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从话语权视角构建学术期刊四维评价框架,推进话语权与期刊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方法】采用文献调研、比较分析等方法梳理国内外期刊评价的研究现状,对话语权与学术话语权的概念进行界定,论述学术话语权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术期刊四维评价框架与学术期刊话语权提升策略。【结果】学术期刊话语权由主体、内容、客体、渠道、效果5个话语形成要素有机配合、相互作用而成,其评价可从引导力、原创力、影响力和传播力4个维度展开,评价方法可从数据获取、数据分析、模型构建和模型应用4个方面进行创新。【结论】以多维度、多要素、多指标、多方法融合评价学术期刊话语权是大数据环境下的必然选择。要提升学术期刊话语权,就要树立学术地位,挖掘热点领域,构建多元立体的传播格局,紧跟全球挑战和需求变化,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
开放同行评议利弊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开放同行评议的利弊,为更好地开展开放同行评议提出建议。【方法】 在简单概述开放同行评议的基础上,分析了开放同行评议的利弊,最后提出完善开放同行评议模式的建议。【结果】 开放同行评议能够提高论文质量、避免审稿人滥用职权、促进知识交流、消除作者和审稿人之间的等级关系,以及改善审稿流程。同时,开放同行评议也存在一些弊端,包括增加了编辑和审稿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公众评议观点受质疑,失去不愿实名审稿人,审稿人刻意评议,作者违心修改论文等问题。【结论】 将“允许匿名”作为从盲审到开放同行评议的过渡阶段,丰富开放同行评议理论,强调编辑角色和完善评议体制可进一步改善开放同行评议模式。  相似文献   

3.
学术期刊公开同行评议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学术期刊公开同行评议的主要形式及其发展现状和趋势,为今后网络公评系统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参考现有的代表性公开同行评议期刊评审流程,提出建立网络公开同行评议的标准流程需考虑的质控指标。【结果】建立网络公开同行评议的标准流程需要考虑:论文提交后的快速审查标准、审稿人的选择或自荐标准、审稿意见书的标准、审稿时限的标准及论文接收的标准等。【结论】网络公开同行评议需建立能更大范围推广的标准流程,为学术期刊审稿模式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出科技期刊同行评议可检验规范最佳实践,为国内科技期刊的同行评议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国际高水平期刊同行评议的案例分析,总结其经验和特点,以此为借鉴,针对国内科技期刊同行评议中的问题,形成最佳实践。【结果】 围绕同行评议的三方主体——审稿人、编辑、作者,详细阐述各自的最佳实践。审稿人、编辑、作者这三方主体在同行评议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因此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同,每一方主体在评议前、评议过程中及评议完成后都需要遵从一定的规则、完成一定的工作,以维护学术诚信,保证同行评议的科学、客观、公正。【结论】 同行评议可检验规范最佳实践建立在对国际高水平期刊同行评议实践分析的基础上,具有详尽性、通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有利于改善国内科技期刊同行评议的客观性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引入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ailure Mode 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FMECA)方法分析同行评议的可靠性,为编辑部提高同行评议质量并科学分析其可靠性提供策略建议和参考方法。【方法】 对一般同行评议进行系统定义和划分,结合其特点对工程领域常用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FMECA 进行适用性改进,并用此方法分析同行评议系统。【结果】 找不到合适的审稿人、审稿时间长、审稿意见不准确、审稿意见不公平、审稿人意见不一致及录用决定错误是危害性较高的故障模式,应在实际工作中对其特别关注。【结论】 为了降低故障模式的危害,可以考虑根据实施难度和成本,有选择地降低故障发生概率、严酷度等级或故障检测的难度。此外,应重视编辑部数字化、审稿人遴选及对同行评议过程的各项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我国学术期刊实现有效同行评议的策略。【方法】 针对我国期刊同行评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参考国外期刊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从顶层设计出发,探讨我国学术期刊在改善同行评议制度中可采取的措施。【结果】 提出加强政策的支持和鼓励,完善评审专家队伍,优化审稿方式和健全评价与反馈制度,提高学术出版质量的具体方法。【结论】 上述四步措施有助于实现同行评议在学术监督与把关中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研期刊同行评议现状,深入了解审稿人对审稿行为的认知和态度,以探讨提高审稿时效和质量的对策。【方法】基于传统同行评议模式,以审稿人为研究对象,针对同行评议的重要性、审稿投入、接受或拒绝审稿原因、激励措施以及审稿专家遴选5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审稿人认为稿件的创新性和科学性最重要,且审稿意见能显著提升论文的结果和讨论部分的质量;审稿人的实际审稿时长通常在3天以内,审稿人认可14天的审稿时限,并认可具有高级职称或被编委推荐的学者成为审稿人。