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使作文教学走出“学生厌写,教师厌教,耗时耗力,效率不高”的怪圈,我开展了“指导学生自由习作”的探究,不断更新作文教学观念,打破种种禁锢,回归学生以题材选择、思想表达、语言运用等诸方面的自由,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事实上,如果不加指导而让学生自由地写,实际上增加了取材、构思的难度,学生往往茫茫然。在自由习作实验中,我们充分拓展教学时空,实施有效指导,适时为自由习作导“源”、导“路”、导“改”,春风化雨般地滋润自由习作田园,使自由习作越“走”越好。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提出了习作“自由表达”新观念。怎样让学生充分发挥习作主体作用做到“自由表达”呢?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的指导应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如何以学生的心理为抓手,引导学生在习作天地里自由驰骋,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的指导应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如何以学生的心理为抓手,引导学生在习作天地里自由驰骋,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这样的习作指导课学生很感兴趣,因为它命题的范围广,且有利于互相交流,资源共享。这样“一题多作”,开辟了学生自由习作的天地,还给学生一片自由习作的蓝天。真正实现了“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达到课标关于习作“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的目标,教师可以通过不拘一格定内容,各取所需选材料等方法让学生解除束缚,自由表达;通过一意多写,旧文新作,同题求异等方法引领,让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个性化在课程改革中成为热点词,不少教学改革将个性化作为核心标识。习作教学也竭力倡导“个性化表达”,《语文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不难看出,“自由表达”、“创意表达”、“想象表达”,这是习作教学走向“个性化表达”的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8.
新课改以来,以倡导自由表达为核心的还习作以"自由"的作文教学理念(即"自由习作")逐渐成为作文教改的一种主流。然而,由于对"自由习作"内涵的解读各有不同,以致实践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及教学效果也各不一样。试以"自由习作"有关课题实验的实践体会,从"心灵层面"观照、探析自由习作的本质内涵及教学意义。以谋求在学生习作过程中能够真切、辩证地改进指导策略,消除人为束缚,还学生表达以自由。  相似文献   

9.
张红霞 《新疆教育》2012,(21):126-126
新课程呼唤习作本质的回归,强调习作训练要从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出发,与学生的生活挂钩,还学生习作本来的面目,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尽情表达,用充满个性的语言表达,写真体验,抒真感情,展现出学生习作的童心、童真、童趣。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相似文献   

10.
如何指导学生习作?新课标这样说:“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一思想在呼唤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相似文献   

11.
设计评析 本设计最大特色是“有趣、有效”。具体体现在:1.有趣。本教学设计破除“范文式”的指导方式.代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游戏活动式”进行习作教学.在激发兴趣、开拓思路、引导点拨、自由表达上下功夫.把习作指导融于游戏过程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氟围中全身心投入到习作过程中。当学生把习作当作一种有趣的活动.习作的欲望就会油然而生.习作就会变得富有情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齐敏  黄旻 《吉林教育》2009,(7):86-86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习作教学贵在让学生自由说话,说真话,说心里话,自由展示本真生活,放飞个人个性想象。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变被动接受而为自由奔放表达。  相似文献   

13.
"自由表达"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已被《语文课程标准》吸收并赋予习作教学勃勃生机,给习作教学改革指明了一条新路。但"自由表达"并非"自流表达",它是学生学习习作时应有的一种心态,即以一种开放的,没有压力的心态写作。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本文在分析了"自由表达"提出的背景、"自由表达"的内涵的基础上,对如何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以达到"自由表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自由表达”符合学生的天性。因此,教师在指导习作时,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由表达,写出富有个性的习作。1.启发学生多方向选材。学生作文时,一看到题目往往被某种习惯或心理定势束缚,思维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不能从广泛的生活素材中选材。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拓宽思路,启发学生多方向选材,让学生写富有新意的佳作。如指导写《童年的一件趣事》,教师可分别从时间、地点、人物等不同方面启发学生回忆:我在什么时候做过有趣的事?从懂事起——六、…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强自主拟题作文的练习,习作指导要着重开拓思路,指导学生自由表达。简而言之,就是要多让学生“自由作文”。“自由作文”是与“命题作文”相对而言的,它是最近20多年来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产物。我认为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应从淡化文体训练,鼓励学生从自由表达入手,培养个性化作文。  相似文献   

16.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灵动的世界.可我们发觉在作文教学中.孩子们笔下的生活是那样黯淡无光.都是充满空话、套话的“得意之作”。新课标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创意表达。”这里就提出了一个习作的源头问题。多年的习作教学发现.只有开生活之源,才能扬个性之帆:只有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把日常生活和习作练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凸显个性,充满生命活力”的习作大课堂.才能写出富有灵性、个性的习作来。  相似文献   

17.
许亚红 《考试周刊》2011,(36):68-68
提起习作,人们有“三怕”:教师怕难以指导,无法激起学生的习作欲望;学生怕无事可写,无词句可以表达;家长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然而它却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所在。而日记题材广泛,篇幅短小,体裁自由,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作文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而从培养学生的快乐日记着手,能有效解决学生习作中脱离情感实际、远离现实生活等诸多现实问题。要让学生通过自由、活泼、富有魅力的日记,淋漓尽致地快乐地表达真我,从而人与文互相折射,享受习作的乐趣。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回顾、整合、巩固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让学生在自由表达的基础上学会更好地表达,综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自由表达”理念下的小学中段习作教学序列化研究.对于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习作信心,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习作教学的序列,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个凭借.它不仅改变了中段学生对习作的态度和情感,更重要的是燃起了学生心中热爱母语的激情.让母语成为学生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是,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现状却并非十分理想,许多老师以考试为指挥棒,要求学生的习作要讲究“大篇幅、新结构、高立意”,习惯于按照成人的想法把各种鲜活的思想与内容套在千人一面的形式里,从而导致学生思想的僵化,天性的压抑,个性的湮没,不能不说这是习作教学的悲哀。教学十多年来,我每每接手新的班级,总是发现两极分化的现象相当严重。作为小学高年级教师,我们更应为学生提供开放自由的习作空间,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快乐习作,自由习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