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教学重难点及教法说明 说课内容是“圆的面积”。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通过直观演示,把圆分割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圆的面积是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圆柱体、圆锥体等知识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学生操作、观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面积;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3)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问题的提出 圆面积公式的教学是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公式的推导也采用转化方法。大致的步骤是:先把圆等分成若干个扇形,拼成近似长方形,然后依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得到圆面积计算公式。但是,教学实践表明,限于课堂教学时间限制,运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难以使学生想出应该如此分割、拼补,从而归纳为已学过的求长方形面积的问题;难以让学生确信拼成长方形的面积和原来圆的面积相等;也不利于学生在学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同时,进一步领会“转化”这一重要的思考方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尝试运用电教手段,对改进圆面积教学进行了一次对比实验。  相似文献   

3.
老师布置我们预习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时,提示我们除课本中介绍的把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方法外,能不能把圆转化成其它已学过的直线围成的图形的求面积方法来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我们几位同  相似文献   

4.
问题:学生怎么会忘记公式的推导过程? “圆面积公式”的经典推导思路是: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将其拼成近似的长方形,最后根据长方形与圆的关系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趋于多样化,即圆不仅可以转化成长方形,也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纵观这些方法,不管将圆转化成什么图形,推导原理却是一致的,概括成6个字就是:先分再拼后推。  相似文献   

5.
高璐 《数学小灵通》2008,(11):29-30
昨天的数学课上,我们班学习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书上介绍的方法是先把圆剪拼转化成长方形,再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我觉得这种方法很有意思。晚上做完作业,我就找  相似文献   

6.
圆的面积”是九年义务教材第十一册的内容,是小学教学中的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是教学中的难点。关于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教材采用实验方法,把圆割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然后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S=πR2。以往教学时,由于受条件限制,要完成教材要求的运用“逐步逼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理解“极限”的思想,很难想象,最后导致学生仍然强记公式。如何在教学中体现“逐步逼近”的教学途径,并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极限”思想,突破教学难点,并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本期我自己设计…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学生怎么会忘记公式的推导过程?“圆面积公式”的经典推导思路是: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将其拼成近似的长方形,最后根据长方形与圆的关系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趋于多样化,即圆不仅可以转化成长方形,也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纵观这些方法,不管将圆转化成什么图形,推导原理却是一致的,概括成6个字就是:先分再拼后推。值得深思的是,尽管广大教师强调推导过程,也确实让学生动手剪拼圆了,然而过多少天后,学生记忆深刻的竟是公式,至于推导过程早忘得一干二净。难怪某教…  相似文献   

8.
张滨 《黑河教育》2002,(2):24-25
课题:圆的面积 目的: 1.使学生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圆面积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3.渗透极限思想,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难点:学生自己推导、总结圆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用较准确的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圆的面积》。教学目标1.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进行圆面积计算。2.利用已有的知识,运用转化的思维方法,经历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渗透极限的思想,初步体会知识间转化的神奇,体会数学的美。3.在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交流能力。第一次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师:同学们,你们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还记得吗?生:……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现在我们先来做个思维训练。大家手…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学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S=πr~2时,往往错把“2r”当做 r~2。产生错误的原因,一是对 r~2和2r 的意义不理解;二是把圆面积公式 S=πr~2和圆周长公式 C=2πr 相混。怎样使学生清楚地理解r~2≠2r 呢?我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一、从演示中认识概念。先复习长方形的面积概念及计算公式;圆的面积概念;再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教师演示教具,用割补法把圆切开(按教材方法割补)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接着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课前准备一个纸做的圆和一把剪刀)按教师的要求进行剪拼。并设计下列问题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思考: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  相似文献   

11.
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可以推导出圆柱体表面积的另一个计算公式。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把圆分成相等的16份,剪开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从而得到S=πr~2。根据这一方法,可以把圆柱体的两个底面各分成相等的8份,剪开后也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圆柱底面的周长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半径相当于长方形的宽)。把这两个底面拼成的近似长方形和圆柱体侧面展开后的长方形合拼起来,组成一个大长方形(或正方形),这个大长方形的面积就  相似文献   

12.
“圆的面积”一节教学体会民勤县教师进修学校周友文关于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材是通过把圆割补为一个曲边长方形,然后用极限的思想,以“直”代“曲”,得出圆面积计算公式的。对于无限的概念,极限的思想,小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因此,在数学教材中:所拼成的曲边长...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仅就“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谈谈具体做法和体会。一、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地获取知识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薄弱,单凭教师的讲述不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通过直观、演示,或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深,记得牢。因此,我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时,课前让学生用硬纸片做几个大小相等的圆,并且把每个圆分成十六个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小扇形。上课时,我要求学生仿照教材上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动手拼摆图形,学生很快就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中,圆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平面图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在教科书中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索得到的。先把用硬纸画的圆分成若干等份(十六等份),并剪成若干等份的(十六个)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小纸片;再用这些小纸片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然后由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S=πr2。因为在拼的过程中圆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圆的面积等于这个拼成的图形的面积。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真正参与研究过程,教师应该为…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2.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使学生初步感知极限思想。  相似文献   

16.
段海岩  一风 《山东教育》2004,(34):41-42
教学目标:1郾理解圆面积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2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类比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3郾渗透转化的思想,树立团结协作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概括圆面积计算公式。教学过程:一、引发旧知,蕴含新知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现在我们先来做个思维训练。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1郾用圆纸片对折看形成一个什么图形?(半圆)学生展示自己折出的半圆形,教师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上面图中的这条半圆弧的长度(实物投影)C2=2πr2=πr和这条线段的…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编排了许多思考题,这些思考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课内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解题思路,训练学生的思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抓多变,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在第六册教材的思考题中,有一类属发散思维型,它对于引导学生的思维由单一到发散,培养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8.
圆的面积     
本节教学内容为圆的面积(教材第115~116页),第1课时,新授课。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原因在于:1.对于圆面积计算公式学生不易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教材虽然采用了实验的方法,通过分割→拼合,由长方形面积公式导出圆面积公式。但是其实验过程比较复杂,小学生难以操作。  相似文献   

19.
一题多解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展学生解题思路.通过发散性思维方式了解物理学知识,开拓学习思维,进行举一反三的思维逻辑训练.本文就一题多解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作了详细归纳,以备一线教育工作者分享交流之用.  相似文献   

20.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形式,这种方法对于启迪学生思路、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有益处。本文以1999年天津市初二数学竞赛一道试题为例,从多种途径出发,通过多角度审视,介绍发散性思维在训练学生解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