【结论】期刊编辑部可以通过加强与审稿人的沟通来缩短审稿时间、提高审稿效率;通过适时遴选青年审稿人,补充、活跃审稿人队伍;通过积极建立多元化审稿工作回馈机制,建立稳定的高质高效的审稿人队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同行评议参与者角色特征信息,在角色转换过程中,根据角色信息的关联测量角色差距,通过角色建设缩减角色差距,提高同行评议质量。【方法】采用实证分析法,从Publons平台中获取2019年Global Peer Review Awards中Top 1%in Cross-Field的审稿人行为特征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提取同行评议参与者所承担的角色,利用结构方程拟合同行评议参与者角色信息关联模型。【结果】同行评议参与者中的“科研角色”“评审角色”和“编辑角色”三者呈正相关,“评审角色”和“编辑角色”之间相关性最强,“科研角色”与“审稿对自身科研的影响”之间呈现负的弱相关性。【结论】鼓励学者参与审稿,并根据精力适量审稿;鼓励扮演不同学术角色,促进自身科研水平提升;鼓励共享审稿经验,以提高年轻学者的审稿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同行评议参与者角色特征信息,在角色转换过程中,根据角色信息的关联测量角色差距,通过角色建设缩减角色差距,提高同行评议质量。【方法】采用实证分析法,从Publons平台中获取2019年Global Peer Review Awards中Top 1%in Cross-Field的审稿人行为特征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提取同行评议参与者所承担的角色,利用结构方程拟合同行评议参与者角色信息关联模型。【结果】同行评议参与者中的“科研角色”“评审角色”和“编辑角色”三者呈正相关,“评审角色”和“编辑角色”之间相关性最强,“科研角色”与“审稿对自身科研的影响”之间呈现负的弱相关性。【结论】鼓励学者参与审稿,并根据精力适量审稿;鼓励扮演不同学术角色,促进自身科研水平提升;鼓励共享审稿经验,以提高年轻学者的审稿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借鉴知名科技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在“韩春雨事件”中的作用与表现,探讨中国科技期刊在学术争议中的处理流程与应对策略。【方法】 采取典型案例法,对事件的关键节点与当事期刊的处理流程进行分析。【结果】 中国科技期刊和科学共同体在应对学术争议时存在发现机制缺失、互动机制不足、职能缺失等问题。【结论】 中国科技期刊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建立常态化与专业化的学术评议委员会与专家库,加强防治体系建设,提升学术争议事件的处理能力。加强与科学共同体的合作、自治与调节监督,有助于促进科技期刊的机制建设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聚焦开放同行评议中“内容公开”这个方面,提出实施同行评议内容公开的具体建议及优化策略,以期为我国科技期刊开放同行评议出版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文献梳理、数据库检索、网络查询方法掌握国际开放同行评议期刊现状,并通过案例法对已经实施同行评议内容公开的几种典型期刊进行案例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方法了解磁共振学科领域学者对同行评议内容公开的态度和见解,以及对各种措施的认可程度和倾向性。【结果】基于调研分析结果,归纳对比同行评议内容公开不同实施细节上的优势、劣势;针对同行评议内容公开的科技期刊出版实践,分别从公开要素、呈现方式和内容选择性以及解决“审稿人压力大”和“稿件处理周期延迟”问题这4个具体方面,梳理总结出一系列可供借鉴的实施方案并提出若干条具体的策略建议。【结论】我国科技期刊开放同行评议无论是体量还是创新模式都落后于国外大型出版集团。我国相关领域期刊推行同行评议内容公开具备领域内学者意愿基础,是有必要并完全可行的。基于所提出的同行评议内容公开实施策略建议,我国科技期刊可积极地、逐步地探索开放同行评议的创新实践,促进我国期刊学术出版中的同行评议向着更加开放、透明、高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国外学术出版机构参与开放科学建设的具体实践,为我国学术出版开放科学建设提供借鉴。【方法】通过网络调研和文献梳理,对国外10家学术出版机构的出版实践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其在科技期刊、科学专著、科学数据、同行评议等方面的实践举措与开放模式。【结果】国外学术出版机构的出版模式以金色开放获取为主,但开放资源占比各有不同。开放出版资金运作以资源处理费为核心,同时出现集体支付、众筹等可持续开放出版实践。国外学术出版机构通过弹性开放政策逐步推进科研数据、同行评议报告等附属研究成果同步开放,丰富学术交流生态。利用资源平台集成多种类开放资源,方便用户访问和使用。【结论】我国学术出版机构应顺应开放科学发展态势,调整出版业务结构,推进期刊开放出版业务纵深发展,横向扩展不同资源载体的开放科研成果。关注以作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满足作者的开放出版需求。构建跨部门的开放协作网络,集成内容、资金、出版服务与资源平台,提升开放出版的集体效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从系统论视角出发,分析学术出版过程中出现的信任危机,提出应对危机的策略,从理论和技术上提高同行评审工作质量,提升同行评审的信任度。【方法】 以文献调查和案例分析为主要方法,综述已有的关于同行评审现状和问题研究以及信任危机的相关理论,结合案例,从社会、经济、文化等不同角度剖析同行评审体系存在信任危机的原因,最后针对同行评审体系的问题和各方面原因,结合目前国内外的创新尝试,提出应对策略。【结果】 社会转型时期,同行评审主体之间缺乏完全信任,传媒影响加剧了同行评审参与主体之间的信任危机,同行评审客观性与审稿人主观性之间矛盾不可调和使同行评审信任危机无法消除。【结论】 通过设立同行评审内部的监督机制、重视传媒影响、完善网络同行评审系统平台,巩固同行评审信任,促进学术出版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借鉴国际科技期刊同行评议的经验,进一步推动中文科技期刊同行评议方式的研究、改革和实践。