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多年从事引进图书的编辑工作,深感引进图书工作无小事,既要和外方出版社谈判授权费,也要与译者确定翻译时限、讨论专有名词的翻译,还要统一中外文翻译体例。经常有同事询问译著的引进和编辑,因此,我萌生撰写此文之意,将自己数年来积累的心得体会与各位编辑分享。一家之言,欢迎切磋交流。当编辑有意想翻译或影印出版某一外版图书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  相似文献   

2.
引进版图书是整个图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台湾版图书引进出版的数量也不断增加.与其他引进版图书不同,台湾版图书不存在引进后翻译的环节,这也使得台湾版图书在一定程度上,更受编辑青睐.但由于台湾与祖国大陆暂时处于分离状态,台湾版图书在引进后编辑审读和加工工作显的尤为重要.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下面具体谈谈大众类台湾版权图书编辑在审读加工中应注意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继2014年“出版物质量专项年”之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又开展了2015年“出版物质量提升年”活动,可见国家对提升出版社的质量意识和出版物质量的重视程度.然而近年来科技图书翻译质量不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笔者在长期的编辑工作实践中,接触了大量的引进版图书即译著的图书编辑加工工作.本文将重点介绍优秀译著的标准、医学译著质量不高的原因、如何提升医学译著翻译质量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目前,科技类出版社引进版图书的数量逐年递增,但译著的质量堪忧.引进版图书质量堪忧的基本原因,除出版物市场产业化导致的浮躁和社会语言环境的多元化、复杂化之外,主要还是翻译人员的业务能力不足和书稿内在的编辑工作含量不足.本文作者结合老中青编审人员的经验,针对译稿普遍存在的问题,从翻译工作方法以及须注意的问题方面,探讨如何提高译著质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引进版图书在我国的出版品种日益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图书零售市场上的引进版图书占比已达30%以上,其中经管类译著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目前我国经管类译著的质量参差不齐,其中虽然不乏精品,但也存在翻译欠佳甚至错误频出的劣品,无法满足读者对高品质译著的需求.本文从笔者的实际编辑工作经历出发,探讨了经管类译著中常...  相似文献   

6.
陈冀康 《出版参考》2015,(18):58-59
随着引进版图书数量和品种的不断增长,其翻译质量下滑的问题也越来越显著,主要表现在:①为争抢出版时机,不惜粗制滥造;②一些名著低水平重复出版;③由于种种原因,出版者对于翻译质量把关不严. 笔者从事引进版图书的出版工作有十五年的时间,对上述现象深有体会,也在不断思考和总结如何做好引进版图书的翻译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7.
何本国 《出版广角》2019,(13):67-68
图书编辑改稿尺度问题一直众说纷纭,对翻译图书编辑来说,这一问题表现得尤其明显.文章认为,翻译图书编辑改稿可分为改正语言本身的错误、改正翻译方面的错误和改进译文三个层次,要综合考虑时间、专业、图书类别等因素,努力在"必要"与"克制"的尺度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坐标.  相似文献   

8.
引进版社科类图书市场的景气导致出版社只重视出书进度和数量,忽视对译者的遴选,进而造成翻译图书质量低下。本文站在一个从业十多年的编辑的角度,指出翻译工作所具有的高度挑战性,以及优秀的翻译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9.
目前,科技类出版社引进版图书的数量逐年递增,但译著的质量却令人堪忧.这里指的"质量"包括翻译内容的准确和完整,也包含编校加工质量的优劣.据说有出版社让没有外语能力的人员编辑加工引进版图书;有些翻译公司则对专业知之甚少,如此以往,成书质量可想而知.提高科技译著的质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王琳 《现代出版》2014,(2):60-61
正笔者从2012年起参与了"语言资源与语言规划丛书"的编辑工作。在工作中,笔者总结了学术类引进图书编辑加工中应注意的"三要"和"三不要",以飨同业。"三要"1.要给译者留有充分的翻译时间合格的学术图书的译者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高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水平,较高的中文写作水平。但出版社很难找到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全职译者。他们大多是利用本职工作之外的时  相似文献   

