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所谓广告,就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形式,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一种宣传手段。广告中有各种符号及由各种符号构成的文本,根据跨文化传播学的分类,我们把符号分为语言型符号及非语言型符号,其中语言型的符号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非语言符号则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声音、图像以及背景音乐等。从跨文化传播学角度来说,语言型符号是主流,但是非语言符号也发挥着重要的补充作用。本文以广告中的非符号语言为例,对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符号在相异文化间流动,他们通过跨越文化元语言集合的符号活动进行彼此间的交换和理解。在移动社交中,短视频更能实现直观、通俗的传播需求,进而能高效地聚合多重符号意义。本文以"英国小哥看中国:解码新时代"系列短视频为例,通过符号叙事研究探讨短视频文本中运用了哪些跨文化符号?短视频跨文化符号叙事的过程是怎样完成的?本文基于对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的叙事分析,揭示了共同解释项的跨文化锚定、跨文化符号的视觉传达、文化间同质性符号建构等过程,我们认为:第一,短视频跨文化传播中的中国文化符号已生成多样化的新符号,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动态聚合才能构成一个完整意义的全文本,进而得以实现民族凝聚、精神激励、价值整合的跨文化符号传播功能。第二,中国故事的跨文化传播应当特别关注非语言符号的叙事功能,符号互动的核心在于"意义的互动",短视频的跨文化叙事使多层次、多元的文化能够被转化为灵活动态的符号文本,进而通过发出者和接收者的文化间互构生成可沟通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3.
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认为: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基本要素.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类最重要的符号系统,是人类传播最重要的工具.符号学家朗洛将人类使用的传播符号分为两部分: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人们在传播过程中,常常把精力放在用语言符号来反映事物、表达意思方面,在许多传播学者看来,人们在传播活动中无意流露出的非语言提示,比有意发出的语言符号更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符号开始融入外国电影并逐渐受到全球受众的关注。本文就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系列中的中国文化符号的应用及传播为例,对好莱坞电影文化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内容以及传播过程中的不同因素的考量和受众进行分析,总结好莱坞常用的中国文化符号传播策略与手段,以期促进中国电影市场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传播,实现中国文化符号的全球传播,塑造更为正向良好的中国形象,实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与共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社会各界逐渐注重对民俗文化活动的关注和传播,民俗文化活动中包含大量利用不同种类的非语言符号进行的非言语传播,表达了一个民族特有的情感、信仰及道德观和价值观。本文以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和上巳节成人礼大典为例,通过对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特征和媒介适应性进行对比,分析民俗活动中非语言符号的特征及非言语传播的重要性。加强对民俗文化活动中非言语传播信息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和继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电影《赤壁》为例,从身份、制度及内容三个方面对跨文化传播中民族文化符号意义的象征性参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通天塔》为例,浅析非言语语言是如何进行跨文化的传播,并在跨文化传播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最后作者对影片中跨文化传播的思考。本文选取影片中具有代表性的非言语语言的传播镜头以及故事,运用霍尔理论从非言语语言的身势动作、空间距离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影片中的点睛语句"最暗的夜,最亮的光"可以映射出作者对跨文化传播的乐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非言语语言在跨文化传播中是非常重要,并且呈现积极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非语言传播是人类传播方式的重要方面.在电影世界里,非语言传播包含的意义十分丰富和深远.电影<时时刻刻>是一部优秀的奥斯卡获奖电影,它的非语方符号诸如颜色、人物外貌、蒙太奇语言、实物符号和音乐符号的运用独具特色,对于阐释影片主题、刻划人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大众传播符号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非语言符号,在传播信息时所起的作用并不亚于语言符号甚至大于语言符号,传播学者研究认为:在人际传播活动中,人们所得到的信息总量,只有35%是语言符号传播的,而其余65%的信息由诸如服饰外貌、表情行为等非语言符号传播。其中服饰这种非语言符号所负载的信息尤其丰富。但以往研究较多的是其所负载的文化信息,服饰负载政治信息,在政治事务中的传播作用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将以个案分析展开研究,以寻求政治人物完善媒介形象、最有效地传播政治信息的某些规律。政治领导人个性化服饰中的政治信息作为非语言符号的…  相似文献   