【方法】 通过文献综述和网站调研的方法,介绍国际上第三方审稿平台的运行模式和发展状况,提出创新国内科技期刊审稿方式的建议。【结果】 独立于期刊的第三方审稿服务颠覆了传统模式中审稿人、作者、编辑之间的关系,具有公开、公平和公正的特点,既可以加快期刊内容的传播速度,又能提高审稿人的积极性,还能提高稿源质量和期刊质量。【结论】 由期刊集群建立第三方审稿服务平台,可规范服务流程,在我国科技期刊领域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科技期刊学术短视频运营评价指标体系,探讨科技期刊学术短视频运营策略,促进科技期刊与短视频融合发展。【方法】采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案例分析与德尔菲法等研究方法,构建科技期刊学术短视频运营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运营策略。【结果】基于内容运营、用户运营、经营效益与传播效果4个维度构建了包括10项二级指标和32项三级指标的科技期刊学术短视频运营评价框架,为科技期刊学术短视频运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结论】科技期刊学术短视频运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正向的评价效用,可以利用考核指标提升学术短视频的运营效率。科技期刊运营者应重视内容运营规划,重点增加粉丝数量,强化目标用户管理,提升学术短视频传播效果,持续优化运营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日本医学期刊在投稿、评议、存档及出版后等出版流程中的出版伦理规范现状,为我国医学期刊的出版伦理规范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日本医学会129种期刊在官网上公布的征稿启事、稿件要求或范例、审稿办法、编辑流程等文件为分析材料,通过编码对出版相关的伦理规范内容进行叙述性统计。【结果】129种期刊官网上都有覆盖出版全流程的伦理规范内容,作者、编辑、审稿人皆有对应的出版伦理规范,也有处理学术不端及不当行为的统一流程。整体上出版伦理规范较为公开、透明与专业,且能在与国际通用规范接轨的同时兼顾本国医学研究实际。【结论】我国医学期刊应提升出版伦理意识,完善出版伦理规范并注重灵活性与原则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开放注释理念下的出版后同行评议实践方案,为我国期刊完善评议形式、促进科学交流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介绍开放注释与出版后同行评议结合的优势与适用性,分析我国相关实践及不足,提出改进对策。【结果】开放注释具有可发现、可关联、可重用的特征,有助于实现参与、互动、透明的出版后同行评议,我国期刊可结合自身实际,通过优化平台建设与功能布局、规范角色协调与流程管理、重视内容监管与版权保障,发挥开放注释优势,推进出版后同行评议的发展。【结论】Web 2.0环境下,开放注释在民主知识交流、开放科研协作等学术出版流程中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可有效助力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国际大型出版机构和高水平期刊的同行评议实践进行分析,总结其特点,寻找可供借鉴的方面。【方法】 选取国际上一些高水平科技期刊,包括商业出版机构Elsevier和Nature出版集团的期刊,学协会出版机构OSA的期刊,以及PLoS ONE和Cell期刊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结果】 国际期刊的同行评议一般有相对比较完整、细致的规范,科学的组织流程,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评议结果更详细、透明,更具建设性,因此,也更易被被评议者——稿件的作者接受。【结论】 国内科技期刊应制定详尽的同行评议政策,充分发挥编委在同行评议组织中的作用,提供有效的保障手段,为审稿人提供多样化的激励机制,也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国际组织的相关政策和指南,通过这些途径进一步提高国内期刊同行评议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学术研究成果同行评议不同模式,探讨在开放获取发展过程中如何促进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和学术成果的快速传播。【方法】对国外同行评议的几种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介绍了这些同行评议模式的特点、流程、管理方法等,并对基于网络的开放的同行评议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结果】开放的同行评议模式加强作者和评议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推进学术研究成果的快速出版。【结论】随着开放获取的出现和发展,开放的同行评议模式将成为学术研究成果评议方法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20.
eLife期刊特点及其学术质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更好地促进我国科技期刊包括OA期刊的发展提供借鉴。【方法】从e Life网站导出其创刊至2014年的文章数据分析其发文量及发文学科,电话采访e Life作者、审稿编辑了解其审稿流程及特点,挑选30篇文章请6位专家评价其学术水平。【结果】e Life审稿特色在于审稿人之间可以交流互动,审稿编辑归纳最终的评审意见,送审至接受平均时间在90天之内,其发文学术水平相当于PNAS。【结论】e Lfie采用专家办刊模式,调动科学家的积极性,为作者提供优质服务,同时打造了简单实用的期刊平台,但其花费巨大,后续如何维持其可持续性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