行场景化营销,提升信息接受绩效是移动图书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已逐渐引起学界的重视。[研究设计/方法]基于移动图书馆信息行为规律的相关研究,结合市场营销和场景理论的研究成果,从用户信息接受体验视角,剖析了移动图书馆场景营销,进而通过“场景—行为—情境”的多维度适配实现信息空间再造。[结论/发现]移动图书馆场景营销不仅可以动态地锁定目标用户,为其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和多元化的一站式服务,还可以促进场景营销的不断迭代,为激发用户信息接受和刺激移动图书馆服务创新提供指导。[创新/价值]将场景纳入移动图书馆营销视野,为移动图书馆营销提供新的思路,提升用户信息接受的持续意愿。  相似文献   

19.
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正经历着以用户为中心向以场景为中心的转变。在此情形下,移动图书馆如何根据现有场景和情境的丰富程度以及不同维度情境要素在场景中嵌入的方式和程度进行信息接受的场景构建,从而将场景化应用落地为移动图书馆服务是当今图书馆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为此,以技术接受模型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为逻辑起点,运用七问分析法结合任务技术适配理论构建移动图书馆应用场景,并基于用户体验的愉悦度进行场景化信息接受情境配置的生态性、绿色性和智慧性迭代。结果表明,在移动图书馆场景化构建中,应突出场景的过程属性和功能属性,并将两类属性关联形成信息接受的痛点,通过对场景构建的演进迭代,使场景的体验属性、服务属性和用户属性更为明确,为移动图书馆场景化服务创新的落地应用提供借鉴和指导。图2。表2。参考文献29。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移动阅读的读者人数大幅增长,我们迎来了移动阅读时代,新的阅读习惯和消费理念形成.目前,APP传播和WAP阅读传播是移动阅读时代图书传播的主要模式,娱乐消遣型和实用型图书的畅销反映了读者追求娱乐、精神幸福的阅读需求.移动阅读时代图书传播要以读者需求为中心,在视觉文化和产业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依靠大数据技术进行个性化、多媒体化和融合化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