10.
《鲁豫有约》主持人角色的非语言符号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视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的传播形式由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组成。一个成功的谈话节目主持人需要通过符合栏目风格、体现个性特点的非语言符号丰富电视画面语言、深化谈话内容、实现理想的传播效果。通过对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品牌谈话节目《鲁豫有约》中主持人角色的非语言符号分析,归纳适合于电视谈话节目的非语言符号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11.
彭敏 《传媒》2011,(11):73-74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同民族、不同语种间社会成员的交流日益频繁,双语种乃至多语种交流也日益成为普遍现象,与此同时,非语言符号的运用成为人际传播的重要手段。在大众传播中,如何更好地利用非语言符号,充分发挥其作用,越来越为业界和学界所关注。非语言符号的特点传播学学者韦尔伯·施拉姆和威廉·波特在合作撰写的《传播学概论》中认为,所谓非语言符号,是指语言、文字、图画以外可以通过感官  相似文献   

12.
视觉图像在当今的不同文化的传播中所产生的作用越来越大,视觉图像作为视觉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只极具人气的充气大黄鸭成功环球旅行,受到不同民族种族的人们的追捧,荷兰艺术家霍夫曼取材于小孩子洗澡时的橡皮鸭子基础上形成的充气大黄鸭,这个极具特色的视觉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引起了人们的共鸣.本文旨在研究充气大黄鸭这个视觉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如何减少不确定性和意义差异,从而在共通的意义空间中交流传播以及视觉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装电视剧在跨文化传播中给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造成了解码的困扰,其中语言符号是造成误解的重要原因.以中国古装电视剧中语言符号使用的问题为切入点,将语言符号转化为不同符号进行解码,提出进一步加强中国古装电视剧的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4.
毛薇薇  陆之瑞 《传媒》2015,(13):56-57
副语言从专业角度来说是信息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现代语言专家索绪尔(20世纪瑞士语言学专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后人称他是现代语言之父)把人类的“一切信息传播活动归结为符号传播”,又把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是指除了语言文字以外的各种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负载信息的一些标志或记号,如体语(人体表情、姿态和动作等)、服饰、图形、陈设布置、时空距离、运用调节等”.  相似文献   

15.
战泳霖 《青年记者》2017,(21):98-99
跨文化传播活动自古就有,而对其的系统研究则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1959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被公认为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开山之作,作者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被誉为“跨文化传播学之父”.书名“无声的语言”点明了全书的中心思想:人们不需借助语言即可交流.本书考察了语言之外的其他文化系统,首次为跨文化传播中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搭建了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6.
王楠 《声屏世界》2014,(2):23-25
在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中,非语言符号传播是出现频率不亚于语言符号却往往被业内人士忽视的一种传播行为。非语言符号和语言符号的有机融合能够起到相辅相成的传播效果,发挥辅助语言表达,强调语言信息,把握采访节奏以及展示媒体风采等功能。非语言符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类是语言符号的伴生符,第二类是体态语言,第三类是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①本文尝试从造型语言、身体语言和环境语言几方面去探讨出镜记者非语言符号的传播技巧。  相似文献   

17.
王国庆 《新闻世界》2014,(5):250-251
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通过利用符号进行"编码—解码"的活动来实现信息的传递,文化的差异会导致同一符号的所指大相径庭,从而影响传播效果,因此跨文化传播者作为不同文化交流的节点,需要找寻不同文化中表示相同意义的符号,并对其进行编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跨文化传播中的意义最大限度的被受众所了解。天主教对传统的圣母画像进行"二度编码",将中国传统的象征符号融入天主教文化之中,寻找两种文化共通的意义空间进行跨文化传播的做法能很好的诠释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陆敏 《新闻界》2012,(21):31-35
本文将关注点放在以电影为介质的跨文化传播中。以李安电影《喜宴》为例,展开分析并阐述了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中的"谁在说","怎样说",以及"说了什么";进而深入到电影的受众反馈中,进行受众文化心理分析,探究有限样本所能呈现的传播效果。研究最后探讨在跨文化的语境中,电影如何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符号学的原理,针对一部充满中国元素的好莱坞动画大片《功夫熊猫》,从电影剧本、技术手法、影片风格、受众心理四个方面入手,对影片的成功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传播中符号学在电影创作的具体运用,阐明了电影创作过程中充分运用本土化符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漫威电影为研究对象,在全球传播的视野下,结合跨文化传播的理论,解构漫威电影中的文化要素和价值观念。研究漫威电影的选题与角色设置技巧、虚拟符号以及文化价值观传播行为等,对提高国产电影尤其是国产动漫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