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学术生态以及学术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学术生态危机是针对目前学术系统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新概念.学术界存在的生态危机的实质是学术成果原创性缺乏和学术可持续发展力的软弱.本文建议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尽快进行学术系统的生态建设,提高学术主体的创新能力,以促进学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学术生态视野下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要培养具有原创性技术创新人才,必须认识学术生态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相互作用,发挥系统中各种生态因子对技术创新人才的功能性作用。充分优化学术系统内部结构,建立完善创新联盟、学术联盟和学术生态三位一体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挥系统集成功能,增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旨在为推动网络学术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方法/过程]基于UTAUT模型和信息生态理论,选取小木虫社区为研究案例,结合网络学术社区的基本特征,引入信息环境激励性、信息质量、系统质量等自变量,构建网络学术社区用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模型的适用性通过检验,在网络学术社区中信息环境激励性、信息质量等均正向影响用户参与意愿,系统质量和用户参与意愿均正向影响用户参与行为,据此提出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风帆  夏园园  计彤 《科教文汇》2013,(30):104-105
学术生态与自然生态类似,学术生态各生态因子应和谐共处、协同进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只有达到并维护学术生态及其系统的动态平衡,才能保持我国创新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才能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肥沃土壤,才能促进我国自主型科技创新的突破和发展。建设和谐的学术生态系统,既是我国学术发展自身的需要,又是培养创新人才、实现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5.
杨红艳 《现代情报》2021,40(11):136-143
[目的/意义] 大数据时代的学术评价数据化,是指对有关评价的学术活动进行全面记录、存储、统计并形成有价值数据的过程,这是支撑对学术生态中各类对象的质量或水平做出判断的必要环节。数据化是实现"基于大数据的学术评价"的前提。[研究设计/方法] 本文对相关文献、概念和实践进行归纳分析,探讨了大数据时代学术评价数据化的难点及其应对策略。[结论/发现] 数据化的难点包括数据缺失或"隐形"、数据难获取、数据质量低、数据化成本高、数据化意识不足。应对策略包括3个方面,即搭建学术评价数据化的基本框架、变革学术评价的体系和流程、制定学术评价数据化的关键策略。[创新/价值] 数据化是当前学术评价急需却缺乏系统研究的一个领域,也是本文选题和观点的主要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审稿人行使学术话语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探索审稿人学术话语权的提升策略,为优化同行评议机制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梳理审稿流程,厘清各主体权利与义务,建立审稿人学术话语权运行机制模型,针对审稿人学术话语权行使现状提出优化策略。【结果】所提模型可有效模拟理想状态下的同行评议流程,为深入考察不同参与者争取学术话语权的博弈过程提供清晰视角,也为寻找提升审稿人学术话语权的策略提供契机。【结论】规范的同行评议流程和完善的激励机制可为审稿人行使学术话语权提供更好的保障,推动形成良好的学术生态,促进学术繁荣。  相似文献   

7.
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对学术生态的基本内涵与构成要素进行探讨;指出当前面临的学术生态失衡的相关表现,包括学术研究的失范、学术生态环境的失当、学术生态关系的失调等。同时,针对高校的学术生态建设,提出相关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研究生学术论文中多发的学术不端现象,探究此种现象对学术环境、学术生态和学术出版的侵蚀和伤害。【方法】 概括分析了研究生学术论文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表现特征及成因。【结果】 提出基于学术共同体的视域,从制度、规范、技术层面构建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体系。【结论】 科技期刊应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学术出版环境,促进期刊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术泛化、功利学术、重量轻质等,构成了当今中国学术界的基本生态,由此造成我国学术论著质量普遍不高。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人们缺乏对学术的真正理解。只有真正弄清学术的真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不良的学术生态,进而提高我国学术研究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0.
述论学术真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泛化、功利学术、重量轻质等,构成了当今中国学术界的基本生态,由此造成我国学术论著质量普遍不高。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人们缺乏对学术的真正理解。只有真正弄清学术的真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不良的学术生态,进而提高我国学术研究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