11.
海洋出版社引进出版的《世界海洋政治边界》是普雷斯科特和斯科菲尔德所著的(第二版).本书内容几乎涵盖了世界上所有沿海国之间的海洋划界问题,可谓是世界海洋划界的“百科全书”,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但在编辑加工过程中,译著因涉及原著作者、译者、原著出版社、原著图书、翻译稿件等诸多方面的协调,使得其编辑工作比一般图书的编辑工作环节更加复杂;尤其学术译著,更因涉及学术专业问题,会有更多生涩的专业词汇需要查找核对,图表、公式、参考文献、索引、术语等等前后需要统一,这需要编辑进行全面系统和细致入微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出版社要想做好服装类图书的引进,首先要考虑全球服装类图书出版状况,在图书选题运作阶段应进行严密的市场调研和对于高水平译者的物色;在图书翻译阶段,应注意使图书内容本土化,并且提供给译者便利以使其更好地译稿;在图书编校阶段,需要懂外语的责任编辑进行编辑加工;在图书版式设计、印装阶段同样需要本土化;最后,引进版服装类图书应注意及时出版并与版权方保持顺畅联系。  相似文献   

13.
有不少人认为,只要看准市场,引进版图书轻松好做,只需原书影印或原书翻译出版即可——依样画葫芦么!但是,经过几年对引进版图书的策划、组稿、编辑、出版、宣传等实践感觉到,除了“选题”这个重要因素之外,引进版图书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和商榷,而且方方面面思考得越深入、越细致,出版的感觉就越好。这与本版书的策划并无二致。 1.取舍版别 有很多“洋书”很权威,也很经典,在购买中文版版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对对外图书翻译工作现状进行阐述,说明讨论新媒体发展对对外图书翻译的必要性,接着对新媒体发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指出新媒体发展的特征、发展趋势和对文化交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对新媒体发展对对外图书翻译的影响进行讨论,认为新媒体发展对对外图书翻译的影响大多数是正面的。希望本文能够为对外图书翻译和编辑工作提供帮助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些翻译图书如《哈利·波特》系列、《达·芬奇密码》《追风筝的人》《大数据时代》等在畅销书榜上表现十分抢眼,许多出版社纷纷把目光投向了翻译图书.而要在翻译图书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出版社必须重视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编辑的核心竞争力.那么,翻译图书编辑应该具备哪些核心竞争力呢?  相似文献   

16.
几年来 ,在计算机图书出版中 ,翻译版图书占有一定的比例。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与提高 ,计算机图书的外版引进重点已由原先的实用操作类图书转为反映计算机科学界高新技术的权威著作和经典教材。而对于这些权威著作 ,无论是翻译 ,还是编辑加工都有相当的难度。然而 ,编辑作为第一读者 ,如何把好译稿的质量关呢 ?我想 ,除了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积累外 ,还需掌握正确的加工方法。下面 ,就将我们的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译稿特点和水平进行判断无论是加工编著稿还是加工翻译稿 ,都切忌从头到尾顺序看下去。对于翻译稿 ,由于通常是…  相似文献   

17.
专业引进版图书的编辑加工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版图书是整个图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引进版图书的出版数量不断增加,目标读者群日益扩大,各出版社也对外版书投入了较大精力。与本版图书相比,引进版图书的出版工作有其特殊之处,下面以中国纺织出版社为例,谈谈专业引进版书的编辑加工重点。  相似文献   

18.
翻译图书是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我国从汉代开始就翻译图书,当时以译梵文佛经为主,自明代开始较多地翻译西方的自然科学图书,从而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清代初期,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严禁外国人在中国出版图书,对外国文化采取排斥、封闭政策。以致有的外国传教士到中国境外的马六甲等地编辑、翻译、出版中文书刊。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以坚船利炮打开了清王朝的大门,曾在马六甲从事翻  相似文献   

19.
我国推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文化战略,翻译出版工作是该战略得以实现的最基本途径之一。翻译出版的工作中,翻译和编辑是两个相互作用、关系密切的重要参与者,其中编辑的作用不容忽视。文章聚焦于翻译出版工作,首先对其中编辑的角色进行了讨论,认为编辑是具有质疑者和赞助者的双重性质的角色;其次对具有双重角色的编辑所持有的翻译编辑观从其实然态和应然态两个角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引进版经管类图书在数量上的泛滥,其翻译和编辑质量日渐下滑。本文对当前经管类译著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为编辑防范和应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实用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